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古代文臣,莫不有“死当缢文正”之心,但从古至今能得到这一谥号的文臣寥寥无几,曾国藩作为近代知名的文臣,却在晚清风雨飘摇之际获得“文正”谥号。
这位文武双全的晚清重臣一手力压太平天国,另一手辅佐起黎庶昌、张裕钊、李鸿章等一批能臣子弟,可以说他一手为晚清续命至少半甲子。然而即便这样一个伟人,却对玄学尤其是“天事”有所推崇。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随着职场阅历的逐渐加深,一个成熟男性对曾国藩的认可程度会上升到“精神导师”的层次,《曾国藩》也开始成为睡前枕边不可缺少的书籍。
跌宕起伏的一生是曾国藩最引人入胜之处,困于平庸处境的大多数人尤其钟爱逆袭片段,恰好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在困境中奋起的英雄人物。
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的才华,曾国藩也曾名落孙山,用最近几年流行的话来说,曾国藩属于一个被科举文化割韭菜的“奋斗逼”。在一次次的落榜中,曾国藩始终在看书-考试-落榜的循环中徘徊,直到他开窍。
关于曾国藩读书时的刻苦,从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中便能看出一二。话说曾国藩在13岁的晚上正在刻苦读书,他背着一篇三百字的短文却始终无法背下。此时曾国藩的家中却已经被小偷潜入,小偷潜伏在房梁上等待曾国藩背书结束开始行窃。
没曾想曾国藩一遍又一遍读过书却始终没能将三百字的短文背下。房梁上的小偷越来越焦急,终于小偷按捺不住竟然跳下房梁将三百字的短文脱口而出,并狠狠嘲讽曾国藩一通:“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没曾想正是小偷这番言论激励了曾国藩。
在《曾国藩》书中,曾国藩曾表示“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开窍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是老天爷给的赏赐,可在旁观者看来,却是他勤能补拙的必然结果。在开了窍之后曾国藩一路连中进士入翰林,凭一手好字获得皇帝赏识并开始自己显赫的为官生涯,可以说曾国藩身上所有看似“老天眷顾”的好运气都是源于自己的付出。
窃以为,《曾国藩》所说的“半由天事”更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更是他熟谙官场规则之后的心性体现,纵观曾国藩的一生,行事之前比百般思谋,行事之后毕躬身自省。
曾国藩的一生彰显“人事”的巅峰,所谓尽人事方能听天命,往往人事尽时便是功成之日。三十岁之后的曾国藩想要成为圣人,这一举措源于王阳明,两人皆超额完成目标。一个足够宏伟的目标,搭配一个极尽人事的实行者,所能散发的光芒让寻常人艳羡不已。
无论青年还是老人在初步了解真正的曾国藩之后,都愿意将时间放在《曾国藩》这本书上,在这本书上,我们能够在心中还原出那个中兴之臣,一个兢兢业业的能臣。
曾国藩识人之能: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曾国藩在晚清是实打实的权臣,手下走出的李鸿章等人在晚清的版图上熠熠生辉。曾国藩这份知人善用的本领,被后人归咎为独特的识人本领。
在一则广为流传的的故事中,曾国藩弟子李鸿章在任命下属职位时踌躇不定,于是带着三个手下前来拜访曾国藩,曾国藩一眼扫过去便将三人的秉性了解一二。此时李鸿章询问曾国藩如何进行职位的分配。
曾国藩便回答道:“左边这人眉眼低顺,是个性格朴实的人但只是小有才能,因此只能小用。中间这人眼神躲闪,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不可使用。右边这人神色坦荡,目光相对毫无惧色,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
仅仅根据眼神,曾国藩便将三人的本性一一剖析,并教导弟子如何为三人安排职务。
结合现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说,我们不难发现早在曾国藩的时期,这句话便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曾国藩能够依照眼神识人断人,并不意味了解一个人便是如此简单的事情,正如庖丁解牛唯手熟尔,在经历官场起伏和数十年的反思之后,曾国藩方才练就这一番识人本领。
曾国藩在初入官场时拥有所有职场新人共有的毛病:性格尖锐而又年轻气盛。早年积攒的才气让他在规矩中纵横自如,这份骄傲本该给他带来灭顶之灾,可曾国藩的自省拯救了自己,每日之后,曾国藩必会在私人日记上记载当日得失以及不足之处。
在一次次的自省之后,曾国藩逐渐变成后来圆滑世故的模样,也成了路人眼中的官僚。而这也是我们需要读《曾国藩》的原因所在。
从一本详实的书中,我们能够了解一个曾国藩的真实模样。唯有真正了解,我们才能知道曾国藩的圆滑是为了行政效率妥协的结果,也明白曾国藩识人断人的本领是建立在生活的一次次挫折之中,更是在同上下不同层次人物打交道过程中练就的,在看过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亲自尝过苦头,曾国藩终于能够积攒起自己的“眼神图谱”,也就成了靠着一对眼神就能识人的神话人物。
相比识人断人,曾国藩知人善用的本领更是为官者朝思暮想之术。相比左宗棠将幕僚聚拢在身侧,曾国藩大胆用人,身边的幕僚一个个被送出去历练,相继成为晚清兴起的希望,也直接促进洋务运动的进行。
识人断人是基础,知人善用是能耐,曾国藩为何至今仍被有志之士推崇至极,其中缘由都能从书中文字探究得知。近代中对于曾国藩著作推崇有加的,蒋介石算一个,他在军事上有过一本《曾国藩剿捻实录》是从《曾文正公全集》中辑录的,还要求所有高级将领要“格外认真研究”!而且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严格遵循《曾国藩家训》中的教条!并且还说:为政者,必学曾国藩!
即便我们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依旧能够从曾国藩的故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固然事物一直在变化,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甚至是那些向上攀爬的秘诀,千百年来大同小异,曾国藩恰好可以作为这样一个代表供我们研究。而你,是否愿意花上时间与精力,尝试抵达更高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