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志卫
“赣南彩陶”是近些年江西赣州石友追捧的新品种奇石,它出自穿越赣州信丰、赣县王母渡的桃江及附近山体,其主要材质由酸性岩体中的沉积岩构成,石质坚硬,密度大、摩尔系数6—7,肉质细腻,色彩斑斓,图案灵动,水冲度好,可以观赏与雕刻,给人艳色纷繁、陶釉瓷化、画图神韵融为一体之感,以人无尽想象和愉悦空间,成为赣州地方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赣南彩陶”可分山料与水料两类。前者体形较大,色彩丰满,硬度强,经人工打磨,光泽亮丽,主题意境突出,花色纹理漂亮,很有档次。而水料石更彰显出这种奇石的特色:个头不大、匀称,温润细腻,外表光滑,形状多为块状与不规则的多边形,表皮釉色明快,着色艳丽,渗透肌肤,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一如赣州客家人淳朴、实在,勤劳节俭的禀性渗透于心。
“赣南彩陶”,只此精彩。
其精彩,在于色彩。以红色、黄色、绿色为主色调,红有暗红、粉红、鲜红、大红;绿分翠绿、草绿、墨绿:黄又有淡黄、土黄和橙黄等,混合搭配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的2种、或3—5等多种色调,就构成了彩陶的容貌世界、鲜艳的画面、对比和相互映衬的图景,或如国画大师倾心墨泼的写意,或似抽象派画师随意创作而又维妙维肖的剪影,或为工笔画师用线条作画、构图。
凡此种种,既让人遐思神远、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又叫人百看不厌、细细品味、禅悟人生,感慨天地亿万年的造化与石缘的邂逅,一种“看明白、理解透、悟出道”的成就感溢于脸,发于声,定于形。奇石之奇,色之瑰丽,魅力无限!
其精彩,在于外表的独特美感。无论是彩釉石、彩陶纯色石,还是多彩石、共生石,赣南彩陶石都呈现出自然、图美、形奇、质佳、皮好、色靓、神韵、独一的特点,且大多数是“无釉有瓷”的原始状态,整体圆角、多形、饱满。
就其外表而言,赣南彩陶石没有“瘦、透、漏”等传统奇石的魑魅,却有色、形、纹、图、韵特征,尤其是有陶瓷肉质之感,有色彩和色块自然成画的景观,这些景观给人趣味百生的自然画面,其中不乏景、物、神、道、佛、人等相关的神态与故事,出点入故、寓意吉祥。
其精彩,在于石肌的瓷化。表皮是什么色,肌肉也是这种色,实实在在,绿、黄、橙、红等基本色调较为常见。同时,着色搭配成品比较多,尤以绿黄为多,绿红为精品。但最为突出的“精彩”,我认为是其瓷化了的石肌,有的似古朴陶瓷;有的与黄灿灿的蜡石共生,一半晶莹微透、一半瓷化带色;还有的堪比精品瓷器,细密光亮,光滑油润,很有陶瓷韵味,且肌肉干净,观赏性强,并可以雕刻,是石雕师喜欢的石材。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赣南彩陶”石肌均达到瓷(化)韵,应该说陶瓷肉感的比较常见,特征比较明显,但不如广西黄金瓷那么出色,也不如西藏藏瓷那么亮气;与广西马安彩陶相比,倒有极多相似点,不过马安彩陶没有“赣南彩陶”那么丰富的色彩和艳丽,也没有那么多美妙绝伦的图案和联想不尽的主题。
赣南彩陶石的精彩,还在于其画面。画面大多由色块、线条和纹理组成,涉及内容广泛、多样,古今中外的人、事、物,上天入地的神话、传说、情景,动植物和水里的各类鱼虾及场景等,只要人能想象得到的东西,都有可能是画面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因画面清晰度不同、情景不同、色线粗细不同、顔色搭配及对比度不同,以及自然大师作画方式的不同(彩绘、素描、国画、油画、抽象画、剪影等),再加上原石的纹理、光泽度、平面度和外形、石筋、裂缝等的影响,构成了欣赏天然画面的众多元素。
赣南彩陶石的画面,有的一目了然、主题明显;有的经人指点,认同到位;有的过于干拢,线连线、色块连色块,或互相缠绕,影响了画面与主题,于是有人说像这、有人说像那,因为看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画面也不同。再考虑色彩的融合,周围环境的映衬、亮度,整体画面的和谐、比例,构图的逼真性、主题的意义、给人的遐想及其带来的快乐等,这就构成了欣赏画面意境的要素,运用到具体的欣赏行动中去,就是赏识的技巧。
石质坚硬、形奇不异、圆角块状、陶瓷釉面、色彩丰富、让人遐想、寓意无穷,众多精彩特征,赋予赣南彩陶石之奇异瑰形。而这一鬼斧神工的特有产物,正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赣州人的精神食粮。能够享受到这种“食粮”的乐趣,必定是与“石”交友、懂得“石语”、识得本性的“爱好者”。
体验赏石的快乐,离不开感悟“石道”与“人道”。我想,人世间做人交友不也是这样,熟悉了才能了解其本性,从而相处融洽,才有“悦乎”的感觉,只不过了解石头比了解人简单的多。
供图邓志卫(路开文化)
◆ ◆ ◆ ◆ ◆
邓志卫,江西赣州人,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省级督学。现退休。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