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委研究室调研组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常州市把握集群化发展规律,抢抓新能源行业风口,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形成了链条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目前常州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TOP10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从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可以探寻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之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基本要素集聚阶段

基本要素集聚阶段是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表现为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员工、资金在特定地理位置的集中。2012年3月,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科学研判产业发展方向,将锂离子电池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动力电池产业园”并纳入园区“十二五”规划。这一阶段是常州动力电池产业的探索阶段,波士顿电池项目是园区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为后续产业集群的崛起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产业链集聚阶段

产业链集聚阶段是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显现阶段,开始按照产业链分化出不同的上、中、下游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2016年之后,常州更加注重动力电池产业的链式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引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伴而生、协同发展。伴随着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结构件龙头科达利,电池隔膜制造商紫宸负极,激光焊接与锂电自动化设备龙头联赢激光等企业落户,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从材料到结构件再到设备都完成了初步布局。在此基础上,常州立足泛本土产业优势,对产业链进行垂直和横向整合,做好延链、固链文章,形成了电池材料、电池单体、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三.创新体系集聚阶段

创新体系集聚阶段是产业集群的更高级阶段,基于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和完善,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逐步发展壮大,常州将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力量优先向创新集中,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充分激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蜂巢能源剑指行业空白,着力开发高速叠片技术、无钴电池、短刀电池、固态电池等系列关键技术。中创新航牵头组建江苏省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中创新航研究院积聚各类人才近2000人,研发人员中硕博比例达60%以上。

四.生态体系集聚阶段

生态体系集聚阶段是产业集群的自组织阶段,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迈向大而强。常州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筹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创更多“国字号”“省字头”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校所企协同育人,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围绕产业链嫁接资金链,高水平建设龙城金谷,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资本市场“常州板块”扩容提质。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高能级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平台,加快创建“灯塔工厂”,在数实融合上迈出坚实步伐。各路“豪杰”纷至沓来,如今的常州已集聚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已经形成“发储送用”的生态闭环,在产业链韧性和含新量上再攀新高,不断推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速融合。

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苏南模式的缔造者之一,常州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扎实,为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在激烈的新能源产业厮杀中,建设“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定位与百年工商基因在新时代交融激荡,成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之“道”。

道之一

选择新兴产业赛道,不仅考验城市决策者的前瞻远见,更加考验面对不确定前景的勇气担当。“十三五”时期,动力电池产业知者寥寥,常州率先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在全球零排放和汽车电动化背景下,常州果断押注动力电池,并延伸至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风口”。历届领导一棒接着一棒干,市领导挂钩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班,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的“天时”,充分发挥常州工业基础优、配套能力强、产业集聚先发优势明显的“地利”,利用优良的营商环境、良好的人力资源、十足的干部群众干劲等“人和”,先后招引5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4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和一大批产业链优势企业,并且持续当好“店小二”“急郎中”。今天的常州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笑傲江湖”,是“十年磨一剑”,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乘势而上、全市上下持续奋力攻坚的结果。

道之二

巩固先发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从“勇闯无人区”跑进“集群引领区”,关键在于招强引优,做强产业链。2015年,金坛招引中创新航的前身中航锂电。2016年,溧阳招引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在中航锂电、宁德时代等一批“链主”企业带动下,关键部件领域的头部企业纷纷跟进,隔膜产能和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恩捷股份随之而来。经过多年持续引育发展,常州目前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新纶新材、科达利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也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引育产业链上游企业相伴而生、协同发展,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有规模、有高地、有优势、有潜能的“四有”格局,呈现“百花齐放”新局面。

道之三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原有产业骨架的支撑。常州工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韧性好,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常州较强的装备制造业,以及机床、工业机器人、激光设备以及工控设备等机械设备细分行业有力支持了动力电池集群,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生产线新建或改造。目前,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覆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2022年动力电池产量108.5GWh,约占全国1/5,江苏1/2;并带动形成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等10多个系列的三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道之四

常州在动力电池这一领域的多个维度获得的不俗成绩,源自于在技术、平台、创新上的一路深耕。常州历届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创新对发展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集中,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各龙头企业着眼长远,不断加码创新,蜂巢能源着力开发了高速叠片技术、无钴电池等系列关键技术,中创新航牵头组建江苏省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2022年全市102个技术设备投入超亿元技改项目中,来自动力电池产业的项目占总数的9%、总投资额占总量的24%。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技术改造,常州始终保持后有追兵的紧迫感,加大投入的步伐从未停歇。

道之五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群化,是推动产业迈向大而强的必由之路。政策支持方面,常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助力企业智改数转,鼓励重大项目落地。平台建设方面,先后成立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培育国创、南德等10多家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常州在国内动力电池、汽车检测认证领域的支撑地位和集聚效应。资金扶持方面,积极搭建企业股改上市服务平台、银企对接融资平台、项目资本对接平台,以市场化手段“以商引商”,帮助企业借力资本快速做大做强。独木不成林,常州用政策组合拳和产业实绩证明了产业迎上时代风口、驭势前行的底气。

本文摘录自《招商引资研究报告》2023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