中国革命史上有两个红4军,一个是毛主席、朱老总在井冈山成立的红4军,一个是长期奋战在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世模

鄂豫皖的红4军人才济济,两任军长王宏坤、许世友都是开国上将,军政委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洪学智也是上将。然而与两任军长合作的副军长刘世模,却在抗战时期回家务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军衔。

熟悉党史的朋友,听到刘世模这个名字,会想到他“举枪自尽”的故事。而这起事情,也造成他军旅生涯的滑落,流落民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鸣惊人,担任红4军副军长

刘世模原名刘述刚,1910年出生在安徽金寨的一个农民家庭。这里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深处,走出了洪学智、皮定钧等开国将军,刘世模本来也应该是开国将军中的一个。

刘世模全家13口人,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租种地主家的田地维持。赶上天灾粮食欠收,一家人常常饿肚子。因为家境贫寒,刘世模没有上过学,9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

刘世模14岁那年,父亲为了让他学会一门手艺,把他送去县城当裁缝。刘世模见识到广阔的天地,在革命浪潮下参加了工会、农会,并在17岁那年参加了共青团。

1929年金寨爆发立夏节起义,刘世模加入其中,成为起义军的一员,并于同年入党。他头脑灵活,敢打敢拼,参军不到一个月就立下战功,得到5块大洋的奖赏。一年之后,在创建皖西根据地的过程中,刘世模再次立功,晋升为营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苏家埠战役打响,刘世模奉命率领2营在小河南岸设伏,袭击国军的两个团。这场战斗从上午十点持续到下午三点,经过五小时激战,2营取得大捷,所在的33团也被称为“共产国际团”。

两个月后的麻城战役,刘世模亲自带队深入敌人腹地,不费一枪一弹俘虏敌人一个营,又立新功,不久后担任33团团长。

刘世模几乎每战必胜,被誉为红四方面军的“常胜将军”。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1933年升副师长,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后升红4军副军长。

彼时的刘世模只有24岁,就已经担任红军副军长,前途一片大好。然而长征结束后,刘世模却遭遇军旅生涯的最大挫折,做出“举枪自尽”的傻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

举枪自尽,获救后回家务农

在红4军任职期间,刘世模与军长许世友关系要好,抵达陕北后又一起进入抗大深造。不过他和许世友一样,都是性格直爽之人,却没有许世友那么好的运气。

1937年3月,西路军兵败的消息传回延安,大家悲痛的同时,批评张国焘的声音此起彼伏。

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张国焘就试图“另立中央”,并擅自带领红四方面军南下,造成部队严重减员,8万人只剩下4万人。其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组建为西路军,又在河西走廊吃到败仗,几乎全军覆没。红4军在西征前返回陕北,才堪堪逃过一劫。

西路军的失利,张国焘被认为是第一责任人,被停职处理。然而,批判张国焘的运动很快影响到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们。一次抗大会议上,许世友遭到学员们的围攻,说他是“张国焘第二”,是“托洛茨基”。许世友气得吐血,被紧急送去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上将、原红4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写道,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受了委屈,许世友气得当场吐血,副军长刘世模反应更加激烈,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幸亏他情绪激动,打偏了位置,否则当场丧命。后来大家一起去医院看望许世友和刘世模,没有一个不哭的。

住院期间,许世友和刘世模越想越气,商量一起回大巴山打游击,并很快召集到30多人。不过他们还来不及走,政委王建安就觉得不妥,向组织作了汇报。事情败露后,许世友、刘世模双双入狱,被关押了起来。

许世友是幸运的,毛主席欣赏他的才能,亲自去狱中看望,把他救了出来。抗战全面打响后,许世友先是出任386旅副旅长,后奔赴胶东开辟根据地,成就一代战将美名。

刘世模则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了代价,他伤势过重,迟迟没有回复。抗战全面爆发后,组织动员一些身体不好的干部回老家,安心生活的同时在敌后做工作,刘世模就是其中之一。

