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本尼迪克特被公认为美国最杰出的人类学家。其代表作《文化模式》和《菊与刀》甫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并且在此后始终是文化研究的必读书。《文化模式》一书是从事文化研究的绝佳引路书,指出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塑造作用。
文化模式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著
黄觉 译
2024年10月出版 / 定价88.00元
ISBN 978-7-5228-2404-8
(点击封面跳转至购书页面)
内容简介
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佳作中比较了三个社会——祖尼人社会、夸扣特尔人社会、多布人社会,揭示了这三个族群的行为差异。这项开创性研究表明,每种人类文化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考察了文化与个人的关系。这本大胆直言的著作深入探究了何以为人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20世纪重要的人类学家之一。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她重视实地研究工作,调查研究过印第安人等。1946年,本尼迪克特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47年担任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那时,她被公认为美国最杰出的人类学家。其代表作《文化模式》和《菊与刀》甫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并且在此后始终是文化研究的必读书。她在著作中提出的问题,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译者简介
黄觉,译审,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现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近年出版的译著有《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剑桥俄国戏剧史》、《酒神归来:特佐普罗斯方法》、《多金和圣彼得堡小剧院:演出是怎样炼成的》、《邂逅康铎》与《罗伯特·威尔逊:方法与作品》等。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20世纪西方有关文化问题讨论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作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对文化,尤其是对异族文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作者在书中表现出的对人类的爱,很值得我们借鉴。该书已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有着广泛影响。果勒认为,可以“以此书出版的年代,作为国民性的科学研究诞生之年”。
“文化模式”这一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和意思。不同的文化人类学家对文化模式的理解也不同。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她认为,人类行为的方式有无穷的可能。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趋向。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化成制度、礼仪,从而形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讲述了习俗。作者提出了人之本性,是由文化,即习俗塑造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天性,以此有力地反驳了那种“纯化种族”的欺人之谈。第二章主要涉及由选择带来的文化多样性。作者认为,一个社会或者部落,面对无数人类行为的可能性,选择是必不可免的。而正是这不同的选择,形成了诸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文化、社会选择的结果。第三章论述了一种文化在选择了自身的行为模式、社会价值、目标取向之后又是如何整合成一种模式的。作者提出要把不同行为领域中的习俗或制度联系起来看,反对分离的个别研究。第四至六章,作者分别以三种不同的文化为例,分析了不同模式在各个行为领域里表现出来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塑造的不同行为类型。第七章分析了社会在文化整合中所起的作用,社会的本质是通过评价而使个体的行为趋于同化,协调各种冲突因素,从而整合出文化形貌。第八章提出,应对那些不适应的个体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这样,一种文化才能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保持其生命力。
媒体及学者评价
《文化模式》是路标,指向更自由、更宽容的生活。
—— 《纽约时报》
在现代世界,文化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一切全归功于这部著作。它是一部清新的著作,字里行间闪烁着晨露般的晶莹,深深吸引着每一位首次与其世界观相遇的读者。
—— 美国人类学家 玛格丽特·米德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教科书,使我们懂得多样性的价值。她对未来的期望在21世纪依然引发共鸣:承认文化相对性便能使人对同时存在、各有其用的不同生活模式产生理解。这些模式都是人类从生存的原材料中为自己创造的。
—— 已故美国人类学学会会长 路易斯·兰菲尔
内容摘要
20世纪,人们对社会人类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开辟了许多新路径。老办法是人们利用点滴证据建构人类文化的历史,这些证据取自全世界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失去了文化间的自然接触。如今这种老办法已经站不住脚。于是人们通过对人类文化具体特征的分布进行研究,辅以考古学证据,努力重构历史联系。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这个视角观察的领域越来越宽广。研究者试图在不同文化特征之间建立起坚实的关联,并借此建立更广泛的历史关联。文化通史研究曾假设相似的文化特征有可能独自发展,这种可能性已经被否定,或者不再占据重要地位。进化论的方法和对独立地域文化进行分析的方法都曾试图揭示文化形式的发展顺序。研究者试图通过前一种方法建构文化史和文明史的整体面貌;后一种方法的支持者,至少那些较为保守的支持者,则认为每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单位,是单独的历史问题。
