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底,上海解放的第三天,满城依旧欢庆。

所有人都开心,唯有李克农焦虑不已,因为他用尽办法也找不到李静安。

因此他不等了,立刻向陈毅发出紧急电报,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李静安。

陈毅立刻下令,调动所有人员出动,惊动了整个上海,可这人是怎么突然消失不见的?

李静安到底是何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何让特工之王李克农如此重视?

此人最终结局如何?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静安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的真实姓名是李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关键时刻,李静安承担党组织的重要任务,秘密前往上海。

他化身为一位湘绣商人,以销售精美绣品为掩护,实际上进行秘密通信任务。

但随着战争的推进,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敌人的搜捕和迫害也越来越频繁。

于是两年之后,党组织巧妙安排,派遣女同志裘慧英秘密进入上海,与李静安并肩作战。

在持续共同斗争中,两人的革命友谊倍增,最终成为革命伴侣。

白天的李静安是普通商人,活跃于繁忙的街道,与各色人等交流,巧妙掩饰真实身份,晚上则忙着传递消息。

可毕竟在敌人腹地,又怎么会没有危险,他们很快遭遇了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发报会有电波,日军不久后意识到,有人在秘密进行地下情报传递,尽管动用各种侦测技术,却始终无法锁定具体位置。

所以他们采取一个笨方法,那就是用逐户搜查的方式。

一年的中秋节前夜,宁静的夜晚被突然的喧嚣打破

裘慧英感到不妙,走向窗户向外张望,发现日军和特务正翻墙进入,便迅速跑上阁楼,告诉李静安敌人来了。

李静安听到消息后,虽然内心紧张,但并未失去冷静,迅速发送最后一封电报:

电报只有三个词:再见,再见,再见。

这是他与战友之间的暗号,表明他们正面临巨大危险。

敌人已迅速迫近,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静安发送完电报后,迅速熟练拆解发报机,将其藏在了地板下,敌人就冲进来,开始彻底搜查。

尽管李静安尽力隐藏,敌人还是找到零散部件自然就逮捕两人并关进监狱。

两人表情冷静,即便被搜出电报机,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异常,哪怕遭受各种折磨,始终守口如瓶。

日军对这对夫妻束手无策,同样对缴获的发报机也无计可施。

他们反复检查,只能确认这台机器具备发报功能,却找不到接收信息的装置。

真的很奇怪,对于军事政治至关重要的电台,怎么可能只具备发送功能,却没有具备接收功能呢?

日军无奈之下,又拿了李静安家的收音机研究,怀疑他利用收音机接收信息,可却始终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李静安守口如瓶,无论日军怎样折磨,他始终坚持那只是一个私人电台。

日军未能从李静安口中逼出信息,开始相信他确实只是普通民众,于是释放了他的妻子。

过了一段时间后,党组织暗地里采取了各种措施,成功地将李静安营救出来。

为什么李静安能担当这般重任,那他的电台为何又没被发现呢?

这所有的能力和技能,都与李静安的经历息息相关。

1910年,李静安生于湖南省一户农家中,自幼辍学打工帮补家里,还经常遭受地主剥削。

当革命的风吹到这片土地时,李静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毫不犹豫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在十五岁时便成为我党党员。

此后李静安加入地下游击队,表现非常出色,后来还随红军进入中央苏区。

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我军意外获得了一部电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静安被选拔参加电训班进行学习,也成为李静安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可他即便很早辍学,依旧凭借一股韧劲,日夜埋头地苦学,不仅学会通信技术,还学会了英文,技术水平极大提升。

在随后多次战斗中,李静安的电台工作始终高效运行,为红军提供至关重要的通信支持。

1934年,李静安跟随红军开始长征,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始终将电台放在了首位。