不久后,刘世模领了一笔钱,回到家乡务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世模

解放期间任师长,没钱看病买药

刘世模这位曾经的红军副军长,虽然脱离队伍,但爱国之心没有消减半分。回到老家后,他积极参加抗战,不到一年时间就拉起一支近千人的队伍,在大别山区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1938年底,刘世模接待了远道而来的老友李先念。李先念奉中央之命,在鄂豫边开辟根据地,特意邀请刘世模出山。李先念那句“世模,回新四军,打鬼子”,令刘世模震耳发聩,当即表示同意,所部归建新四军。

此后刘世模长期带病作战,身体越来越不好。1943年,他又不幸患上肺结核,经常咳血,被迫离开一线休养。

解放战争时期,刘世模奋战在东北战场,曾任辽吉军区一分区司令员、东野7纵12师师长。四平之战中,他不顾高烧40度的生命危险,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配合兄弟部队歼敌1.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宏坤

连续半个月的作战,让刘世模的肺病日益严重,一度生命垂危。战士们心疼他,准备把他抬下战场,他边咳血边大喊:“都别动!谁把我抬下去,除非我死了!”后来在纵队领导的指示下,刘世模才不得不离开前线,回后方休养。在这期间,组织曾动员他到苏联养病,也被他拒绝了。

1949年,刘世模随四野大军南下,组织考虑到他的情况,让他在武汉落脚。当时部队还没有实行工资制,刘世模能领到的只是一些津贴。他患有肺病,家里孩子众多,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他没钱买药,孩子们也衣不遮体。

说起来,刘世模在武汉的老熟人真是不少。他新四军的领导李先念,此时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他在红4军时的军长王宏坤,时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可在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刘世模没有跟老战友打过照顾,过着贫困的生活。

1950年4月,王宏坤调任海军副副司令员,准备离开武汉的时候,见到了老战友刘世模。王宏坤非常吃惊,埋怨他:“世模,你和李先念、王树声都熟悉,有困难为为什么不找他们?”

刘世模非常感激王宏坤的关心,却说:“你们忙,国家也很困难,我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世模一家

隐居乡村,英年早逝

这次见面后不久,刘世模就离开武汉,回到了金寨老家。这个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小山村,还留着红军时期的标语、弹孔,仿佛诉说着当年闹革命的情景。从这里走出的时候,刘世模还是个青葱少年,一晃20多年过去,他军功在身,却又过回了务农生活。

刘世模不在乎功名利禄,尤其感激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当年教他裁缝手艺的彭师傅。他经常教育孩子们,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刘世模平时对孩子们讲得最多的,是要勤俭节约,从小树立守规矩的习惯,刘世模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1940年,刘世模和妻子李平结婚,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后来他挺进东北,实在受不了东北的严寒,就把炕烧热一点,一半被子当褥子,一半盖着,将就睡觉。后来那床被子被烧掉一半,剩下的一半他舍不得扔,又让妻子弄了些棉花,缝缝补补接着盖,直到他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世模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块手表,那是他担任辽吉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期间,政委陶铸送给他的。他常年带兵打仗,连一块手表都没有,估摸着看时间,陶铸得知后送给他一块。就是这块手表,刘世模一直戴到去世。

因为小时候家穷,刘世模没有上过学,后来参加革命,先后在红军大学、抗大深造,才恶补知识。他非常重视教育,对孩子们要求极为严格。大女儿刘荣身体不太好,好了一些经常在外面玩。刘世模看到后教育女儿:“小荣子,你身体好了,别乱跑,还是上学要紧。”

刘世模隐居在老家农村,但还是为大女儿破例,让她去武汉读书,就读于武汉第二十六小学。临走的时候他嘱咐女儿:“小荣子,现在新中国成立了,需要有文化的人去建设。你是家里老大,要起好带头作用。”

1952年,刘世模病情加重,离开了人世,年仅42岁。三年之后的大授衔,他的那些战友、搭档,许多都成了开国将军。如果他还健在,在为战友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会有些唏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