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其实看完《焚城》已经很多天了,但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写这篇深度解析的长文影评。
如今再回看当时过程中记下的要点,突然感觉将刚刚观影后的震撼感淡化一部分再落笔,似乎也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这将不带有过多的感情分基础,能够相对客观和冷静地去整体评价。
豆瓣目前7.5分,相比此前有了一定的下降。
关于版本选择,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即便排片极少,影院距离也不近,但只要是港片我都会排除万难去选粤语版,原汁原味更过瘾。粤语版的配音真的超级棒,即便是讲国语的演员,也没有产生过重的违和感,基础情感全都到位了。
接下来,叶秋臣将把自己观影过程中的感受整理好并写下来,深度解析整部作品里的各种细节。
最关键的,就是《焚城》电影另外的隐藏结局。
以下内容涉及海量剧透,请未观影者慎入。
1.关于主创
《焚城》导演潘耀明,同时也是本片的监制之一,过去是摄影师出身,执导作品数量不算多。
整部电影最大的宣传卖点就是刘德华,他也是本片的监制之一。演技层面完全没得挑,人物层次呈现得相当到位,情感拿捏得细腻且真挚,似乎也只有他能演出现在的效果。
夸华仔已经太多次,快找不到新的词语来形容了。
虽然那位廖姓女演员的立场存在争议,但刘德华绝对没问题,每次听他唱《中国人》我都觉得热泪盈眶。
最近《焚城》这部电影的争议声很大,部分观众因为某廖姓女演员的立场争议问题而选择罢看。
其实她演的角色真的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观影前,我甚至没有发现她就藏在演员表里。就算把所有相关剧情删掉,也对主线毫无影响的那种。即便是用AI全程换脸,工作量也相对很少。
叶秋臣以下的影片评价中,绝对不会涉及到关于这个角色的戏份,请放心观看。
好久没看到莫文蔚演电影了,上次还是在《大话西游3》里。
她一如既往很对味,整体完成度很高。
谢君豪这次的角色对他而言毫无难度,当听到他说自己即将退休享福的台词时,根据港片套路就猜到最终是牺牲的结局,百试百灵。
女秘书饰演者是王菀之,原来知道这个名字皆因为她是歌手,戏看的很少。
消防女队长饰演者王丹妮,在《毒舌律师》里饰演小女孩的妈妈,另外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角色就是梅艳芳。
此外还有林保怡、王敏德、周文健、郑则仕、黄德斌和姜大卫等港味老面孔参演,阵容很强大。
另外还有一个客串是网上演员表里都没有的,就是状王宋世杰的饰演者张达明,他这次的角色是个当地的老伯。
剧组在选角上还是比较用心的,在片中饰演一家人的白宇、童瑶和吴彦姝均来自中国内地。
刘德华这些年真的在电影里坐实了女儿专业户的称号,本次演他女儿的演员叫许恩怡,某些角度有点像曾经的林依晨。
2.关于背景
电影中提到了两个事故,第一个是1987年的巴西戈亚尼亚辐射事故,第二个是1993年的葵涌大火(参考的是广东省深圳市葵涌镇致丽玩具厂火灾)。
从源头来分析,《焚城》大概率是参考了戈亚尼亚辐射事故,同样是废品场,同样是医疗仪器,同样是被人捡走导致了巨型灾难的惨剧,所以才会有台词里那句“香港将成为第二个戈亚尼亚”的表述。
第二个现实案件葵涌玩具厂火灾则与电影中有很大不同,片中讲明是集装箱里中转运送的洋垃圾导致的,而葵涌玩具厂则是由于电线短路造成的。两者最大的交集,即葵涌玩具厂是被中国香港人劳钊泉租下的,两者共同拥有“香港”标签。
3.关于剧情
这个电影不能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不能去深究放射性物质的相关剧情,所以只能先去接受电影给出的所有设定,然后只去讨论故事里的人。
