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对一个王朝而言是大脑,所以这个人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否则国家灭亡只在旦夕之间。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这样的皇帝,因为喜好玩乐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做乐不思蜀,而他就是“扶不起”的刘禅。
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和末代皇帝,但也是继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0年,未有寸功反而还丢了天下,备受后人的唾弃与批判。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为何刘备要将这诺大的天下交给这么一个平凡的儿子?这一切在40多年后司马昭揭开了真相。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刘禅的继位
谈及刘备为何传位于刘禅,在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比较多的人支持的是血缘论。另外,为了能够让独子顺利继位,刘备先后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他此前有一个义子名叫刘封,此人论起战功、论功劳比起赵云不遑多让,但刘备为了刘禅能顺利继位将其杀了。话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封因没有及时救援被刘备批评了一番。
不久之后,刘封便被赐毒酒自杀,结局比较的凄惨,许多人说是刘备为关羽报仇,其实不然。当时,诸葛亮对刘备说:“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意思就是从关羽之死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刘封很有心计,刘禅很难斗得过他,不如直接杀了为刘禅铺后路,刘备为了儿子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可悲的是,刘封在死之前都在念着刘备的好,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也由此让人怀疑,刘备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亲儿子刘禅让位,在义子和亲儿子之间谁都会选择后者。
除此之外,刘备为了刘禅的顺利即位,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搞出一出白帝城托孤的戏码。他跟诸葛亮说:若是刘禅不能辅佐,可以诸葛亮自行登基......
此举看似是全盘信任诸葛亮,实则却也绝了诸葛亮鸠占鹊巢的心思,否则蜀汉可能多出又一个司马懿。甚至有人猜测,在那个昏暗的灯光之下,不知道房间外究竟埋伏了多少刀斧手。
从那天之后,诸葛亮再也没有可能抢夺刘禅的位置,只能帮助刘禅坐稳了蜀汉的皇位。可惜的是,一直到最后蜀汉灭亡,刘禅都一直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诸葛亮北伐期间,刘禅在后方拖他的后腿,以至于北伐迟迟没有进展,后人也给他打上了“扶不起”的标签。
本来他可以一直隐藏下去,可直到40年后他见到司马昭,口中说出的一番话让众人明白了刘禅是装的。在那场魏国的庆功宴上,很多人都知道刘禅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刘禅还曾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伤害蜀国的百姓(大致意思)”,这或许才是他能成为皇帝的真正原因。
大智若愚的好皇帝
《三国演义》中,刘禅在位期间诸葛亮数次北伐,调动蜀汉国内本就不多的人力物力,短短时间之内就六出祁山,蜀汉的家底为之一空。
这个时间里刘禅在做什么?他躺在皇宫里醉卧美人膝,眼前好歌舞人间来一回。身边太监帮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从民间搜寻美女,而且一定是翩若惊鸿之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拼死拼活却只是为一个纨绔子弟在打天下,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蜀汉建立后,“荆州派”也就是蜀汉起家的老班底,和益州派在朝堂之中不断发生摩擦,双方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这才是前几次诸葛亮为何北伐无功而返的重要因素,益州派不愿意看着荆州派做大,诸葛亮回去也是连杀几人才平息了怒火,简单来说当时蜀汉内部有着十分严重的矛盾。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奇怪,为何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从未见过一封弹劾的书信?这其中就不得不说是刘禅的功劳。
诸葛亮劳师北伐时,刘禅拼命地帮忙维持内部平衡,尽量地为诸葛亮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他在尽自己的全力帮助诸葛亮,即便是诸葛亮数次无功而返,即便是明知不得已而为之,刘禅依然为他扛下了所有,所以说刘禅真的傻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三国演义》中将刘禅的种种不合理的所作所为,归纳为了智力受损,但历史上的刘禅确实十分健全,在这一点上有很多的证据可以证明。
诸葛亮死后,刘禅直接永久性地取消了诸葛亮的位置,将权力收到自己的手里,如果不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君王,又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情?
另外,纵览整个三国时期,刘禅在蜀汉的皇位上呆了近40年,这样的时间长度无任何一个帝王可比(三国时期),能够稳固皇权40年的人,你能说他是傻子吗?
舍小家为大家
刘禅出生在刘备起步的阶段、是刘备的独子,自然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君臣之道深入心底。再加上他从小就见惯了打打杀杀,所以很容易生成一种心思,那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刘禅自然而然会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想法,但身在帝王家自是薄命人,他只能将这份善良藏在心底,尤其是在做了君王之后。
纵览刘禅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他并没有做什么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举动,在诸葛亮多次北伐后,蜀国的国力也在他的经营之下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可以说比起父亲刘备来说,刘禅更像是一位仁君的所作所为,所以说到蜀汉的灭亡刘禅只是一个背锅的人。既然如此,为何蜀汉还是灭亡了?原因很简单。
本来蜀汉就是三国里最弱的一个,诸葛亮多年来的“以攻为守”看似是将曹魏打疼了,但实际造成的伤害根本无关痛痒,反而是将蜀汉的战争潜力一扫而空,由此最早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至于说到挽救国家,姜维后期在刘禅的支持下也是有过北伐的经历,刘禅做了自己该做的,但是天下大势终究不可逆,面对汹涌而至的魏国大军为了子民的安全而选择屈服也没什么不对。
邓艾打入成都后,曾找到了蜀国的户籍册,其中写的内容也很明显,大致意思就是蜀国只有90多万人,但却有十几万的士兵与官员,也就是8个人就需要样一个公务员,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刘禅在魏国受到屈辱,甚至被封为了安乐公,或许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只有自己表现得不值一提,司马昭才会放过他。最鲜明的对比就是,姜维想要恢复蜀汉,结果却因为败露连累了很多人一起惨遭屠刀。
从某个角度来说,刘禅本质上也算是一位仁君,他打开城门不做抵抗,要求邓艾善待成都的百姓,做了一个君王该做的事情——保境安民。
对于这样的刘禅,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