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巴蜀史志》2 024年 第1期
论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
·图像视觉设计艺术·
吉 晨
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是两汉时期墓室中出土的珍贵的造型艺术和图像视觉设计艺术品,是带有图像设计、文字设计和纹样设计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构件。两汉时期的画像砖是在传承秦代传统画像砖的基础上,历经创新、继承和发展的艰难过程,使画像砖不论在艺术设计造型还是图像制作技艺等方面都得到极大进步和提高,是汉代设计造型艺术重要的视觉表现形式。画像砖和画像石一同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因为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各阶层人民的政治经济、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生产状况,它是汉代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料,是汉代民风民俗的图像设计大百科,其发展历史可与中国文明史相提并论。
一、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特有的地域性特色与时代创新
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盛行空心画像砖,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到东汉时期,画像砖设计艺术相较于西汉时期有了一个质的跨越,画像砖的构图布局,图像设计以及内容题材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示出与西汉截然不同的自身特点。而东汉实心画像砖的代表性地区就是巴蜀地区。
巴蜀各地出土的画像砖多为东汉时期设计制作的,其设计风格虽也受中原地区影响,但已具有了巴蜀地区特有的地域性特色。汉代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图像的墓葬建筑材料,集绘画与雕刻为一体,是一种为丧葬礼俗服务的独特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一般用来构筑墓门或嵌于墓室。巴蜀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在墓内的位置是嵌在墓室或者墓道两壁半腰的,也有嵌在墓室后壁上的。在图像设计制作上,巴蜀地区出土的画像砖质地比较粗糙,色灰,呈长方形,做工缜密细致,图像精美,构图灵活多样,装饰效果极佳,更富于写实性。画像砖上形形色色的设计画面反映了汉代巴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在图像设计的技法等方面都有提高和创新。在艺术造型设计上,巴蜀地区画像砖继承了青铜艺术的有益元素,摆脱和冲破了古板的纯图案形式,实现了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变与延伸,在图像设计的点、线、面中创造了动感十足的精彩画面,使我们看到了汉代巴蜀人社会生活的缩影。点线面的设计以及图像表达与图像形式的组合,又让画面设计更具表意性,显现出与原始彩陶、商周青铜器等一脉相承的图像造型神韵。同时也为后世集建筑、绘画和雕刻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发展奠定了基础。巴蜀地区画像砖凭借盆地有利地形,得以避免各种社会政治经济风潮的冲击和影响,以一种质朴从容、平和博大的心态和艺术设计美感,呈现了东汉时期庄园经济的各个方面。相对来说,反映伦理道德、历史故事的题材较少。是因巴蜀地区地处边陲,受汉代宗法观念影响较少的缘故。巴蜀地区画像砖无论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图像设计和画面装饰等元素,都向人们显示了汉代社会历史丰富的视觉造型艺术资源,这种艺术资源远比文字记载更具体、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更有利于后人去研究和发扬光大。
东汉时期巴蜀地区的画像砖,就其艺术设计造型特征来说,与西汉相比较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进步,主要表现如下:
(一)从巴蜀地区画像砖图像设计上看,已不再使用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空心砖,而是采用设计工艺较为简单的实心砖,且使用更加方便、制作工艺更加讲究,每一块画像砖都可以设计出一幅情节起伏、构思完整的图像画面,使情节故事化,题材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多样。
(二)巴蜀地区地处边远,受内地和其他地区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少,使画像砖在表现题材上较少反映祥瑞和历史故事的内容,较多反映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场景。因巴蜀画像砖的制作都来自底层农民,所以表现反映生产劳动场面的画像砖也会更多一些。而车马又是巴蜀地区与外界接触交流最常用、最便捷的交通工具,画像砖上也体现出不少。
