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方乔
编辑| 刘渔
图片来自官方
身为“酱油黑马”的千禾味业,终于跑不动了。
根据千禾味业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这是它自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在三季报中遭遇营利双降情况。
具体而言,千禾味业前三季度营收为22.88亿元,同比下降1.85%;归母净利润为3.52亿元,同比下降9.19%。其中,第三季度下滑尤为显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2.63%和22.58%。
相比之下,行业巨头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在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更为出色。海天味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5%,中炬高新更是实现了32.9%的净利润增长。
当初,千禾靠“零添加”的概念,在海天遇到“添加剂双标”风波时快速走红。然而,好景不长,千禾味业还没多享受,“零添加”的红利就到期了。
千禾味业由伍超群和伍学明兄弟于1996年共同创立,其总部位于四川眉山。他们最初专注于焦糖色(一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后来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焦糖色生产商,并与海天、李锦记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1年,千禾味业开始探索调味品市场,向产业链下游延伸。2007年,公司提出了“零添加”的概念。一年后,千禾味业推出了首款“零添加”产品,并注册了一系列相关商标,以此作为其品牌差异化的一部分。
随着业务的发展,酱醋产品逐渐成为千禾味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到2015年,酱醋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焦糖色业务,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56%,贡献了69%的毛利。
同年,公司开始走出西部地区,以核心城市为依托,构建全国化的市场布局。2016年,千禾味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在A股市场的“酱油F4”中,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长期占据前两名的位置,而第三和第四名的竞争则更加激烈。
2021年,凭借19.25亿元的销售额,千禾味业超越了加加食品的17.55亿元,正式成为“酱油老三”。
不过,即使作为行业第三,千禾味业与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的规模差距依然明显。
2021年,海天味业实现了250.04亿元的营收,净利润达到了66.71亿元;中炬高新也取得了51.16亿元的营收和7.42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之下,千禾味业的净利润仅为2.21亿元。
转折点发生在所谓的“酱油添加剂”风波之后。海天味业因“双标门”事件遭受重创,而千禾味业则因零添加产品策略受益,销量大增。
2022年,千禾味业的营收增至24.36亿,同比增长26.55%,净利润达3.44亿,同比增长55.34%。2023年,营收继续增长到32.07亿,同比增长31.62%,净利润提升至5.3亿,同比增长54.22%。
在海天“双标门”事件之后,千禾味业的营收出现了一波显著增长。今年业绩之所以下滑,部分原因也是受去年业绩高基数的影响。
从三季报来看,千禾味业的两大主力产品:酱油和食醋,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其中,酱油的销售额为14.35亿元,同期下降了2.44%;食醋的销售额则为2.87亿元,降幅达到了10.41%。
在酱油市场上,海天味业依然稳坐头把交椅,前三季度酱油收入高达103.38亿元,同比增长7.4%。同时,像厨邦、加加这样的品牌也在不断扩张,这让千禾味业不仅要面对与海天的差距逐渐加大,还得应对更多品牌的竞争压力。
与酱油业务中海天、中炬高新和千禾等品牌构成的一超两强多雄格局相比,国内的食醋业务显得更加分散,即便恒顺醋业被誉为“醋王”,其市场占有率也仅接近10%。面对各地醋企的竞争,千禾味业在酱油业务之外的业绩更加吃力。
千禾味业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于依赖“零添加”这一卖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海天、李锦记、厨邦、加加、鲁花等众多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零添加酱油产品,有的品牌甚至推出了更高档的版本,如“有机零添加”或“零添加松茸一品鲜”等。
其实,千禾味业以“零添加”为卖点,本质上是在打健康牌。然而,在健康概念上,并非只有“零添加”这一条路可走。“有机”、“轻盐”等其他健康理念同样具有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新健康卖点出现,使得千禾味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减弱,从而不再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另外,千禾的“零添加”营销也曾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有用户指出,千禾产品包装中的“千禾0”其实并非指代零添加,而是因为“千禾0”是公司注册商标,但千禾将“0”字放大得尤为醒目。
与此同时,千禾味业在营销方面的投入与成效并不成正比。今年前三季度,千禾味业的销售费用率高达14%,相比之下,海天味业仅为5.87%。
千禾味业在营销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并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的增长,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
为应对市场竞争,千禾味业不断加强渠道建设。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其经销商数量已增至3400多家,相比2020年的1233家有了大幅增加。
然而,与行业龙头海天味业相比,千禾味业在渠道覆盖上仍有明显差距。海天味业拥有超过6700家经销商,全国网络覆盖广泛,这给千禾味业争夺市场份额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其他企业而言,“零添加”是额外的加分项,而对于千禾味业,则是其业务的核心与支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优势带来的红利正逐渐消退,也很容易被海天等巨头进行产品替代,千禾味业或许该寻找新增长点,现在的“老本”已经不够用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稿件内容沟通: 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