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当时在哈尔滨工作的陈赓,在一天下午因为公务外出。他当时乘坐一辆黑色吉姆牌小汽车,行驶在哈尔滨繁华的街道上,车上除了司机以外,还随行一位警卫员坐在副驾驶。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外出,却没想到途中出现了突发状况,一名当地交警朝着司机挥手示意靠边停车。
突发情况
按照当时的规矩,交警具有执法权,自然有拦下车辆检查的权利。但这个时候对交警有严格要求,必须要在拦车后出示自己的交警证件,并向对方说明拦车的原因,以便对方配合检查。但司机按照交警的要求靠边停车以后,正打算下车与交警沟通时,交警却突然冒出一句话,让司机带他去一趟市政府,他要去那边办点事儿。
司机一听这话,自然不同意交警的说法,因为这辆车可是陈赓首长的专车,咋可能专门改变行程送一位莫名其妙的交警?而且,从交警拦车的表现来看,明显没有按照流程办事,不仅不出示证件,反而无故拦车后打算私用,这样的态度实在太嚣张了。
因此,司机当场就表示了拒绝,并一再解释这辆车不方便载他,劝他另外找一辆车送他去市政府。但交警根本就不理会司机的苦劝,他看到副驾驶有人以后,竟然直接走到了后排座位的车门,拉开车门后不顾司机劝阻强行坐进了车内。
警卫员见到这一幕,明显有些准备出手制止的动作了,但被陈赓示意劝停了动作。司机也领会到了陈赓的意思,没有继续与交警拉扯,直接坐回了驾驶位置。但陈赓在交警关好车门坐稳以后,对坐在身边的交警平淡地说了一句话:“我的车你也敢坐吗?”
交警当时看了陈赓一眼,由于陈赓穿着十分简朴,从衣着上看不出陈赓有什么特别。但陈赓这么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已经让他有一股无形的威严,简单的一句话就让交警有些打怵。因此,这名嚣张的交警听了这句话以后没敢接话,而是对司机说了一声“开车”,汽车随即启动,朝着市政府的方向驶去。
捅了大篓子
此时,交警尚且不知道自己捅了多大的篓子。要知道,陈赓当时来哈尔滨,那可不是升迁过来,而是周总理亲自找陈赓面谈,希望陈赓能到哈尔滨主持工作,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下,着手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筹建我国第一所军事工业大学。
许多读者朋友都了解陈赓的军事才能,当年可以与粟裕并驾齐驱。但鲜为人知的是,陈赓在城市工作的能力也相当不俗,就以他当年在上海工作期间,在上海绝对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无论是那些上海要员,还是混迹上海多年的帮派大佬们,哪一个敢不给陈赓面子?
陈毅出任上海以后,陈赓虽然无法到任,却还是将陈赓的名字挂上职务,为的就是用他的名头震慑上海的一众江湖人士,足可见陈赓在上海时多么出色。如今,陈赓到哈尔滨可谓是临危受命,凭借一己之力建立起哈尔滨军工大学,此举对于当时的全国发展而言都是一项助力,更何况是哈尔滨了。
由于陈赓办学理念先进,而且又积极奔走,创办军工大学时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哈尔滨军工大学走出来的人才,无不是理论和实践都出类拔萃之人,绝对没有马谡那种纸上谈兵之辈。正因如此,前苏联在哈尔滨援建的许多工业设施,全都因为陈赓的重视重新得到应用,将哈尔滨带到了一个国内领先的高度。
基于这些缘故,陈赓对于全国人民而言,他是一个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大将军,但对哈尔滨人而言,对他自然又会多了几分敬重。就是这样的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偏偏在哈尔滨的大街上被一个普通交警拦下座车,又强行征用了汽车送他去市政府,这件事若宣传出去,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但这名交警对此却一无所知,态度一直都很嚣张,一路指挥司机朝着市政府行驶。等汽车到了市政府门口以后,交警等车停了才打开车门下车,眼看着就要扬长而去。就在此时,警卫员得到陈赓的指示后也同时开门下车,追上走在前面的交警,将他带到了市政府门口的一侧,说明了陈赓的身份。
陈赓的胸怀
这名交警听完这番话,顿时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弥天大谎,再也没有此前嚣张的气焰。他怎么也没想到,家喻户晓的陈赓将军,竟然穿着如此朴素,他对国家和哈尔滨都有很大贡献,自己却强行拦下他的车送自己,这会面对多么严重的惩处啊?
是啊,这个交警到底会遭到怎么样的惩处?这是一个当时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但陈赓让警卫员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后,并未当场处置这名交警,只是打电话给秘书,让秘书将此事的经过告诉市公安局的同志,便乘车继续忙公务去了。
市公安局得知此事,公安局局长倍感震惊,他怎么也没想到手底下的人居然给他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于是,市公安局领导片刻也不敢耽搁,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立刻乘车去了哈军工,当面向陈赓道歉,并承诺一定严惩这名滥用职权的交警。
经过调查,这名交警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此行事,此前多次拦车私用,皆因他的交警身份而无人敢追究。但陈赓并不认同严惩这名交警的做法,因为他认为一名交警出问题,应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对整个警队进行整顿,而不是简单的惩处一个人敷衍了事。
正因为陈赓的态度,哈尔滨交警队伍来了一次大整顿,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其中就包括交警执法时必须出示证件的同时,还要佩戴警号,方便当事人投诉。
而那名犯错的交警,也因为陈赓的宽待,得以在离开警队后成为一名民警,后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优秀民警,真正达到了陈赓口中所说的“改过自新”。这个案例在当年十分典型,被编入了交警培训教材,对哈尔滨交警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