我们只能将《焚城》看成一个完全虚构和杜撰的故事,包括里面的事件和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放射性物质,绝对不能真的去从现实层面进行专业剖析。
我确实也怀疑过,剧情本身不是讲放射性物质,而是其他的未知可扩散物质,只是出于多种原因删改成了现在的模样。
《焚城》的前提设定是在全球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料,由于处理成本极高,所以不法商人将其转运到不发达地区随意丢弃。
1996年,时任财政司司长的范伟立(刘德华饰演)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让中国香港成为世界第一,于是便提议将进出口货物仅采用抽检的方式,瞬间提升了港口吞吐量。
但这个决策是一把双刃剑,高培德(王敏德饰演)等人趁机钻空子,利用“洋垃圾”做起了稳赚不赔的生意,也让香港变成了垃圾中转站。
接着,电影屏幕打上了整个作品最核心的观点——
人祸,有时比天灾更可怕。
所以,《焚城》重点讲的是人祸,人祸与天灾结合起来,构成了整个故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站在利益面前,人性丑陋不堪。
时间转眼来到了2007年,范伟立已经早早不再做官,转而去研究环境科学,成为了一名专家。
由于1996年的货柜大火,范伟立的妻子(童瑶饰演)在过程中丧生,当时姐弟俩都是消防员,因此黎杰峰(白宇饰演)久久难以释怀,并对这个姐夫的成见很深。
货柜大火的源头就是运到柬埔寨的“金属废料”,这与范伟立的提议高度相关,一家人就此有了心结。
之前的悲痛还未被彻底抹平,新一轮的悲剧又一次上演了。
灾难悄声降临,皇后山大塘村回收厂里的蓝色发光粉末摔碎在地引发火灾,黎杰峰所在的消防队去往现场执行任务。
起初,大家只是按照正常流程救火,可随着不断出现的爆炸,事态变得愈发严重。
然而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里面有放射性物质,即刚刚提到的蓝色发光粉末。
爆炸范围再次扩大,甚至炸到了远处路上行驶的汽车,以及周边的居民区。
形势紧急,瞬间升级为巨型事故。
火场也开始出现了辐射指数,120。
由于出现了放射性物质,因此在救火过程中不能用水,场面一度陷入失控状态。
Cecilia(莫文蔚饰演)是现任财政司司长,在行政长官CE(姜大卫饰演)出差期间,她被授权处理这次的突发事件。
范伟立作为专家顾问参与会谈,Cecilia联合其他官员与其各种唱反调。
那场戏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在现场的消防员们接连受伤的情况下,高层开会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态,只看前方忙到飞起时传回来的零星数据和报告,坐在空调房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ecilia一句他们仍然“有时间”,另外的一边却在燃烧着生命与灾难对抗。
当时还有消防员被困火场,Cecilia却拒绝了批准用水去救人的请求。
范伟立说,你们到底知不知道那里有多危险?
坦白讲,最初的他们也是不知情的,觉得这位顾问只是危言耸听。
可等到天气预报有雨的时候,整部电影迎来了最高潮的时刻。
范伟立提议疏散15公里内的居民,Cecilia却决定封锁疏散消息,双方持相反意见。
我现在都记得Cecilia说的那句话——
落雨是天灾,批准用水导致辐射扩散,就是决策失误。
在场所有人,似乎只有范伟立是想要解决火灾问题救人性命的,其余人只想着顺利过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尽管范伟立句句话都讲得振聋发聩,但其余人就是选择充耳不闻。
你们的工作,真的比他们的命还重要吗?