电台重于生命不仅是他个人的信念,更是他对革命事业忠诚担当的体现。

正是因为这些革命经历,李静安才锤炼出过硬的本事。

可他不仅局限于此,还灵活运用知识,对电台设备进行改造,确保其在各种困难条件下,都能安全使用。

日军没有查出电台真相,正是他对收音机进行改造。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从事的地下通信工作,哪怕信息简短,也可能关系到前线军队的生死存亡,不得不极度谨慎。

当时设备落后,机器运行需要大量电力,会对居民用电造成大面积影响,从而引起怀疑。

这并没有难倒李静安,经过他一番改进操作,成功降低了电台功率,从七十五瓦降低到仅十五瓦。

尽管功率降低,但上海与延安之间相隔一千多公里,且有崇山峻岭等障碍。

如此千山万水,如何确保电波能成功传达呢?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李静安发现,夜间十二点至四点是最佳的发报时间。

因为这个时段万籁俱寂,干扰电波的因素大大减少,而且遭遇敌人搜查的可能性也最小。

所以他每晚都会这时悄悄起床,躲藏在阁楼上发送电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日军那拿到的收音机,实际上可以用来接收电报,只是需要安装两个额外的小部件。

当日军来搜查时,他早已提前拆下这两个小部件,装作垃圾随意丢弃,使得收报机又变回了普通收音机。

由于他的设计很巧妙,即使敌人抓住了他并发现设备,也无法确定他是在传递情报,最终不得不释放他。

可是技术越来越发展,李静安用电台的次数多了,终究还是遇到生死危机。

1948年,国民党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先进电台侦听设备,尽管李静安谨慎行事,还是被定位了电台位置。

在被军警包围之前,李静安仍坚持工作,发送了三封紧急电报,随后被捕。

裘慧英焦急万分,但对他的状况一无所知,直到1949年春末,才收到丈夫从监狱里寄出的信。

不久之后,李静安得以与妻子见面,可那却是最后一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坚定地相信,上海即将解放,黎明即将到来,人民即将迎来自由与幸福。

可是上海解放了,他却倒在了黎明前。

当上海解放三天后,李克农依旧没收到李静安消息,所以才匆忙找到陈毅,希望他能竭力寻找。

为什么那么迫切?

不仅是因为李静安被囚禁且生死未卜,也因为李克农已向党中央推荐,让李静安担任新中国邮电部第一任部长。

在陈毅下令后,各方人员出动,终于得到线索地址,就在浦东的杨思地区。

公安局非常重视,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终于在当地的一块荒地上,发现十二位革命志士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裘慧英也来到现场,看到一具穿着破旧长衫、身上布满伤痕的尸体。

尽管在土中埋了十多天,她还是一眼就认出,那是她的丈夫李静安。

在上海解放的黎明,李静安壮烈牺牲,享年三十九岁。

陈毅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在给李克农的回电中,愤怒地立下了四字誓言:“血债血偿!”

陈毅下达命令后,公安局高度重视,通过报纸公布这个事件,引起了上海民众强烈愤慨,积极提供各种线索。

警方根据这些线索,逮捕了多名嫌疑人,但凶手仍未落网,侦查工作持续进行着。

直到1950年3月,警方成功逮捕了军统特务李树林,顺势抓住了特务徐鸣秋,找到了揭露李静安秘密电台的主犯叶丹秋。

1950年9月18日叶丹秋被逮捕并在第二年被上海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岁月如水东流,转眼已是八年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李克农向党中央建议,拍摄一部描绘我党特工的电影。

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李静安的工作经历为主,同时借鉴其他烈士的事迹,制作了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主人公名叫李侠,正是对李静安的纪念。

李静安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英雄赞歌。

奈何在解放前夕,他遭受敌人折磨和杀害,最终倒在黎明之前,让人不禁惋惜长叹。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李静安不仅是一个名字,更象征着坚韧和信仰,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默默地在隐蔽战线上发光。

这些在隐蔽战线上奋斗的战士是民族的坚强支柱,也是革命事业的忠诚守护者。

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赢得今日和平安宁,这也将永远鼓舞我们,在遭遇挑战和困难时,依然保持不屈不挠的斗志。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