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办公室一同事求助,右腿从上到下疼痛,每日早上起床后就能感觉疼痛加重,虽然还没严重到影响腿部行走,但持续多日的疼痛给其带来了很多困扰。同事描述其疼痛的地方,恰好是胆经在腿上的循行路线,于是便尝试给同事用了几个方法,总结记录如下。
先用了手穴贴法,给同事在手上右腿右侧对应位置贴了荞麦,连着贴了2天荞麦后,同事反馈疼痛有所缓解了一些。此方法是用了师父明澄老师手帖课教的太极对应及五谷穴位贴的方法。
过了几天,同事反馈右腿右侧仍会疼痛,随后,给同事针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墟,又辅之阳陵泉、足临泣,疼痛缓解很多,原穴缓解疼痛不容小觑。且来看看这几个穴位。
1.丘墟穴
丘墟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其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用力将脚背伸直,在足背处,明显可见趾长伸肌腱,在其肌腱外侧凹陷处即是丘墟穴。
丘墟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
《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跗筋脚挛。《大成》:胁痛,针丘墟、中渎。《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2.阳陵泉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筋之会穴。其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坐位,屈膝成90度,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阳陵泉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其功能:疏肝利胆,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3.足临泣
足临泣,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足临泣主治头目、胸胁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颔痛腮肿、齿痛、耳聋、咽肿、瘰疬、腋下肿、乳肿、胸痹、胁肋痛、髀枢痛、膝踝关节痛、足背红肿、咳逆喘息、疟疾、月经不调等。
本次案例就是应用了原穴缓解疼痛的方法。明澄老师在灵枢课上就详细传授了五腧穴的用法,于是,重新回温灵枢课的笔记,把五腧穴尤其是原穴回顾了一遍。那么,什么是原穴?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条正经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原穴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灵枢·九针十二原》言:“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若原穴动气绝,则病即不可为。”
《难经.六十六难》言:“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古代先贤极为重视“原穴”治疗,认为“五脏六腑有病了,可先取原穴。”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畅,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当你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针灸什么穴位时,可以先取原穴,然后再去找配伍穴。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十二个“原穴”,疼痛时可针灸或按揉。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