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开放性、创新性、颠覆性的跨学科研究由于发展前景不明确在项目资助过程中常常受阻,而这些交叉学科研究极有可能催生新的科研生长点,发展成引领性科研成果。本文从微观视角入手,以英国社会科学院创建的小额科研资助项目为例,通过对其2020—2022三年六轮的人文社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详细剖析,探究小额资助的特点,为我国开展人文社科项目资助提供思路与借鉴。
一、小额科研资助项目
英国社会科学院的小额科研项目可追溯到1998年,该项目旨在促进和支持人文社科的新概念与创新性研究以产生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益。单项资助金额最高为10000英镑,项目执行期为1至24个月。2020—2022年,英国社会科学院与勒沃胡尔姆的小额科研资助项目共开展了六轮资助(见表1),总计资助978项小额项目,平均年资助326项,共投资经费850万余英镑,年均投资280万余英镑。
表1 部分小额项目资助情况
二、项目资助特点
(一)侧重跨学科研究
根据2022轮次公布的项目内容,英国社会科学院与勒沃胡尔姆的小额科研资助申请成功的项目普遍是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近两年申请成功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中“管理与商业研究”所占比例最高,“社会学、人口学与社会统计学”和“心理学”次之(见表2)。其中,“社会学、人口学与社会统计学”项目跨学科研究较多,所跨研究领域更分散,不仅涵盖人文社科,还涉及医学、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心理学”项目所跨学科较为集中,以社会学、管理学为主,艺术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领域也有涉及;“管理与商业研究”项目交叉研究最少,以社会学为主。
表2 小额项目主要研究领域的比例
(二)关注国际热点与社会需求
就英国社会科学院与勒沃胡尔姆2022轮次公布的小额项目内容来看,受资助项目不仅关注到“国际关系”“难民潮”“殖民主义”等老问题,还加入了“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脱欧”等新的国际热点。小额资助项目也表现出对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需求和实际应用的重视。2017—2018年获资的《弱势群体视角下的食品银行》项目,研究英国弱势群体的粮食贫困问题,指出食品银行的存在虽然一定程度上能为摆脱粮食贫困提供帮助,但产生粮食贫困的社会福利紧缩、立法存在缺陷等根本原因受到了更少的关注。
(三)重视潜力青年人才
由于人文社科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重大突破产生的时机和发展方向是无法预测的,理论成果的确认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科研人员往往想法大胆创新,敢于“破圈”,是颠覆性创新探索的“生力军”。英国社会科学院与勒沃胡尔姆小额项目申请对象以高校青年学者为主,主要处于其职业生涯发展早期阶段,并逐年增加企业或其他单位的研究学者(见表3和表4)。
表3 申请者所在职业生涯阶段情况比例
表4 申请者所在机构分类分布数量
(四)促进广泛机构合作
不同于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科研资助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支持的形式,英国社会科学院与勒沃胡尔姆小额科研资助项目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聚合政府、科研院所、基金会、企业等平台(见表5),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此种合作模式具有资源共享及协同创新的特点,各投资机构借助英国社会科学院平台,及时掌握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为自身业务领域突破带来创新思路。
表5 2023年小额科研资助项目部分资金来源
(五)创新评审机制
为确保项目选拔公平性,英国社会科学院宣布开展分配机制改革,将传统的同行评议改为同行评议与抽签制相结合的部分随机化机制(见图1)。在第一阶段,主要由评审员进行资质审查,在具备申报资格基础上对申报书内容进行初步评估;在第二阶段,保留传统同行评审的筛选作用,确保进入抽签池的科研申请具有较好的质量基础;在第三阶段,即最体现评估机制改革的阶段,对质量相当且有价值的申请进行随机抽签分配,根据随机生成的优先级,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为其提供资助。
图1 项目评审流程
三、对中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启示
一是设立跨学科小额专项。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可以先行进行面向人文社科的小额资助专项的局部试点,将资助强度设置为正常项目的20%—40%,资助期为1—2年。
二是增加广泛性评议标准。一方面,鼓励广泛开展探索性的前期研究,重点关注调查性、创新性强的领域研究,但可以明确表示支持跨学科的人文社科研究;另一方面,应结合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公众需求设立小额资助项目,每个项目申请不仅要说明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还需要说明项目结果对社会可能存在的的影响。
三是创新项目选拔机制。首先,在项目评审环节,可以考虑采用抽签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的科学遴选;其次,加强评审结果详细反馈和多级申诉保障。最后,在项目申报阶段,可考虑增加往年抽签制落选者的再次申请意愿征集环节。
四是创建多元化资助体系。一方面,通过调动各类创新基金、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积极性,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另一方面,支持国内外机构间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通过整合各自的学科优势,形成综合性研究团队,期间产生的合作研究资费由参与机构共同支持。
作者:刘笑、房春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情智库,原载于《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4第4期
| | | | | | | | | | | | | |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投稿邮箱:nais-research@cnai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