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迭代速度加快,部分车型开始出现了“一年磨两剑”的情况。
想起来上一次报道问界M7(参数丨图片)时还是在5月份,当时余承东亲自官宣上市,主要升级点在于可调减震和全新的前脸设计。现款上市还不不到半年,疑似中期改款的问界M7又曝光了。
有网友公布了疑似新款问界M7的外观设计专利,外观上的改动方向和现款M7相同,主要还是更改一下前脸设计,更好匹配当前鸿蒙智行联盟的“家族式脸谱”,其它方面是否有较大幅度的升级,具体的发布时间是何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
作为问界的“当红炸子鸡”,问界M7承担了品牌走量的主力,如今看销量数据,M7的销量和更贵的问界M9几乎一致,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问界M7遇到的挑战也变得更大。如今改款速度加快,问界M7也要做“一年两剑”了吗?
换上家族式前脸,但“底子”未变
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中期改款问界M7出现的目的,主要是向鸿蒙智行联盟旗下的家族式设计靠拢。还未统一设计的,大概就只剩下问界M5了。
从外观设计专利图能看出,新一代问界M7放弃了现款的小嘴前脸造型,改用类似问界M9、智界S7等鸿蒙智行车的同款前脸方案,更强调鸿蒙智行车型的特征,但似乎没有配备M9同款的像素灯组。
结合@SugarDesign公布的渲染图可以看到,下一代M7变得更有M9那样成熟的即视感。
(图片来自@SugarDesign)
较长的前悬和后悬、由下往上收的腰线设计,以及独特的尾门造型,都是问界M7的特征,由此可以确认改款M7的身份。也因此可以判断出,改款问界M7大概还是采用原来的白车身和架构,呼声比较高的双叉臂悬挂可能要缺席。
不同的悬架结构对车内空间占用程度有区别,双叉臂悬挂比麦弗逊悬挂多了一根控制臂,从而占用更多的横向空间,不利于横置发动机的布局。现款问界M7采用的是横置发动机+传统麦弗逊悬挂方案,如果要换成双叉臂,整个车身结构和增程器方案都需要设计和更换,不亚于重新开发一款新车。
往好的角度想,下一代M7不会直接背刺各位老车主。
双叉臂悬挂可以提供更好的侧向支持,对高重心的SUV有结构上的优势,许多主流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基本都配备了前双叉臂方案。定位比较紧凑的车型,才会考虑用麦弗逊。
光从外观设计不好判断下一代问界M7还会有那些升级点,智能化一直是鸿蒙智行的拿手好戏,尤其是高阶智驾方面。现款已经升级至ADS 3.0版本,从智驾来看,问界M7的确是20-30万元的标杆,凭借这一优势依旧能打出足够的影响力,毕竟消费者更看好“华为智能”。
硬件上,电车通推测,新问界M7也会顺应增程车加大电池的趋势,换用容量更大的电池包,并加强增程器的效率,尽可能去压榨当前架构的利用空间。又或者基于问界M9的平台能力下放打造新一代M7,硬实力必定会有质的提升。
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步伐很快,增程车型也有越来越好的电池、增程器等技术,要维持问界M7在SUV品类中的标杆地位,也是时候该迎来一次彻底的大改款了,迎接车圈新一轮竞争了。
友商疯狂跟随,问界M7如何突围?
自初代上市以来,问界M7一直是中大型增程SUV市场当中的代表,巅峰时期单车月销量为29997辆,靠一款车型就让鸿蒙智行的销量名列前茅,一度超越理想整个品牌。6月改款上市后销量也不错,每月销量维持在11000辆以上,今年10月一共卖了15132辆。
长期以来,问界品牌依靠M7一款车型走量,直到问界M9的出现,品牌的销量构成出现了变动。根据官方信息,问界M9上市10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60000台,销量连续6个月稳居中国市场50万以上豪华车TOP1,一定程度上抢了M7的风头。
对比同月销量,问界M7和问界M9的规模相似,总体而言后者销量略高于前者,而且销售趋势平稳,几乎没出现过大起大落。近期新推的5座版本,更是稳固了M9在50万价位的地位。
从价位上看,问界M7面向的是中高端新能源SUV市场,拥抱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按道理来说,销量应该要更高。
(图片来自问界汽车)
这其实不难理解,首先问界M9是全新平台下的车型,价格更高但拥有更先进的平台化和智能化技术,体验更好,可能分走了一批预算更充裕的用户群体。
另外,随着20-30万元这个价位段不断涌入新的选择,理想L6、极氪7X、阿维塔07、零跑C16等SUV快速入场,鸿蒙智行旗下的智界品牌也推出了智界R7,30天内交付过万,后续还会加推增程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SUV阵容还在不断扩充,在M7和M9之间还将有一款问界M8的车型出现。据说这款车型也是基于新平台打造的产品,定位高于M7,也会是一款十分有潜力的产品。
在电车通看来并非是问界M7不够好,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至今还是第一梯队的体验,只是市场环境变化太快,同价位、同级别的选择更多。想要维持标杆效应,除了品牌影响力和软件护城河,硬件上也需要做到“人有我优”,这就是市场的现状。
面对竞争日益严峻的汽车市场,问界“重塑”M7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曝光出来的新问界M7最显眼的地方还是外观设计上的探索,并补足前代的短板,甚至可能有很多我们未曾知晓的升级点,比如更先进的华为高阶智驾软硬件解决方案,又或者是在硬件上做出看不见的提升,我觉得还是值得期待的。
标杆效应消退,真诚是最大必杀技
关于问界M7的争议层出不穷,最近主要是碰撞测试以及智驾,一系列的争议对新车销售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问界M7是主力走量的产品,争议多也就意味着保有量大,也能让官方重视产品的改进点。
虽说用户并不需要一辆“撞不烂”的车,但对主被动安全依旧十分敏感,现款问界M7低配升级成了ADS SE视觉智驾,之前的版本中也加强了车身安全防护,这说明问界的确有在关注消费者的用车痛点。
电车通认为,越是争议大的产品,厂商必定会越发重视,用户群体庞大,现在国内汽车竞争如此激烈,漠视用户感受无异于给友商送客户。大五座SUV依旧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品类,无论是纯电还是增程,这条赛道上的选择已经比2年前多了不少,对问界M7已经形成合围之势,只凭一个“华为智能”恐怕无法让它继续待在“舒适圈”。
“一年磨两剑”不完全是好事,普遍来看会加重消费者的观望情绪,降低对品牌的信任,快速迭代也意味着产品定位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不过我们也不要过早唱衰问界M7,可以确定的是,只要鸿蒙智行没有出现平替问界M7的产品,基本上不会有倒台的可能性。毕竟M7在前两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市场口碑,用户对华为高阶智驾、鸿蒙智能座舱的表现更认可,依旧会是不少消费者的首选。
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接下来造车企业会更加重视增程式车型的布局,更先进、高效的增程系统出现,纯电品牌将会扎堆发布增城车,大家也更注重智能化的技术储备,问界M7的标杆效应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削弱。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的攻势也愈发明显,借着国产品牌加速转型的传统品牌在近段时间也打出了较为有力的牌,短期内可能无法对造车新势力造成太大影响,但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至少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得很快,即便是问界也要奋身跟进,因为落后也会挨打。
那么,你们对下一代的问界M7又有什么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