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历史故事,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那些国君大王的称号这么奇怪呀?比如说公子小白多好听啊,为什么又叫齐桓公呢?再比如说那个力气很大的能够举鼎的赢荡,怎么还叫秦武王呢?其实小白,赢荡,这都是他们的名字,齐桓公,秦武王那是他们的谥号。

说起谥号的开创者,就是周公。谥号的制定也是周公制礼的一部分。它是古代的君王,大臣死后,根据他一生的功绩而定的名字。大王死后,由大臣和礼官一起商议,定好谥号后,报给下一任的帝王认可之后再昭告天下,而大臣的谥号就是由朝廷赐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周公还编著了一本专门讲谥号评定标准的书,叫做《谥法解》。在这本书里,周公就把谥号分成了上中下三类。上谥是表扬类的谥号,比如说“文”,周文王,它的意思就是你具备掌管天下治理国家的大才。有文就有武,“武”就表示刚强,而且这个人一定有军功,比如说建立周王朝的周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批评的谥号,也可以说成是恶,比如说周厉王,周厉王贪婪无道,非常残暴,后来引发了国人的暴动,周厉王逃到质地并且死在那,所以他的谥号就有一个“厉”子,这个厉字的寓意,就是太差。是下谥。还有一种中谥,比如说楚怀王,他自己不是失去王位,而是在王位之上,居然去了秦国主动当人质了,无功过之说,就定为“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年少即位的,而且很早就夭折了,比如说像质帝、少帝,冲帝。可是还有不少帝王的谥号,其实是名不副实的,比如晋惠帝,就是那个听见蛤蟆叫就问,这蛤蟆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呀?还有一次老百姓闹饥荒,大臣打报告说,老百姓没粮食吃了要饿死了,晋惠帝说了一句千古笑话,说老百姓没粮食吃了,那他们可以煮肉粥呀,简直一个大大的糊涂蛋,竟然还给了一个“惠”字,估计是大臣为了拍后来者的马屁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谥号,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晋朝有一个大王,叫做司马德忠,这个司马德忠是个植物人,从小到大不会说话,分不清寒暑冷热,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真是不知道怎么当大王的,后来死后,也难为大臣们一番苦心,咬文嚼字的给他定了一个“安”字,想想也是啊,植物人呀,没思维没反应,肯定是安静的不得了。

其实,谥号本来是个很好的东西,但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给玩坏了,因为他们发现只要去拍拍死去君主的马屁,给活着的君主看,就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金钱、地位全来了,于是他们就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本来很短的谥号就开始往上叠加,比如说唐玄宗李隆基给先帝的谥号改为七个字,还比如千古一帝康熙帝,他的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一共21个字,这是最长的吗?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一共有25个字,所有的好词都往上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些名义上的谥号根本没什么用,历史就是一鼎大熔炉,也是一条长河,只要你是明君良臣,不管定了什么谥号,人们都会在这条长河当中看到你那道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