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答: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父母要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和镜子。
父母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意味着要能耐受住和消化孩子的情绪,而不能惩罚或者回避孩子的情绪。
最根本的一点是父母要能调节自身情绪,不能把指向他人的负面情绪转向孩子(这在夫妻关系不睦的家庭十分常见),反而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情绪垃圾桶。
当孩子表达各类负面情绪时,父母指责或者表现出惶恐都是在惩罚孩子,都是在暗示孩子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爸爸、妈妈很生气、很嫌弃、很害怕,孩子渐渐便会把父母的不适应的部分内化进来,形成异己的自体,并在未来的人际互动中表现出来,从而变得情绪不稳定,且低自尊。
当孩子表达各类负面情绪时,父母不能以转移话题,劝他想开点来回避情绪,否则孩子未来可能会回避真实情绪,这是一种伪稳定的假象,严重压制情绪。
父母成为孩子情绪的镜子是指,当孩子表达任何情绪时,父母都可以倾听和进行适当的回馈,这对儿童来说特别重要。
当孩子哭泣时,泪水可能包含了多种情绪,例如、愤怒、伤心、恐惧、懊悔、羞耻、内疚,孩子可能难以细化和命名,父母可以尝试着一种好奇和共情的方式替代孩子说出来,以得到孩子确认,就仿佛一面镜子一样照出孩子的内在世界。
当孩子体验到各类负面情绪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游戏的方式,例如扮演各种角色,表达或者宣泄出来。
特别是当孩子表现得很害怕和恐惧时,说明孩子处在了心理等同模式中,这时父母要试着帮助孩子区分幻想和现实。
例如,当父母表现得生气时,孩子可能放大了父母的生气和攻击性,父母要诚实地说出孩子准确的部分(父母确实有点生气)同时又要告诉孩子你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生气,而且与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联结起来,用细节提醒孩子放大了恐惧。
如果孩子对外在事物感到恐惧,例如,坐电梯、怕黑、担心坐火车发生事故,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经验和克服,用现实检验来证明他的过度放大的部分。
最后,回到题主面临的情景:八岁多的孩子遇到不开心就哭得眼泪哗哗,生气就大声叫喊,做了不好的事就逃避。
面对孩子遇到不开心就眼泪哗哗,父母可以问孩子:“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不开心呢?你能告诉爸爸/妈妈吗?”然后说:“看来你现在有点伤心,你能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吗?爸爸/妈妈愿意听听!”
至于孩子生气了就大声喊叫,这种宣泄方式和愤怒情绪本身是匹配的,只是程度上需要调节,而不是全面否定,只要不过于频繁和影响到别人,父母就不用刻意矫正,而是等待孩子情绪平复即可。
然后,再去拆解孩子生气背后的动机和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试着教授孩子情绪调节的方法,例如,深呼吸等。“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就逃避”,这句话实在太模糊让人难以准确回应。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情绪的稳定是在各种情境中能相对适应性地体验和表达情绪,不破坏自己的内在和谐和自尊,以及不太伤害人际关系,而并不意味着孩子从来不发脾气,不发脾气的孩子太压抑,太可怜,也几乎是不存在的。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