受深度文化分析的影响,对与文化形式不可分割的材料进行收集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这些搜集而来的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关于社会生活的信息,这些信息让我们觉得可以把社会生活分成泾渭分明的类别,比如经济、技术、艺术、社会组织、宗教,而且它们之间鲜有关联。而人类学家的位置则令人想起歌德的讽刺:
想认识生物,记述生物的人
首先便要驱逐精神,
结果是得到些零碎的片体,
可惜没有精神的联系。
对活文化(living culture)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每种文化的整体性的强烈兴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特质一旦离开了它的整体环境就变得无法理解。然而试图将文化看作仅由一套条件控制的整体,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纯粹的人类学—地理学,或经济学,或其他形式主义的方法,都只能提供扭曲的画面。
试图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进行把握,这样的意愿迫使我们将标准化行为的描述仅视为通往其他问题的跳板。我们必须将个体置于其所处文化中加以理解,也必须将文化视作个体经历加以理解。这与历史方法并不抵触,对社会—心理学问题的关注反而揭示出文化演变的动态过程,促使我们通过对相关文化的细致比较来评价我们获得的证据。
由于材料的特点,文化生活问题常常表现为文化中不同方面相互关系的问题。这种研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具体文化中整体性(或缺乏整体性)的程度,凸显不同类型文化的各种整合形式,并且看到文化中不同方面繁多的关系模式,不宜笼统论之。然而,这种研究却无益于或者只是间接地促进我们对个体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
这种理解要求对文化的精神特质具有深刻洞见,并且了解主导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各种心态。本尼迪克特博士将文化的这种精神特质称为文化形貌(cultural configuration)。她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以三种文化为例阐明了这一问题。她所列举的三种文化各有一种广泛存在的主导理念。这种方法有别于剖析社会现象的所谓功能方法,其关注点在于发现基本心态,而不是纠缠于每种文化项之间的功能关系。这不是历史方法,但论及全面形貌时例外。文化形貌只要还在延续,便会规限始终从属于它的变迁方向。相较于文化内容,文化形貌常具有突出的恒定性。
本尼迪克特指出,并非每种文化都有某种主导特性,然而我们也许对促成个体行为的文化驱动力了解越多,就越能发现某些控制情感的因素、某些理想行为占上风,它们导致那些从我们这个文明的角度来看属于异常的态度。于是,人们对社会与反社会以及正常与反常的相对性有了新解。
本尼迪克特选取的极端案例更突出了思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弗朗兹·博厄斯
目录
第一章 习俗研究
习俗与行为//儿童继承的传统//我们的错误视角//误将地方性习俗当作“普遍人性”//我们对其他文化的无视//种族偏见//人是由习俗而不是本能塑造的//“种族纯粹性”的错觉//研究原始民族的理由
第二章 文化多样性
生命之杯//选择的必要性//不同社会是如何对待青少年时期与青春期的//不知战争的民族//婚俗//文化特质的交织//守护神与幻象//婚姻与宗教//这些关联是社会性的,并非由生物性决定的必然
第三章 文化的整合
一切行为标准都是相对的//文化模式的形成//大多数人类学研究的不足//整体观//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浮士德型的人与阿波罗型的人//西方文明过于复杂难以研究//绕道原始部落
第四章 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
纯净的社会//祖尼的仪式//祭司与面具神//巫医会//高度社会化的文化//“中庸之道”//把希腊理想推到极致//平原印第安人的不同习俗//酒神型狂乱和幻象//麻醉品和酒精//祖尼人对过度的不信任//对权力和暴力的不齿//婚姻、死亡和哀悼//生殖仪式//性符号//“天人合一”//典型的日神型文明
第五章 多布人
恶意与背叛成为美德的地方//敌意的传统//诱捕新娘//丈夫的卑贱地位//所有权的强烈排他性//对魔法的依赖//田园仪式//致病咒与妖术//对商业的热情//瓦布瓦布,一种精明的交易行为//死亡//存活者的相互猜疑//被禁止的笑声//假正经//你死我活的斗争
第六章 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人
海岸文明//温哥华岛的夸扣特尔人//典型的酒神型//食人怪会//与普韦布洛人截然相反//经济竞赛//对我们社会的戏仿//自吹自擂//羞辱宾客//炫财宴上的交换//极度虚张声势//对新娘的投资//通过婚姻、谋杀和宗教获取特权//萨满教//对嘲讽的恐惧//死亡是最大的侮辱//情感范畴
第七章 社会的本质
整合与归顺//不和谐元素的冲突//我们自己的复杂社会//有机论与个体//文化解读与生物学解读//活学活用原始部落的经验//没有固定的“类型”//传播与文化形貌的意义//社会价值观//自我评判的需要
第八章 个体与文化模式
社会与个体不是对立而是相互依赖//对模式的采用//对挫败感的反应//不适的惊人案例//接受同性恋//迷恍和强直性昏厥作为获取权力的手段//一种文化类型的极端代表:清教徒神职人员和成功的现代自私者//社会相对论是希望的原则而不是绝望的原则
新书 | 《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关系研究》
新书 | “清华社会调查”系列《中国乡村医生:职业生涯与群体肖像》
新书 |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国工作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全2册)》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策划:dmz
编辑:dmz
审核:myx
转载自:社会学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