一声声灵魂发问,可没有人真正在意。
直到这些人发现,他们也即将被这场灾难吞没。
没错,我认为《焚城》最精彩的情节,不是那些烧钱的火场特效,而是高层们获取了一手消息后的反应。
我甚至觉得电影拍得还不够深,可再深一些大概就没办法上映了。
《知否》里明兰说过,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你看好似所有人都变得比此前要“善良”了,实际上并非他们良心发现,只是因为天气预报里的雨,成功将所有人的命运和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而已。
高层会议上,每出现一个地区,就有相关人士拿起手机给家人们通风报信。
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官位,自己是否会受到波及和影响,自己的家人和子女能否安全。
Cecilia也抽空打电话给她的丈夫,让其带着儿子离开香港。
所有与会人员都在给家人发信息和打电话,只有范伟立站出来给了所有人一个公平选择的权利。
是啊,并不是只有这些高层的家人才有知情权。
所有人,都应该有这个知情权。
记住,《焚城》的故事到这里出现了关键转折点,后半段也开始从黑暗走向光明。
虽然剧情过渡并不突兀也很自然,但此后的安排已经是朝着接近理想化的情况去讨论了。
由于部分内容脱离了现实,导致影片质量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如果这部电影不是在内地上映,可能后半段的叙事还会延续前面的风格,继续去深度剖析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以及官场的黑暗和丑陋。
但我们的生活里,必须有光。
所以,电影用后半段拍出了这缕光。
CE出个差,没想到家里竟然天都塌了。
他及时制止了Cecilia的错误行为,发出了疏散的指示。
而范伟立则自请入火场救灾,与黎杰峰冰释前嫌。
一群人合力找到了医疗扫描仪里面的蓝色发光粉末,一个接一个小心翼翼传出去,但仍然没有成功将放射物转移并销毁。
奇迹没有出现,他们的行动失败了。
大雨即将到来,辐射已经扩散,一旦接触到水就会大面积爆炸。
范伟立束手无策,他已经放弃了。
但黎杰峰灵光一现想出了掩埋法遮住放射物,只要炸掉更高处的别墅豪宅们就有机会逆转结局,可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这些高楼大厦,是属于高培德的DOE国际公司。
Cecilia得知自己的丈夫(周文健饰演)也与高培德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狠狠扇了老公一个巴掌。
高培德表示他可以配合拯救香港计划,但前提是要Cecilia同意不再调查他们背后那些腌臜之事。
处于被动位置,Cecilia只能签字。
她只能无奈对范伟立说,你以前也是做官的。
这是官场的游戏规则,她也没办法,你应该懂的。
自此处开始,Cecilia就彻底洗白了。
在最后的机会面前,她也终于听进去了范伟立的建议。
全员齐心协力去炸大楼救香港,可偏偏被黎杰峰撞见有一处的引线不够长,只能选择留人进行内部引爆。
消防队的成员们亲如手足,共赴黄泉。
危机终于解除,范伟立没有忘记幕后的始作俑者,对高培德等人秋后算账。
虽然违反了他此前签署的协议,但也必须将这群坏蛋绳之以法。
最终,白字黑幕的PPT交代了坏人们的结局。
范伟立也提前出狱,与家人团聚。
看似是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但实际上却巧妙隐藏了其悲剧的结局。
真相,其实都藏在细节里了。
4.关于细节
电影《焚城》中,有大量的细节设计。
这个故事全部的真相,其实都藏在了诸多的细节之中。
其中最绝的,就是各个层次的一体两面修辞对比,简单点可以理解为前后相互对应的剧情安排。
关于男主角范伟立。
做官时要求他坚决果断,但做父亲时相同的情绪就显得非常专制和霸道,说一不二。
职责为发展经济时,提出了港口货物抽检增加吞吐量的建议;因自己的决策尝到现实的苦果后,又尽力去扭转乾坤。
女秘书来接他去开会,但范伟立必须要开自己的车,的确让办事的人很难做;可也正因此契机,他通过短暂的相处获得了一个认可自己人格的有力助手。