(三)在画像砖的表现手法上,巴蜀地区画像砖发展了先秦以来的线条传统,除注重用浮雕形成的块面来表达和体现构图内容外,还侧重于线条的变化与发挥,能灵活自如地用线条来说明画面运动的速度和力度,强化线条在画像砖上的表现力。且丰富了线条设计技法,突出巴蜀画像砖典型的古朴风范和流动气势。
(四)由于东汉时期统治阶级对巴蜀画像砖的高度重视,使画像砖涉及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出现了反映西域文化和边关少数民族的艺术设计图像画面。在巴蜀画像砖中亦出现了象征其他少数民族形象的作品,比如古代人的车骑和表现出的短衣短裤,还有表现西域文化艺术表演特点的驼舞等。
(五)东汉时期巴蜀画像砖是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护统治阶级自身利益和需要,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和经济利益。从巴蜀地区画像砖所反映的来看,成都地区政治比较发达,反映官场礼仪和车马迎送的场面相对多一些,而彭州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反映生产劳动的场景则相对多一些。
东汉时期巴蜀地区画像砖少了许多政治的渲染和影响,多了许多生活的质朴和真实,少了许多僵化的规范和模式,多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充分反映了时代特色,其造诣极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厚葬的风俗,特别到汉代更是盛行。随着汉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汉朝统治阶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富裕,形成了厚葬的民俗风气,对画像砖墓室的视觉图像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汉代人提倡厚葬是因为他们认为活人需要的东西,死人同样也需要,具有灵魂不灭的观念,所以巴蜀地区画像砖墓都是仿阳宅建筑而修的,有前室、主室、前大门、中大门、车库等一应俱全。汉代人崇尚厚葬是认为厚葬与子孙后代多子多福,繁华昌盛有关。汉代的厚葬风气产生的结果是大量大型墓室的建立和需求,这自然会需要很多建筑用砖,且为追求墓室建筑的精美环境和艺术气氛,墓室中的建材就会不断被设计改进和装饰美化,则又导致大量实心画像砖的产生和出现。并随机出土大量随葬品,品种繁多,可谓巴蜀地区汉代社会的视觉盛宴。
二、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雕刻设计造型技术与方法
巴蜀地区的汉代画像砖多出土于川西平原和成都周边地区。画像砖大多为压模成型后再烧制而成。首先在木板上阴刻出所设计图像画面,再翻制成浮雕的砖。在木板上雕刻模具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木板细腻、柔韧、便于很好地运用各种刀工技法,比直接在砖上雕刻更能发挥艺术造型的优势。许多画像砖上还施以色彩,使设计的构图画面变化有致、紧凑巧妙。在雕刻技法上,除少量用以“平面阴刻”外,大多为“浅浮雕”技法形式,间或以少许线条辅助,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其细部,使设计的画面形成瞬间感觉,寓静于动。由于浮雕抽象动感和雕刻准确,能够抓住人物或动物的情绪气质与性格特征,具有一定深度的满砖风动的视觉空间感。
巴蜀汉代画像砖由于雕刻技法呈现出多种形式变化,使得设计出的图像画面的凹凸加工和组合方法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阴线刻。阴线刻画像砖出现较早,主要出现在巴蜀地区蜀汉时代的墓葬中。它所用的砖模上的图像画面线条是凸出来的,而印在画像砖上图像画面线条又是凹进去的,所以称之为阴线刻。画面形象生动,线条简洁流畅,擅长表现祥瑞、禽兽以及图纹花鸟。
第二种是阳线刻。巴蜀地区早期画像砖无论是花纹画面还是图像画面,大多使用阳线刻。它在印模上图像画面线条是凹入进去的,而压印在画像砖上的画面线条则是凸出来的。压印技术要求高超,阳刻的手法对制作砖坯的泥土质量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它不是在砖坯上压下去很深的线条,而是在砖坯上挤压出阳线的图像画面,并对凸出部分的线条粗细曲直有一定的规格和设定。
第三种是阴线兼阳线刻。使用汉代画像砖构图画面的模印手法兼顾阴线刻和阳线刻两者的长处,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画像不同的部位,使其能够取得完美的视觉设计造型效果。技法是首先在画像砖坯上印出体现画面阴刻的大致轮廓,然后在其阴刻的轮廓内勾勒出阳线的细部。用这种技法完成的图像画面黑白对比层次分明,图像构成画面丰满而有神韵,具有独特的艺术造型视觉欣赏效果。
第四种是浅浮雕。把所设计好的图像画面用印模印制在坯砖上,砖面上图像构成以外的部分凹入,凸现出平整细腻或略带突起的画像,有的还在凸出部分的画面上,配合以线条勾勒出图像的细部,线条细密严谨,以加强动态的刻画和对主题的表达。用浅浮雕表现手法来完成一幅构图造型,画面具有刚柔相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力感和动感。
