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一个花季少女怀揣炙热爱国心,说服父母,同意她一个人南下,到昆明求学。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天津到昆明,路途不仅遥远,而且充满危险。
但为了实现心中抱负,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她的计划是乘船先到香港,再从香港借道越南,抵达昆明。谁知,她刚一坐上轮船,一伙敌人就登船来“检查”。
气势汹汹的大兵将乘客全部赶到甲板上,一个个进行审讯。她躲在最后面,小心翼翼抓着自己的行囊,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只是,就像老话所言,越是害怕的东西,越是容易找上你。就在她忐忑难安之际,有一个敌人的目光正好对上她的视线,对方非常恶劣地一笑,指着她,就道:“你,出来。”
她的心瞬间跳到嗓子眼,脑子飞快运转,思索如何应对如此局面。她知道,敌人现在非常忌惮学生去昆明求学,一旦被对方知晓自己的目的,轻则遭受牢狱之灾,重则可能丢掉性命,她不能说实话!
果然,那人下一句话便是问她:“你从哪里来?要到什么地方去?”
她下意识扭头看向蔚蓝大海,不知怎么,灵机一动,冷静回道:“我要去香港找我未婚夫,结婚。”
对方愣了一瞬,用十分怀疑的目光打量她一番:“结婚?”
她仰起头,故作镇定应道:“对啊,结婚,不行吗?”
对方绕着她转了几圈,确定她符合婚龄,没有一点儿异样,这才放她回去,继续寻找下一个审问目标。
当然,此次惊险经历并不是她人生中的唯一一次。
多年后,她和丈夫登上跨洋轮船,准备回国。谁知,上船时,并不愿意放他们这批科研人员回归华夏的美国人拦住了夫妻二人,指着他们的行李,坚持要检查。
她和丈夫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担忧。
先前收拾行囊时,她和丈夫有二人积蓄购买一些相关图书、仪器和制造交换树脂需要的化学原料,这些东西如果被对方发现,他们很大概率就走不了了。
关键时刻,她的丈夫挺身而出,挡在她和行李面前,好言好语对美国人道:“你看,我们的行李实在太多,逐一检查对我们都不方便,不如这样,我给你们10美元,你们就别检查了呗?”
对方想了想,同意了。
夫妻二人侥幸逃过一劫,顺利带着那些重要东西,回归阔别许久的祖国。
他们就是我国知名有机合成化学家陈茹玉,和她的丈夫,知名高分子化学家何炳林。
陈茹玉出生在福建一个家庭,6岁时随同父母迁居天津,入读一所私立学校,受到良好启蒙。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陈茹玉不得不放弃入读南开中学的打算,转而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省立中学读书。
在学校里,她遇到一位很好的数学老师,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1937年,高中毕业的陈茹玉看着梦寐以求,却毁在敌人炮灰下的南开校园,心头涌现一股对敌人的憎恨。她想,若不是敌人的侵略,她的家国不会满目疮痍,她的同胞不会深陷痛苦,她的学业不会面临中断。
她能为祖国和同胞做些什么?她又该怎样继续学业,学习科学技术,帮助祖国复兴?
恰在此时,西南联大建校的消息传入陈茹玉的耳中,她如前文所言,努力说服父母,一个人走上艰难的求学路。
1938年,陈茹玉抵达昆明,报考西南联大。填写志愿表时,她本来想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数学系。可一位叫陈福田的老师看过陈茹玉的成绩单后,向她建议道:“你的成绩这么好,现在祖国正缺乏工业人才,我觉得你不如学化工专业啊!”
陈茹玉微怔,继而觉得这位老师所言很有道理,于是改变志向,填写了化学系。
在西南联大的校园中,陈茹玉受到更好的磨练,她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下定决心,将来一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她的心境,她的意志都有了很大提升,她也在那里,遇到日后将携手一生的丈夫何炳林。
读化学系的女生很少,长相漂亮又成绩出色的陈茹玉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收到很多同学表达爱慕的信件,但她一心学习,根本没时间去应付这些情情爱爱。
那么,何炳林又是如何俘获陈茹玉的芳心的?
实际上,最初,陈茹玉只把何炳林当作一个普通同学对待,两人共用一个实验台,上课时难免会有一些交际。某些男同学嫉妒何炳林可以接近陈茹玉,总想着捉弄何炳林。
某天,那些男同学故意走到何炳林面前,踩了他一脚。何炳林看看那个男同学,并未回踩报复。
此事被陈茹玉看在眼中,让她觉得,何炳林这个人品行还算老实正派。
再加上何炳林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慢慢的,两个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青年,就这样走到一起。
1946年,陈茹玉与何炳林走入婚姻殿堂,双双回到天津,成为南开大学的教员。转年,为实现报国心愿,何炳林和陈茹玉商议后,独自奔赴美国深造。
数月后,陈茹玉生下长子何振民。她没有照顾儿子太长时间,在儿子刚刚6个月时,就“狠心”把儿子丢给父母,自己也踏上去美国留学的路程。
暮年时,回顾往事,有人问陈茹玉丢下儿子时,是否感到心酸?陈茹玉如实回答:“没有,我觉得还是我的工作更重要,让我在家照看孩子?这辈子都不可能!”
事实上也是如此。
陈茹玉与何炳林在美国又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但忙于学业事业的夫妇二人,并未亲自照顾孩子,而是把两个孩子寄养在某个美国家庭,他们每两个月接回孩子,或到对方家庭探望一下孩子。
由此导致,夫妇二人带两个孩子回国时,两个孩子只会说英文,不懂一点儿汉语。
1952年,陈茹玉夫妇二人双双取得博士学位,打算回国。可战火的重燃阻断了他们的计划,他们被迫停留美国。
就像所有人知道那样,美国为了不让中国学者回来,做了很多坏事,譬如收走他们的护照,企图强迫他们填写移民表等等。
陈茹玉夫妇同样没有例外,但美国人的小动作从未磨灭夫妇二人对祖国的热爱,他们说,不管怎样,他们都要回到华夏!
陈茹玉夫妇二人时常在闲暇时间,四处奔走,呼吁在美同胞联合起来,和美国人抗争。
1953年,他们等来最佳时机!周总理将到日内瓦和美国谈判,陈茹玉等学者抓住机会,给周总理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的签名信件,送到周总理的手中。
周总理利用这封信,成功为在美学者们赢得回国许可!
1956年,经不懈斗争,陈茹玉夫妇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重回南开大学,在各自领域中,全力以赴为祖国的科学发展事业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2007年,意外摔骨折的陈茹玉陪伴何炳林走完他的人生路。那个时候,陈茹玉的记忆已衰退很严重,不得不长期住在医院疗养。
但奇怪的是,每当大家和她谈起晦涩深奥的化学问题时,陈茹玉就会像过去那样,每个答案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坚持在病床上为学生指导论文。
2012年,陈茹玉最后一次问起何炳林,当得知丈夫已离开5年,她轻轻“哦”了一声,再没有言语。她的家属说,那几乎是她留在人世间的最后话语。
之后,她的情况突然急转直下,于当年3月,离开人世,享年93岁。
参考资料:
《何炳林、陈茹玉:院士双星 爱国情深》
《陈茹玉:中国有机磷农药研究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