多年后的Cecilia在评价范伟立时,稍微改动了当年他在宣布提议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整部电影的第一句台词。
Simon is the best,Simon is the worst。
非常直白地指出了这个人物的两面性。
没想到,这两个人虽然处处都不对付,但最了解范伟立的人竟然是Cecilia。
从手机通讯录可以看出,范伟立的联系人清单很短,只有寥寥数人而已,可见平日也不愿与人互动。
这也给后续剧情里范伟立只做不说的性格埋下了伏笔,说明他并不善于同旁人沟通,包括女儿还有妻子的家人等等。
关于救火。
从消防队出任务时完善的流程可以看出,他们对此已经驾轻就熟,带着水车就去了。
救火时用水是普遍情况,但《焚城》里的火却不能用水来救。
有时候,最直接能解决问题的手段,反而被禁止了。
比如对生命的态度。
高层们坐在冷气房开会玩Z治,说的决定不痛不痒,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官帽,而非火场里的性命。
消防员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然想着救助更多的人。
阿水抱着孩子一路求救,关键时刻还把自己的面罩给了对方,身体因为接触金属尖物和辐射而出现溃烂,甚至在生命最终点之前依然想着发出求救信号。
疏散指示发出来之后,全香港的消防启动支援,最美的逆行者毫不犹豫挺身向前。
对他人生命的态度,高下立判。
关于混乱。
火灾和疏散引发了大众恐慌,居民疯狂抢购物资和食物,医疗系统全面崩溃。
这些画面,我好像似曾相识。
但令人欣慰的是,超市里还有那个愿意分享食物给其他人的长者。
这个世界,总不是绝对的好和坏,黑与白。
比如女性。
叶秋臣看完《焚城》时就在想,这部电影大概率也会有人来打拳,因为前期的Cecilia塑造得太自私自利了,简直糟糕透顶。
但剧情中,最后帮助范伟立完成关键反击的,是Cecilia的女秘书。
电影没有让女性全都去做最大的坏人,泾渭分明。
连Cecilia,结局前也完成了最大程度的洗白。
关于航班。
最早的时候,范伟立坚决反对女儿私自提前了出国的航班,认为女儿不听话。
灾难发生后,他突然有那么一刻非常后悔,作为父亲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无虞,如果女儿坐上了提前的航班,也许就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故事,就是由诸多的时机组成的。
关于戒指。
当年范伟立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将婚戒戴在了自己的小指上。
后来,黎杰峰在进火场前对女朋友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两枚戒指本来准备当晚求婚,并交到了对方的手上。
同样是戒指的意象,同样是天人永隔的情况。
那一刻,黎杰峰终于明白了姐姐作为已故者的心情,也懂得了范伟立作为在生者的痛苦和纠结。
关于炸弹。
过往的港片都是在讲拆弹,尤其是刘德华还曾演过《拆弹专家》系列,对此类题材观众已经非常熟悉了。
但《焚城》却反其道而行之,讲的是装弹。
过去都是希望炸弹不要爆,而这次是希望炸弹一定要爆。
关于喜悦。
成功掩埋了放射物后,还活着的消防员们都呈现出一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
一方面是全港危机终于解除,一方面是自己的手足在最后这一秒的爆炸中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一秒钟真的好快,快到来不及反应。
最后,只能感慨一句“活着就好”。
关于合影。
开头合影,片尾也合影。
但照片里面的人呢,很多都不在人世了。
关于协议。
协议和法条的力量似乎是不容质疑的,曾经的范伟立必定也是拥护者,电影中明确他曾参与过多种制度的起草工作,并倒背如流。
女秘书最开始在车上,也是给范伟立背了很长的一段。
高培德在全港危机时刻,还在那背法条。
可是,真正的正义是靠违反这些才达成的。
范伟立靠着违反自己签署的协议,当众揭开了高培德等人的丑陋面目。
即便同归于尽,也必须把坏人们拉下水。
而Cecilia为“大局”而签下的法令,反而成了坏人们的庇护伞。
