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知识分子The Intellectu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ell Research》 2024年11月刊物封面

11月10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拟入选项目公布,《Cell Research》落选“英文领军期刊”。《知识分子》针对这一事件刊发文章之后,引来科学界更多人士热议,有科学家甚至称之为科学界的一场小型“地震”(明星期刊“落选”引发科学界震动,在中国做学术期刊有多难?)。

多位科学家仍然感到难以理解。在2023年沃尔夫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化学生物学家何川看来,“这个玩笑开得有点过了。”他告诉《知识分子》,《Cell Research》办成了亚洲最好的生命科学期刊,它对文章质量的把控和编辑的专业性是其它期刊望尘莫及的;另一个被忽视的巨大贡献是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专业的华人编辑。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在最新回应中提到,卓越计划二期项目优先支持“依托国内机构自主运营的期刊出版平台出版、传播的英文单刊”。但有科学家指出,50本拟入选的A类“英文领军期刊”当中,多本期刊其实都在与国际出版商合作,这也是很多中国本土英文期刊的做法。

例如,四川大学此次拟入选的三本期刊Bone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就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Cell Research》一样,与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合作。

此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在回应中表示,卓越计划二期项目不简单按影响因子排序,鼓励国内期刊多发、首发高水平研究成果。

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不简单按影响因子排序,鼓励多发、首发高水平研究成果是对的,但因此让一份公认的、生命科学领域最好的期刊落选,值得商榷。毕竟,与影响因子和发文数量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期刊的办刊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而且,在二期项目启动时发布的通知,以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负责人的媒体答问中,均未出现“发文量”相关表述。

一位资深的期刊编辑表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同时希望卓越计划的评审本身也可以得到改善。比如,她认为二期项目评审对新的交叉学科的期刊没有给到足够关注。

目前,卓越计划二期拟入选项目仍处在公示期(公示期为11月11日至15日)。《知识分子》了解到,有的期刊已提出申诉。

今天《知识分子》刊发部分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的声音,以供参考。

沃尔夫奖得主何川:

Cell Research这么多年下来不但办成了亚洲最好的生命科学期刊,它对文章质量的把控和编辑的专业性是其它期刊望尘莫及的。另一个被忽视的巨大贡献是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专业的华人编辑,很多目前都在世界第一流期刊做编辑,这些人的成功带动了更多期刊华人编辑的出现,这个意义也是深远的。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

Cell Research这样的大家都公认的好杂志被评上B类的杂志,要问一下那些被评上A类的杂志到底是怎么被评上的?这里面有一个公平问题,还有一个是否有弄虚作假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劲松:

这个结果对Cell Research不公平,它是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的期刊,我看了一些衡量指标,比如发文量,对它不利。但如果这样优秀的期刊不能入选A类,那是评审游戏规则有问题。

我们实验室是和Cell Research一起成长的,我们实验室的第一篇文章就是2011年在Cell Research上发的,最后一篇是2022年发的,那篇文章虽然是一篇letter,但是入选了22年的中国生命科学的十大进展。包括我申请院士的10篇代表性论文,有3篇是发表在Cell Research的,都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文章。

Cell Research比较让人佩服的一点是,它不怎么追热点,而是愿意给原创性的文章机会,有些走投无路发不了的、但原创性很强的文章,CR能发,对于杂志来说很考验水平和担当。这对本土的研究和本土的科学家是很有帮助的。

建议加大对期刊的投入,尤其是Cell Research这样的已经是期刊界的标杆,是不是可以考虑再设立另外一个专门的池子去支持和助力它成长成CNS那样的国际大刊。

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家、讲席教授王小凡:

非常吃惊,也觉得很困惑,Cell Research的国际上都有很好的的影响力,怎么会评到50位以外去了呢?我听到多位科学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国外的很多科学家也都知道Cell Research,而且评价也非常好,我还没听到说生命科学医学领域有其他的国内期刊能够和它相比。

我也想了解下这次评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仅仅看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影响因子和发文量可能会有一些失真。有些期刊是用不正常的方式来提高影响因子,实际上是对对整个期刊界的长远发展来讲是有害的。发文量也不应该作为主要标准,权重不宜太高,并不是发得越多杂志越好。如果想对标国际一流期刊,肯定是不能够以发文量来衡量的。

这是这次评审应该反思的,貌似公正。但你的目的是什么?有些规则没有做好的话,评出来的期刊一看文章也多,分数也高,好像不得了了,但实际真正对科学的贡献有多少?

如果科协想通过这个项目对中国整个期刊的提升起一个导向作用的话,想提高中国期刊的水平,和长远的国际影响力,你就要有更科学的顶层设计。

这个项目本身是好的,是应该帮助中国期刊做得更好,现在中国科学做得那么好了,那么多的好的科学家,可以在我们自己的期刊上发了,但是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正确的引导。

这次争论不是坏事,也不是要指责谁,反而是一个机会,把问题提出来,科学上的问题都可以有争论,大家通过讨论把事情做得更全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明杰:

不能干和科学背道而弛的事情。

Cell Research肯定是在咱们中国生命科学综合期刊中学术水平最高、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界的骄傲,也是我们自己的学术刊物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我们应该扶持她、关爱她、希望她变得越来越优秀。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丕龙:

在我心目中,Cell Research在中国生命科学界是水平最高的杂志,没有之一。

(我)平均每年一篇CR,且引用(ie影响力)最好的文章是CR。

中国科技大学一位不具名的教授:

匪夷所思,越描越黑。

一位任职于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学者:

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讶,Cell Research已经是国内分子和细胞领域最Top的学术期刊。

我觉得你要去问国际上一些科学家读过什么(中国期刊上)文章的话,大部分应该会说更多的是读到了Cell Research上面的文章。

某985高校生命科学领域教授: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认同,Cell Research不只是影响因子,他刊登的论文水平可能不一定比CNS上发表的论文更好,但在国内的英文生命科学期刊里,公认会是第一,这个没有什么疑问。所以在国内前50本英文期刊中没有Cell Research,感觉过于荒唐。

中国的这种评比过于多,但坦率地说,评出来这些,很多都是有更多话语权的人来决定的,东西好自有公论,不是说你评出来好,就说明你在这些刊物里实际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