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
在公务员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忠告。
这句话背后,承载着无数异地基层干部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众多身处异乡的基层干部心怀归乡之梦,渴望通过调动重返故里,却面临重重困难。
然而,现实却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基层异地调动的门槛,正悄然升高,令人望而却步。
一位公务员因缺乏调动途径,无奈在人民网的留言板上向市委书记求助,探寻异地调动的可能性。
他的困境确实令人同情:家庭三地分散,孩子年幼,老人年迈。
市委办的回复,和很多咨询留言异地调动的公务员的回复如出一辙。
以下是昌都市委办、南阳市委组织部及鹤壁市委组织部对于异地调动问题的答复:
大致意思皆为:
当地目前尚无公务员调动回乡的具体政策。
建议通过遴选考试(需满足条件)/公务员考试/事业编招聘等途径,努力实现返乡愿望。
对异地分居的困境深表同情,但现实条件所限,爱莫能助。
这些回复,虽然充满了理解与同情,但却无法改变他们身处异乡的困境。难道,异地回乡的路,真的如此艰难吗?
异地回乡的机会真的那么稀缺吗?
事实确实如此。单位发布的异地回乡公告如同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县级层面发布的异地回乡公告相对多一些,但仍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总有人能成功实现异地调动,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若非通过考试,一般都是这样。
但其流程往往复杂多变,涉及多个关键环节。
请注意,这些环节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变数。
异地调动的流程,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变数与挑战。
例如,接收单位的一把手,或许在口头上表示了愿意接收的意愿,但实际上,单位可能已经满编,“他事先并不知情”。
或者,他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了这件事,导致调动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再者,你的简历与接收单位的人员匹配度不高,被分管组织人事的领导拒之门外。
更有甚者,当你终于等到调动考察的那一刻,却发现一把手已经换人,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此类突发状况不胜枚举,使得异地调动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让异地调动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艰辛。
因此,“考公不异地”这句忠告,实则是无数前辈用经验换来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