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年薪百万是15万美元,老实说这个数字在海外只要不是在纽约市和硅谷,都算高薪工作,在日本这种收入分化小的地方都可以娶女明星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之前中国年薪百万的主要职业(不考虑灰色的比如吃回扣红包这种),这些职业在之前经济高速发展时代,你如果混到大厂/大公司中层之上(不用进高层),就差不多有这个数。那么都有哪些岗位呢?
1,互联网码农。之前中国100万年薪以上的高薪码农里面其实至少1/3实际上是美股在给他们发薪水。现在中概退市和出海上市窗口关闭,这一块缩水比较厉害。
2,金融。金融比码农好一点,不过现在国家在推动金融减薪,加上A股和美股融资都大大缩水,业绩也不太好。
3,法律。高薪的律所里其实很大一块是非诉业务,靠的是合伙人们接华尔街的文件外包以及国内外发债并购,反正现在融资上市大环境你们知道的。正经上庭打官司养不了多少高薪律师的。之前接涉外非诉的大所高级律师收入很容易百万甚至更高(我同学毕业5年就有了),但是接国内业务的基本上要合伙人才有百万。
4,房地产上下游相关行业,包括施工、设计和销售。除根式的减少,反正我朋友圈里这个方向里面原来的百万甚至几百万年薪都全灭了。当然只是薪水跌破了,人都在躺平。
5,各类外企。一年不如一年,吃枣药丸。
本质上,那些年中国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大多数带可复制的百万年薪工作其实主要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所以很多行业高薪工作本身和低一层的本地化工作之间是存在断层的,薪资并不是连续分布。比如你一个金融非诉的律师降薪到公司内做法务,可不是百万到50万这么点跌幅。靠美股支撑的百万年薪码农转进搞企业信息化,再高大上的后者也很难出50万。
所以,在逆全球化的脱钩时代,其实中上产是被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