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陈秀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科副主任张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科副主任林晓,共同做客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直播间,一起揭秘ICU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点击图片查看回放)
截至目前,本期节目在福建卫生报直播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福建日报视频号等多平台的观看与回看量超31万人次。
ICU是医院里的“特种部队”
陈秀凯说,ICU与普通病房相比,仪器更多,医护人员也不一样,“如果用部队来形容,那么,ICU就是医院里的‘特种部队’,ICU的医护人员就是‘特种兵’。”
▲陈秀凯
张蕙介绍道,ICU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对于救治医生来说,需要特别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器官疾病综合诊疗的能力,很强的跨专科能力以及多学科协作、沟通能力。
▲张蕙
目前ICU的医生不仅要完成临床各个专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还要接受重症专科的培训,包括急救和应急管理、综合评估和救治能力等。
ICU值班的医生通常是由高、低年资医生组成,包含重症及多专科(各专科值班医生)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天候、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林晓详细讲述了ICU日常工作流程,以他自己所在的医院为例,他已经多年没休过年假,医护团队大部分一周只能休息半天到一天,“我现在所在的病区有30张病床,分三个医疗组,每一组平均有10个病人,且都是危重病人,一个病人抢救成功出科了,马上就要接收下一个危重病人,几乎没时间歇一口气缓一缓。”
▲林晓
ICU查房的频率与普通病房相比更为密集,分别是上午、下午各查一次房,夜间值班时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高年资的二线值班医师还要进行夜查房。
ICU的医护团队是没有节假日的,为了危重症患者治疗护理的延续性,科室都会安排上级医师,在周末、节假日持续不断进行查房,调整治疗方案,甚至做多学科会诊等等。
ICU医护人员也要参与其他科室危重患者的会诊、急救,联系相关病区,协调危重患者的转入或转出等工作。
最重要的是,因为病人病情瞬息万变,ICU的医护人员会认真做好病情评估,尤其是利用各种评估量表,评估病情比普通病房更细。
“希望再也不见”是ICU医生对患者最真挚的祝福
ICU收治的病人包括重症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做了重大手术的病人以及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陈秀凯说,如果遇到肿瘤晚期患者走向呼吸衰竭时,经过与家属的沟通,不少家属会选择舒缓的治疗,让病人不插管,走向生命的末尾。对于大多数呼吸衰竭病人而言,会考虑插管,是更希望能够争取活下来。
林晓表示,如果病人短时间内很难拔除气管插管,一般会建议患者做气管切开手术,痛苦性会大大降低。
由于担心病人受到交叉感染,更担心病人的情绪会受影响产生波动,因此,ICU对探视有着近乎严苛的规定,每一家医院都会在家属探视前,发一份探视须知。
陈秀凯认为,医护人员更希望家属来探望时,能够提供更多正面的情绪价值,帮助病人舒缓焦虑,让病人更有信心战胜病魔。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ICU里日夜不分、许多报警声音,无法随时见到亲人以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各种操作,都让人望而生怯,再也不想踏入其中。
陈秀凯说,一部分病人非常艰难地战胜了疾病,也把医护人员当成了朋友,在出院之后送来了锦旗。“但是他们提到这段过程时,也会告诉我们,以后再也不来了。”
因此,陈秀凯往往在病人转科或出院时,都不跟病人说“再见”,而是说:希望再也不见,“我们可以在商场、在公园里面相遇,但是再也不在这儿见。”
ICU走向精细化发展是一个趋势
张蕙与直播间的网友们分享了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ICU,40多年来,重症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它总是要冲在最前面,承担重要责任和担当。
张蕙表示,未来随着医学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重症医学可能会进一步细化,建立许多专科ICU。这种趋势反映了重症医学日益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治疗需求,重症医学科医生也将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精湛。
林晓说,“在综合ICU的基础上,我们并没有排斥其他专科ICU的建设,比如说附一医院的神经内科ICU、神经外科ICU、急诊ICU,还有心内科的CCU等,可以充分保障各种类型的危重症、各种专业的疑难杂症综合救治的需要。”
团队里既要有知识面比较广、技能掌握比较全面的人,也要有在亚专业里面再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的人,“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陈秀凯说,亚重症如何发展,不同的专业领域里有不同的声音。从他个人看来,重症医学形成不同的亚专业是一个趋势。至于亚专业是由重症医学科来管,还是由专科来管,医院可结合自身情况,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有一帮从事重症专业、具有重症专业执业能力的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ICU的硬件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以后可以通过大型的临床试验进行数据分析,再把这些知识用在未来的病人身上,促进重症医学科的发展。
加入卫生报康复健康交流群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支持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摄影:郑波
主持人:孙牧野 导播:周千艺
摄像:陈昶晔、郑波、章立强 助理:陈筱蔚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