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10日,随着两声枪响,刘青山、张子善倒在了刑场之上,而这就是共和国反腐第一案贪污犯的结局。
刘青山被处决后,他的结发妻子范勇在巨大的社会舆论与心理压力之下,选择了改嫁。
而三个儿子先是失去了父亲,后又“失去”了母亲,生活费也一度被停掉,事后,长子在谈及此事时,曾表示:“我至今无法理解母亲。”
那么,作为“建国第一贪”的后人,三个孩子的命运最终如何?
“名人”的后代
刘青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刘铁骑、刘铁甲、刘铁兵,实际上,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切期望。
“铁骑”、“铁甲”、“铁兵”,不正是刘青山希望孩子们将来能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成为国之栋梁,来报效祖国吗?
由于父亲的关系,刘青山的长子刘铁骑在谈及自己的身份时,曾调侃自己是“名人”的后代。
所幸,周围的人不管是同事还是陌生人都没有因为他“名人”后代的特殊身份而嘲讽或者贬低他。
早年间,儿子们确实将父亲刘青山视为心中的英雄与榜样,不过却因刘青山一念之差的贪念,这份敬仰与自豪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痛苦与创伤。
三个儿子可以说是在父亲的阴影中在前行......
新中国第一大贪腐案
1951年11月29日,毛主席的案头上出现了一份报告,而这份报告,正是关于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污调查报告。
全然不顾国法党纪,肆意滥用职权,剥削民工,通过种种卑劣手段骗取巨额贷款,甚至将手伸向了救灾粮款和机场建筑款等,贪污数额之巨,高达上亿元(按当时货币计算)。
毛主席仔细地阅读这份报告,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毛主席愤怒无比,立刻作出了批示:严加处理。
刘青山与张子善在军内的地位和影响可不小,对于他们的处理,党内自然是十分慎重的。
面对这样严重的贪污行为,周总理的态度异常坚决,主张严惩不贷,毛主席也补充道:
“不论他们有多大的功劳,对于这样的‘蛀虫’,必须要清除,这对党来说,不是损失,是胜利!”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周总理将报告送到毛主席面前,询问毛主席如何处理两人时,毛主席脱口而出两个字:
“死刑。”
“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呢?”周总理的进一步询问。
“不准。”
对于刘青山和张子善将被执行枪决的消息一经传开,党内瞬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部分人表示:大快人心;而另一部分人却觉得处罚太重。
有人说:“枪毙太严重了,可以判个重刑,让他们去劳动改造,重新做人嘛!”
还有人说:“他们可是有功之臣啊!怎么说杀就杀了!”
这些“枪下留人”的话全部都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沉思片刻后,说道:
“正是因为两人功劳大,地位高,所以才要处决,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更多的干部......”
当时,凡是替两人求情的,毛主席一律不见,要知道,毛主席向来是慎重、民主的,对于犯错的人多以教育为主。
这一次,毛主席既然能下定如此决心,那绝对是不可动摇的。毛主席曾表示,如果不加以严惩,任由党内滋生腐败,那么跟国民党还有什么区别?