第五种是高浮雕。高浮雕的特点是在所设计的图像画面上模印出博大浑圆或飘逸流动风格的浮雕。和细腻平整的浅浮雕有所区别,这种手法所完成的画像砖画面浮雕凸出幅度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整个砖面用一个印模印出,具有主题突出,画面生动,场面宏大的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图像设计水平和制砖工艺技法的进步和发展。
三、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图像构成设计和自身特点
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是最早被整个学术界认可的画像砖。因在抗战时期全国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避难而内迁到巴蜀地区,他们发现了巴蜀地区画像砖并进行较早研究,直到现在一提画像砖,在许多人的理解和观念里都特指巴蜀地区画像砖。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在构图、技法、内容和题材等方面具有自身特征,它可以在同一个图像设计的画面中反映出多起人物和事件,这是其他地区的画像砖无法比拟的,其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构图视觉表达方式上有其自身特点。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大多采用线条为主,也有些采用浅浮雕的表现形式,或者两者兼顾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设计的画面显得生动而富于变化,线条刚劲流畅。这些画像砖虽然是用木制的模型压印而形成,但视觉设计效果并不显得呆板和刻意,它运用流利的细线条勾勒出形形色色物象的轮廓,各种姿态异常生动灵活,极其具有动感。比如歌舞宴饮中表演舞蹈的动作,极具夸张且又十分到位,给人以婀娜多姿的美感;车水马龙里郊游的权贵和车马奋力前奔的威风与龙争虎斗的气势;田间地头里劳碌的农夫对劳动的热爱,充满了淳朴自然的劳作氛围,极富生活气息;庖厨房里忙碌操作的场景,整个厨房一片繁荣景象,反映了汉代大户人家的真实生活;庭院的设计画面布局严谨,结构清晰,功能完备;盐井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制盐的真实情景,可看到具体制盐的每一步细节,是研究制盐的珍贵视觉设计资料;酿酒场面也表现得富有生机而形象,再现了汉代酒房热闹的场面;还有喧哗市场上逐利的小贩,考绩闹剧里官吏的窘态,养老图里朝廷的温情,江河里唱晚的渔舟等等,一块块画像砖一幅幅图像画面演绎了当时巴蜀地区热火朝天的社会生活场景,画面栩栩如生,动感逼真,友爱和谐,视觉表现力极强。
(二)汉代题材内容也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差异。题材内容涉及到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内容极其丰富,形式更加自由奔放,比如反映墓主日常生活的歌舞、宴饮、百戏、燕居、庖厨、出行等画面,并加入许多讽刺和幽默的内容手法;反映生产劳动场景设计有农事、播种、拾芋、舂米、渔猎、弋射收获等大量画面来表现,在其他地区画像砖里绝无仅有;反映神话故事比如女娲、伏羲、西王母、四神、羽人等,以丰富的表现力来表达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反映官场政绩比如迎谒、巡游、讲经、仪仗、骑史、考绩、养老、击鼓、斧车等,彰显官吏的日常公务和责任;反映建筑园林比如民居、甲弟、庄园、阙门、廊房等,表现了巴蜀地区人们居住的优越和生活的安适富庶;反映商业经济比如市场、酒肆等,表现了巴蜀汉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呈现一种和谐、质朴、博大的艺术美感,同时也揭示了巴蜀地区汉代社会内在的本质特征。
结语
在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艺术世界里,到处闪现着巴蜀劳动者创新的痕迹,就像汉代巴蜀地区社会生产的一幅幅生活写照,它的写实风格,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生活及思想观念。其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图,变化的造型、拓宽了传统民族艺术设计的视野,促进了美术设计史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是研究汉代巴蜀地区政治经济、文学历史、艺术设计最可靠的视觉图像资料。
博大精深的巴蜀汉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继承和吸纳诸子百家的聪明智慧。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设计是伴随着汉文化一道成长起来的民族艺术设计,每一样构图元素,每一幅图像画面,每一个生动形象,都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总体风貌,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闪烁着时代特征的灿烂光芒。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吉 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