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曾经是重庆最偏远的主城区,坐落在美丽的缙云山脚下,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这里还相对安全,许多名人志士都在工作生活在北碚,或许正是如此,被称为重庆的后花园。时至今日,北碚还遗留下来许多名人故居、文化遗址,这其中都包括陈望道先生的故居潜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陪都时期,北碚是文化重镇,众多名人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和卢作孚故居等都很有影响力,在北碚诸多名人故居中,要说谁最低调,还得说是潜庐,位于北碚东阳街道创造路11号,地处嘉陵江左岸,紧邻张飞古道,距离北碚城区不远,只有10公里的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为避免汪特的迫害,1940年秋从上海辗转到达重庆,任教于内迁北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和新闻系,当时北碚人多住房紧张,开明士绅刘少隆捐出私产“潜庐”给陈望道先生居住,在陈望道先生入住前,潜庐已经建好多年,由此推断,潜庐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所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潜庐原是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夹壁墙,还有一个不小的院落,是一所标准的川东民居。1980年因为嘉陵江的一场洪水,潜庐除了大门以外被毁于殆尽,洪水过后,在保留四合院格局和大门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建。复建的潜庐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甚是普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潜庐底蕴深厚,共有六间房屋,大门右侧两间房屋是陈望道夫妇的客厅和卧室,左边一间是《中国学生导报》编辑部,右边三间是原复旦大学党支部的活动据点。当年进步人士经常在这里分析时事、讨论问题、研究学术的新闻、举办晚会等,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用名噪一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潜庐隐藏在东阳老街深处,四处都是民房,没有宽阔的公路,道路狭窄,典型的普通民宅,如果不是镌刻有“潜庐”二字的门楼,根本看不出辉煌的过去。但毕竟底蕴深厚,名声在外,经常有游客慕名前往,有学生,也有老同志,都是成群结队,他们来到潜庐,观看房屋结构,讲述老宅过去,好不闹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潜庐在洪水过后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其格局与周边民房并无二样,如果不是有意探访,根本不知其辉煌过去,难怪不得被称为北碚最低调的百年老宅。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潜庐”底蕴深厚,游客还挺多,为什么不进行旅游开发呢?这样默默无闻岂不是最大的浪费,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