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
在全球芯片市场阴云密布、各国争相“护芯”的当下,特朗普及其政党即将卷土重来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直接引发欧洲芯片企业的集体反应。拜登时期的补贴政策还未消化,特朗普却扬言要用严厉的关税政策取而代之,将半导体行业的紧张局势推向高潮。
面对这场不可避免的产业洗牌,欧洲芯片厂商无路可退——是满足特朗普的苛刻要求,还是转而深耕中国市场?
而中国,或许正借此契机,推进自主化进程,联手欧洲打造去美化的替代供应链。美欧对抗再度升级,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将如何迎接新的机遇?
图片来源网络
欧洲芯片产业面临重压
2024年的美国大选宛如一场跌宕起伏的政治大戏,情节紧凑,高潮迭起。一路走来,双方支持者针锋相对,选情扑朔迷离。直到11月11日,美媒预测共和党将在众议院赢得了218个席位,锁定控制权。
共和党或将重新掌权的消息无疑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席卷全球,让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开始重新思考他们未来的方向。而在这场政治剧中,最大的“配角”之一便是全球半导体产业。
共和党或将掌控众议院的消息刚一传出,欧洲的芯片巨头们就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紧张氛围。特朗普的回归并非普通的权力交接,他的外交和贸易政策一向以“美国优先”为中心,尤其是在芯片和科技领域,更是强硬异常。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12 《美媒预测共和党将赢得众议院控制权》
芯片制造商们似乎已经闻到了“风暴”即将来临的味道。过去几年,由于全球经济下行,整个半导体市场本已陷入疲软,需求量持续下滑,只有人工智能(AI)芯片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勉强“独秀”。但这块小小的市场难以挽救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颓势。
偏偏此时,欧洲的三大芯片制造商——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的CEO们也难掩焦虑,罕见地集体发声。他们对未来市场的前景忧心忡忡,特别是对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掀起的新一轮贸易制裁充满了不安。
这些CEO们非常清楚,眼下问题不止于需求不足,而是全球芯片供应链可能会被迫迎来一次重大的“洗牌”。他们深知,特朗普的政策向来简单而强硬,一切围绕“美国利益”出发,毫不留情地将半导体产业视为重要的“筹码”。
这种自利主义下,若要“保住”美国的绝对优势,其他国家的利益或许并不在他的考量之中。在此背景下,欧洲芯片巨头们无疑如履薄冰。多年来,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成果显著,而中国市场已成为他们业务的亮点。
特朗普
过去数年,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收益逐年增加,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但这份稳步增长的成绩单如今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会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夜间分崩离析。
他们甚至开始担心,自己苦心经营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会在“关税大棒”下土崩瓦解。特朗普的回归意味着一切有可能被“拨乱反正”,甚至会彻底颠覆拜登政府时期的相对宽松政策。如果这些欧洲企业不能顺从美国的意志,那么等待它们的很可能是“铁拳”一般的惩罚。
意法半导体CEO奇瑞(左一)、英飞凌CEO哈内贝克(左二)、恩智浦CEO西弗斯(左三)在讨论会上
关税还是补贴?
拜登政府时期,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补贴,试图扶持本土半导体制造业,打造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生产能力。
这项法案虽然设下了一些条件,但给外国厂商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允许它们在参与美国供应链建设的同时接受补贴,从而在美欧中找到微妙的平衡点。
不少欧洲半导体企业在拜登任期内享受到了部分补贴,虽然面临成本压力,但也获得了参与美国市场的机会,得以分得一杯羹。但这种局面在特朗普的强势回归下开始岌岌可危。
特朗普
特朗普不仅对《芯片法案》持强烈批评态度,还扬言要用“关税大棒”取代补贴政策。对他而言,与其让美国政府“出钱”扶持产业,还不如通过施压手段让外国厂商“自掏腰包”在美投资建厂,以实现“美国优先”的目标。
这种策略意味着他想要通过关税胁迫将欧洲和亚洲的芯片制造商推向美国,而拒绝这一安排的企业将面临被高额关税挤出市场的风险。
如此强硬的姿态无疑令欧洲半导体企业心生不安。它们担心,一旦特朗普将关税政策付诸实施,企业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上升,且在美国市场中将面临更为严苛的贸易条件。
特朗普
对欧洲芯片巨头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了在拜登时代保持竞争力,它们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适应美国市场的补贴和合规要求,许多企业甚至通过法案拿到了一些订单和资金补助,刚刚调整财务架构,才开始适应这些压力。
如今,这些企业突然面临转变,不再是补贴驱动的市场,而是充满敌意的“高墙式”市场。如果它们不按照特朗普的要求赴美建厂,将可能失去美国市场份额,还要承担高昂的关税。对这些欧洲企业来说,这相当于面对一场“自费”参战的硬仗。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特朗普真的重拾关税政策,甚至更进一步,以“国家安全”之名强迫欧洲企业在美国进行巨额投资,那么这些企业的财报和运营成本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但西方的政策压制让欧洲企业陷入了两难。
它们在中国市场获得的盈利正逐渐填补全球市场的低迷,但特朗普的归来却可能打乱这种平衡,使它们不得不在美、中之间选择。
这种“关税大棒”不仅带来运营压力,甚至可能重塑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结构,迫使企业按照美方设定的游戏规则布局。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一旦这种极端的关税政策生效,半导体产业将逐步阵营化,欧洲企业将在夹缝中挣扎,甚至可能在未来的美中市场格局中被边缘化。在进退维艰的两大市场之间,它们的经营压力与风险都将达到顶点。
中国的“芯片包围网”
同时,特朗普的强势回归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种预警信号。如果他再度实施严厉的出口管制,限制关键制程芯片流入中国,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这同时也可能成为推动自主化的“倒逼动力”。
图片来源网络
从逻辑上讲,这种压力反而会加速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能建设,助力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方位布局。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将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减少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逐步实现产业自给。
在此背景下,中国或将积极寻求与欧洲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规模,吸引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企业在中国建立本土生产线,帮助它们规避美方的制裁风险。
这不仅能满足中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还将帮助欧洲企业在美中对抗加剧的局面下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这些欧洲芯片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蓬勃需求无疑是“救命稻草”。如果欧盟和美国继续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对抗,那么欧洲企业可能会被迫站队。
为了规避美国的打压并保住重要的中国市场,欧洲企业可能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建立更加牢固的产业链纽带。
中国的自主化进程加速发展,若能与欧洲芯片厂商达成稳固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削弱美国的“芯片包围网”。欧洲企业在中国本土的布局将构建出一个不依赖于美国的供应链“备选方案”,甚至可能在未来构建出一个以中国和欧洲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格局将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的平衡,也将让美方在技术封锁上的威胁效果大打折扣。欧洲芯片巨头们显然意识到,拥抱中国市场或许是它们抵御政治风险、确保长久发展的关键一步。
结语
随着特朗普的回归、欧洲芯片企业的抱团发声、以及中国的半导体自主化进程加速,一场全球芯片市场的风暴正在酝酿。
未来几年,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将因为政治和经济因素发生重大改变,而中国或许将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场中美欧三方博弈,将决定全球半导体的未来走向,谁将成为最终的赢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