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事】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别的趋势,特别需要你关注、特别要办的事,也同时发布深圳最新政策、人事、法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数据等。
华为宣布再降价!
11月12日深夜,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宣布,HUAWEI ADS(乾崑智驾)3.0版本已全面推出,与此同时,该高阶智驾包推出限时优惠活动。
此次活动从今年11月11日开始,持续至11月30日,面向所有未激活过“一次性购买”高阶功能包的用户,华为高阶智驾包订阅服务从原价720元/月降至199元/月。之前发布的HUAWEI ADS(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的一次性购买价格不变,仍为3万元。
这是华为高阶智驾包近5个月以来的第二次“官宣”降价。
今年6月30日深夜,华为方面突然宣布,HUAWEI ADS(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推出限时优惠价格,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格为3.6万元,调整后价格为3万元,相比原价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自去年车企开始加大力度“卷”智驾后,高阶智驾方案也打起了价格战。毫末智行在去年10月发布了售价8000元的城市NOA方案、大疆车载今年3月份推出了价格7000元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等。
整车方面,就在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宣布,美国市场的FSD(全场景智能驾驶)的选装价格,将从1.2万美元大幅下调至8000美元。此前,FSD订阅付费价格也已经从每月199美元降至99美元。
今年8月底,吉利和百度合作打造的极越品牌宣布,其高阶智驾包一次性买断价更是低至4999元。
高阶智驾“价格战”背后,是智能驾驶所面临的巨大市场矛盾,即车企“卷”智驾让消费者对车辆智驾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消费者为智能驾驶功能包买单的意愿却并不高。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在价格战的波及之下,虽然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在上升,但对智能驾驶的支付意愿出现了下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麦肯锡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愿意对智能驾驶支付的用户占比,从2022年的42%下降到了28%。
在此背景下,车企和智能驾驶公司开始追求有着“极致性价比”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追求的高阶智驾成本目标普遍低至3000元左右,试图覆盖5万~15万元中低端市场区间。近日,四维图新方面表示,公司基于自研的“AC8025芯片+地平线征程3”的舱行泊一体方案,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内,即便是售价5万元的车都能标配该产品。
(来源:第一财经、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在深圳,企业选址像“点外卖”一样便捷!
在深圳,企业选址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便捷。深圳市宝安区基于CIM平台数字底座建立起全国首个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平台,将管理清单结合电子地图落实到具体评价单元,形成了“一张评价地图+一份管理清单”的电子化成果。选址服务平台还接入了生态环境、产业园区等部门的数据,为企业提供“查点位-判准入-荐园区-出报告-作登记”的全链条、全流程服务。企业只需在系统地图上轻轻一点,马上就能精准查询所选点位的各方面环境管理要求,省时省力又省心。
这是深圳市首个将“区域环评图则”落实到电子系统上的应用,该创新应用也是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建设的缩影。
宝安区域空间环评服务平台首页。图源:深圳生态环境
11月13日,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深圳市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以特区立法为支撑,建立了以“1+3”文件为支撑的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简称“区域环评”)制度体系,创新由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实施区域环评并形成管理清单,实现环评管理从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的转变。从过去由企业编制环评文件、政府审批,变为现在由政府组织区域环评、企业享受评价成果。
区域环评“1+3”改革文件。图源:广东生态环境
在深入推进区域环评改革的过程中,深圳市辖区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涌现出一批经验和做法。
宝安区率先在情况最复杂、业态最丰富的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开展区域环评,创新制定涵盖全单元、全行业的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制定了针对“23个评价单元+18个主导行业”的1000多条管理清单要求,并作为深圳市首个区域环评成果文件印发实施,为其他区开展区域环评工作提供了实践案例,也为市级配套文件提供了有效支撑。
龙华区印发《龙华区九龙山数字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将片区划定为五大类18个评价单元,除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维度外,还结合了产业引入、功能布局、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污染物排放管控5个维度,共制定了387条环境管理要求。针对主要行业,从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防治措施、资源利用效率、环境风险防控4个维度,制定了277条行业管理要求,最终形成“评价单元一张图”“管理要求一张表”。
盐田区率先将全行政区纳入区域环评范围,在全面评价生态环境、污染物排放等基础上,衔接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内容,将全区划定为9类34个评价单元,形成“单元+行业”的《盐田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既解决了同区域同类型企业重复环评等问题,又通过划分单元科学指导项目选址和发展布局。
福田区在推进环评制度从传统行政审批向政府主动服务转变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餐饮、汽修“红黄绿/红绿分区”,编制餐饮、汽修服务项目经营场所禁止选址清单并将向社会公开发布,引导餐饮、汽修经营主体有序进驻,减少异味、噪声扰民现象。
2024年,深圳市区域环评改革入选广东省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跻身首届广东省十大生态环境创新案例。
(内容来源:深圳商报记者:王海荣)
深圳将规划独立非机动车道
近期
市民网友频频反映
电动自行车正日益影响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出行
并建言献策
希望深圳能够综合管理好电动自行车
人行道上为什么那么多电动自行车?