1952年2月10日,这一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街道上却丝毫没有热闹的气氛,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压抑,这一天,正是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日子。
他们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绝望,身体因恐惧而瑟瑟发抖,随着两声枪响,两人倒在了刑场上,为自己的贪婪与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在父亲的阴影中前行
周总理在考虑、处理问题上向来细致入微,周总理认为,刘青山虽是大贪污犯,但其罪责不应波及无辜的家人。
因此,在与中央高层深入商讨后,一纸电文拍给了河北省委,其中就有包括关于刘青山亲属的明确指示:
1.亲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 2.子女由国家抚养成人
当刘青山被执行死刑时,他的大儿子刘铁骑年仅七岁,小儿子刘铁兵更是尚在襁褓之中。
幼小的刘铁骑对父亲的离去一无所知,以为父亲只是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母亲范勇也不忍心将这个残酷的事实告诉他。
刘铁骑还是在上学时,从同学的口中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在那段时期,国家每个月都会为刘铁骑和他的弟弟刘铁甲提供15元的生活费。
可别小看了这15元,在当时的购买力可是相当惊人,足以购买30斤鸡蛋或者是50斤鱼,又或是整整159斤的小米。
可渐渐地,刘青山的妻子范勇在巨大的社会舆论与心理压力之下,选择了改嫁,三兄弟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先后跟随叔叔刘恒山(刘青山的亲弟弟)生活,而生活费也曾一度被取消,好在后来得以恢复。
父亲的早逝、母亲的改嫁,对长子刘铁骑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始终无法理解母亲为何会“抛弃”他们,甚至在长大后,也对此事三缄其口。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最开始就已经死了,在最开始就已经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开支不断增加,15元的生活费对于刘铁骑来说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省委得知此事后,将生活费提高到了每月20元,一直持续到刘铁骑毕业参加工作。
在家庭的巨大变故中,刘铁骑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作为家中的老大,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在学习上格外刻苦。
他自动屏蔽掉那些流言蜚语,专心闷头学习,实际上,按照他的成绩来看,他完全有实力考入清华。
但由于父亲的原因,他最终选择了报考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抚顺石油一厂工作。
关于刘铁骑的婚事,还出现过一个小插曲,刘铁骑和邻居家的女儿刘继先是同学,也算得上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年轻人嘛,情窦初开,在确认了彼此的心意后,刘继先便向家人公布了自己的这段恋情。
但家人得知后却坐不住了,毕竟这关乎与女儿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
毕竟刘铁骑的父亲刘青山可是大贪污犯,万一他的儿子也走的他的路,那岂不是直接断送了女儿的幸福,被人戳脊梁骨?
父母怎么着也不同意两人结婚,可刘继先却认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为什么就笃定刘铁骑一定会走他父亲的路呢?
她不相信父母嘴中的这种“血统论”,真正打动她的是刘铁骑的为人,不能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不确定性就一棍子打死。
在刘继先的不断劝说下,父母最终是松了口,两人顺利地结了婚,育有一儿一女。
相比之下,次子刘铁甲是吃苦最大的,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在读高二的他被迫中断了学业,回到村里务农。
为了维持生计,他曾一度靠编织箩筐为生,后来在大哥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名石油管道工人。
而最小的儿子刘铁兵则经历了更多的坎坷。高中毕业后,他本想参军入伍,但由于父亲的原因未能如愿。
他曾在曲阳煤矿当过煤窑工人,之后才转回安国工作。
三兄弟从小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偏见与压力。也正是这些艰难困苦,铸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刘铁骑作为家中的长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责任感与担当,在学习上格外刻苦,努力用成绩争光。
他自动屏蔽掉那些流言蜚语,专心于自己的学业,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刘铁甲和刘铁兵同样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追求。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结语
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腐败行为给予了我们深刻的警示,他们身为党内的干部,非但不以身作则,反而不顾国法党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私利。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党和人民的一种极大背叛。
面对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污行为,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态度异常坚决,主张严惩不贷。
毕竟如果不加以严惩,任由党内滋生腐败,那么党的肌体将会受到严重侵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
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现如今竟然做出剥削人民,喝百姓们的“血”之事,这是断然不可容忍的。
不能因为这位犯错误的人是党内的高级干部就放松下来,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那么会有更多的人随之效仿。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更多的干部,才能维护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不能让这些“蛀虫”腐蚀掉党的根基。
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倒台,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贪欲的惩罚,更是对全党的一次深刻警示。
它告诉我们,无论地位多高、功劳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败行为。
刘青山与张子善的贪污腐败行为,不仅仅是让自己身败名裂,更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他的行为让家人蒙羞,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偏见,本来幸福的家庭因为他的贪念而分崩离析。
孩子们本来会有个更美好的未来,却因为他的一念之差,历经多起波折和磨难。
刘青山与张子善的贪腐案件,不仅仅是对一个个体的审判,更是对时代风气及个人信仰与道德底线的深刻反思。
因此,在权力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法律底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参考资料
刘青山、张子善被杀始末. 北京支部生活
轰动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 文史月刊
刘青山之子:在父亲的阴影中前行. 共产党员
“建国第一贪”后人今安在. 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