关于地位。
失火的地点是个废弃的回收厂,但从高处望向另一边,就是高楼大厦。
一山之隔,一边是大豪宅,一边是贫民窟。
当初通过询问当地的老伯,获知回收厂还有另一个入口。
这个入口,就在贴近豪宅的一边。
豪宅小路,就像穷人们要靠着富人们施舍的空间来生存。
最后的拯救计划,是从山顶炸掉大楼来遮掩起火点和放射物。
可是呢,那些炸掉的大楼也只是富人的一小部分财产而已,轻轻松松就打折卖出去了,甚至谈不上不舍和割爱。
普通人要拼了命才能获得的逃生机会,富人们一通电话就可以坐着专车离开现场。
蝼蚁之姿,蚍蜉撼树。
在地位之下,没有绝对的公平。
还有,明明银幕里到处都是灼热的火焰,可种种情节却让人看得浑身发冷。
5.关于缺点
咱们并非专业人士,所以专业性的漏洞比如是铯-137而非铯137,以及防护服质地看起来非常塑料等等这些内容,就交给术业有专攻的人去评价吧,我只聊聊剧情。
虽然看完之后很感动,但从故事完整性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很多层次的内容没有凿实和凿透,差了点深度。
如果不是为了强行做对比,实在很难想象豪宅和回收厂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
还有人质疑当初转移放射性物质时,为什么不把铅桶拿进车里去,避免手递手产生的意外。
我当时看的时候也困惑了一下,只能解释为加了放射性物质的铅桶不宜移动吧。
电影里还有一处剧情设计得非常矛盾和突兀,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唯一能说通的就是单纯为了洗白而已。
面对疏散决策时,范伟立和Cecilia与CE进行视频汇报。
当时范伟立提出要消防员进去人工转移和销毁放射物,而Cecilia则一反常态说出了“我们消防员”这样的字眼。
当然,她有可能是想在领导面前演戏,伪装自己是个拥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官。
可实际上,不论是画蛇添足的这句台词,还是后续安排她对丈夫所言所行均不知情的内容,都并不合理。
最后她给黎杰峰等人的牺牲流眼泪,就显得更不真实了,极度突兀。
但片方受限于多重因素,为了达到那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以及考虑到部分观众的强烈诉求,只能将“不合理”强行伪装成“合理”。
电车难题这个根本不存在答案的伦理学实验,处理方式也与Cecilia的洗白同理,最后的强行煽情有点用力过猛了。
他们确实不敢讲得太黑暗,虽然黑暗才更加具有震撼力和威慑力。
大义和大局,似乎永远是目前上映电影结局的主流方向。
另外,还有一些字幕和台词口型对不上的情况。
除了演员们使用国语和粤语的区别外,大概率应该是改过剧情内容才导致了这个情况(近些年这个问题越来越普遍了)。
还有一处情节,不知道是我看漏了还是没看懂,亦或是电影里没有专门去拍。
由于引线不够长,所以黎杰峰、老总和细柱三人必须要留下来内部引爆,才能确保任务成功。
但最后我也没有看到他们引爆的动作,是因为线不够长,所以将人变成了电线的一部分吗?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操作我由于专业性不够所以不懂呢?希望评论区懂的朋友能够帮忙释疑和解答,非常感谢。
(强迫症希望能看懂所有合理的剧情)
另外不同版本之间会有些对理解影响不大的差异,比如粤语版里面,家庭日当天范伟立给岳母夹菜,我隐约听到他说的是“趁热”,但字幕写成了“给您”。
6.关于泪点
观影过程中,我真心希望片尾能收获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哪怕不合理一点,哪怕是天降奇兵,都认了。
我甚至希望在他们绑炸药的时候发现,原来那不过是个豆腐渣工程。
毕竟高培德是个人渣,做豆腐渣工程这件事也算不突兀,这样就不会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
但希望终究只是希望,好在这只不过是一部电影,是虚构的故事而已。
现实中面对灾难,大多数的人大概也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
片尾那句话,也许最能表达所有人的心声吧。