“在福田和南山,人行道本来是很宽敞的,行人走路很轻松,但目前却成了电动自行车横冲直撞的地方,行人走路极度没有安全感,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不理解,为什么人行道上有那么多的电动自行车在跑。
记者了解到,深圳早期在道路规划上设置的均为“人非共板”(指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板块通行)的非机动车道。然而,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人非共板”的情况下,行人的安全步行空间被迅速增长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急速压缩。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行人在非机动车道内散步,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在人行道内穿插,高峰期行人步行几乎只能走直线,稍微改变方向时如果没有提前回头看一眼,就有可能被电动自行车撞到,这是当下“人非共板”下的交通常态,两方交通参与者无法各行其道。
能不能对电动自行车总量控制?
市政协委员:探索电动自行车停车收费可行性
“部分电动自行车用户非法加装雨棚,极易刮伤行人皮肤和眼睛,给共用道路的行人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总量快速攀升,而且大量无序停放,对深圳原来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有的电动自行车跑得比汽车还快,太危险了。”记者发现,市民网友对于电动自行车存在诸多意见。
无论是送外卖、快递,还是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生活工具。综合深圳交警测算及各区政府摸排数据,截至今年7月,深圳电动自行车总量约550万辆,已经远超机动车保有量,是全市保有量最多的交通工具。
“能不能想个办法对电动自行车实现总量控制呢。”“比如,参考深圳小汽车总量控制的方案,根据交通状况研究控制电动自行车每年新增台数,每月有序发放指标。”“建立完善的电动自行车退出制度,让老百姓便捷地把不用的、淘汰的电动自行车注销报废。”记者采访中,市民们对快速增长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表示担忧,希望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
与此同时,有市政协委员指出,电动自行车如果野蛮生长会严重挤占城市公共空间,建议应控制总量,探索电动自行车停车收费可行性、制定乱摆乱停处罚、扣车相关规定等。
电动自行车该怎么管?
有关部门回应:独立非机动车道已纳入规划
针对市民网友反映的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初步回复。
其中,为满足电动自行车通行需求,市交通运输局已经将独立的非机动车道纳入规划建设。但是,考虑到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确实在客观条件上难以实时匹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长,深圳“人非共板”的非机动车道仍有使用价值。对于市民反映的行人步行的安全问题,交警部门表示,将积极配合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加快非机动车道建设速度并且继续加强非机动车安全管理。
交警部门还表示,持续推动开展登记上牌规范管理工作,通过登记纳管安装车辆号牌为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提供抓手,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冲红灯、逆行、走机动车道、不戴头盔、非法加装雨棚等交通违法行为。
当下,既和行人有冲突,也和机动车有冲突的电动自行车究竟路在何方?事实上,造成乱象的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并无“原罪”,如何解决现状问题,又该如何规划未来,作为特大城市的深圳,需要创新治本之策。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解树森)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