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用“我有一个朋友策略”,拉开你与问题情境的距离
![](http://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3%2F0126%2Ff572a3a3j00rp2q2y000cd000780078p.jpg&thumbnail=90x2147483647&quality=75&type=jpg)
九霄心理
2024-11-13 10:25·山东·心理咨询师
用“我有一个朋友策略”,拉开你与问题情境的距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巧妙的表达了当人们在分析自身遇到的问题时,所面临的那种困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要学会拉开你与问题情境的距离,你才能够看清楚问题运行的逻辑。
一个事物只有当它可以被观察时,我们才能够去认识它、理解它。这里的观察不是指用眼睛去观察,而是指将问题情境与主体分开来的做法。就是说: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不能去解决它;我假设是我朋友遇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就有了一个可观察视角,并且找到问题的答案。
![](http://cms-bucket.ws.126.net/2019/10/14/c66f41ca219849a987b74f5b496dd9db.png)
与问题情境融合的影响
形成管道视野
当你与问题情境融合后,就会形成管道视野,就是说你“眼睛”看到的范围只有一点点。于是,你会出现包括问题模糊、过分概化等问题。此时,你的状态变成了“我好痛苦、我好难受啊”。你只有这样的感受,但是说不清楚因为什么痛苦,也说不清具体是怎样的痛苦。
你会产生一些念头,比如“我是一个糟糕至极的人”,你会坚信这一点并且泛化到所有的人格面向上。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几乎等同于“问题”,而“问题”也几乎等同于“我”。从成长的经历来看,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从来没有真正阻碍你成长。你在往前走,而问题就在那里,所以你不是问题本身。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主导人格被问题取代
与问题情境融合之后,你的主导人格就会被问题所取代。我们要了解在内心世界有不同的人格面向,每个人格面向都有机会成为主导人格。不同理论学派对人格结构的划分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的确有不同的人格面向。
比如一个人有时候看上去勇敢无畏,有时候看上去胆小怯懦,就是由他当时的主导人格决定的。当一个人的主导人格被问题所取代时,他掌握的所有资源、知晓的所有道理都用不上了,因为这些都会被问题所淹没。当问题占据主导人格时,他的思维方式跟平常是不一样的,他会否定一切能够用的是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