看似遥远,或许只有一步之遥,希望灾难永远不要发生。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发生。
叶秋臣看过许多的灾难片,但事前真没想到《焚城》能让我哭得这么惨。
看到满身是火的人跑出来,看到消防员们持续不断受伤,看到他们纷纷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还有人被迫要失去一条腿,崩溃到我觉得影院的空气都没办法呼吸了。
如果未来AI能够代替人类去工作,我觉得消防员这个行业应该被优先考虑,这样他们就不必只能“一命换一命”。
看着他们通过辐射指数去定位源头的集装箱,2100,2400,2800,3800……这些数字就像这群人生命的倒计时。
全港的消防员支援,孩子在楼上喊了一句爸爸快点回家,眼泪一瞬间就憋不住了。
到处都是像《机器人总动员》里面那种被压缩的正方体垃圾块,四处都弥漫着浓浓的末日感。
人们抱着《泰坦尼克号》里那种末日求生的心态,随时做好了与这个世界告别的准备。
里面有一场范伟立和女儿通电话的戏,台词都没有几句,但我哭得根本停不下来。
还好当时影厅里的人不多,声音很小,应该也没有影响到其他观众的体验。
我发现自己很多次都是在三人包场的情况下看电影,大概是因为其他人基本都是结伴去娱乐休闲的,只有我像是带着任务去打副本的。
7.关于彩蛋
我是听完片尾曲才离开的,所有字幕结束后并没有彩蛋,不想听歌的无需多等。
如果说电影有彩蛋的话,那就是《最佳损友》这首歌。
最初,出现在消防员们的日常生活里,氛围是欢快的。
然后,出现在了他们将要牺牲前的口哨声里。
最后,出现在了电影的片尾曲中。
友情大概能够成为《焚城》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但似乎又并不完全能够涵盖所有的情感。
作为一个前后呼应的设计,确实非常令人动容,赚足了眼泪。
8.关于结局
坏人被绳之以法,好人提前出狱和家人团聚,路过消防站时幻想看到了那对已经离世的姐弟继续出任务。
这是电影给出的结局,也是选择性呈现美好的结局。
其实,还有另外的隐藏结局。
实际上,这部电影安排的第一个结局,在幻想中就已经完成了。
即小分队们深入现场时,找到了蓝色发光粉末,摔碎一支后便形成了燎原大火。
以此位置为中心,向外快速扩散。
很快,只有几秒。
是的,这就是真实的第一个结局。
拍出来了,但以幻想的形式而存在。
第二个结局,是整部电影结束之后,没有被拍出来的部分。
看似是大团圆,但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
要知道,火灾现场那么高的辐射值,势必会缩短所有在场人的生命。
范伟立出狱时脸上有明显的辐射痕迹,就是一种轻微的暗示。
受辐射的人没办法生下健康的宝宝,周围的居民也必须同时承受这场无妄之灾。
字幕上迅速飘过受感染的人员数量,近距离的大批量居民可能都会患有急性辐射综合症(ARS),每一位的故事都值得拿出来拍一部电影。
普通人的命运,就此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们的一生,都将受到这次灾难的影响,永远与正常的生活说了再见。
可是呢,那些不计后果去逐利的Z客和商人,下场却是不痛不痒。
所有以白字黑幕和几张图就交代人物结局的安排,大多数都有猫腻。
如果不是坏人必须受到应有的制裁,那么高培德等人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实力离开香港,伪造身份去往另一个地方,继续他们奢靡和逍遥的日子。
明明犯错的是他们,但在事实和证据面前仍然能恬不知耻地表示“越乱,越有机会”,还毫不避讳地讲出“做生意的人,不会嫌钱多”。
在高培德转身离开那个房间之后,其实他就已经不受任何约束了,也根本没必要出现在那场发布会上。
结局的PPT图片配文字,仅仅只是为了安抚观众的愤怒而已。
他可以飞去空气质量更高的地方再重新置业做生意,而那些被他们连累的居民们,只能在持续不断的辐射中碌碌度日。
这个世界,普通人光是想要好好活着,就很难了。
什么功名利禄,什么权势地位。
求不来,求不得,便不求。
再回首时,过眼云烟尔。
作者信息:叶秋臣,女,知名自媒体人。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