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酒神虎将”之称的许世友上将,究竟为何与昔日同乡好友矛盾,影响对越自卫战中的换将。
许世友和王必成两位赫赫有名的战将究竟是因何产生矛盾,让两人从深情厚谊到满目疮痍?
要说起两人之间的情分,那可以说是十分深远。
许世友与王必成两人是老乡,两地相隔连十里都不到,可两人家境却是截然不同。
许世友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给他取名本意是盼望他有一个好的前程,可惜还未等到许世友的长大,父亲的过世,直接就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父亲的过世,让家中的重担都落到母亲身上,小小年纪的许世友偶然间得知去少林寺不仅可以免费的学武功,还包吃住,于是出于想减轻家庭负担的许世友,向母亲提出要去少林寺学功夫,母亲看着许世友虽不舍但想到生活的困境,也只能不得已同意。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许世友便离开了家上了少林,而许世友这一去便是去了八年。
为什么只有八年呢?是因为许世友在少林寺的第八年,听闻母亲重病的消息,他赶忙整理好在少林寺的事情,匆匆赶回家中,照看病重的母亲。
正逢时局动荡,归家后的许世友在饱经沧桑、辗转多次后,和从私塾辍学的王必成终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这便也开始了两人间革命情谊。
1927年,许世友和王必成先是都参与了黄麻起义,后又参加新四方面军,在抗日战争中,两人各凭本事,大放异彩,更是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战将。
而后,两人更是在同一个军区工作,更是加深了情谊,可后来,原本情谊深厚的两人有了隔阂。
之后,许世友为修养身体,便向军委请假去大别山中进行休养。
军委同意了许世友的休养申请,而且还下令任命了军区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其中就有王必成的身影。
可是人言可畏,等传到许世友的耳朵里,话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性质。
各种的虚假传闻,加上在军区中发生的事情或者决策,许世友虽然休养,但还是多多少少知道了些,这便为许世友与王必成隔阂提供了导火索。
许世友结束休养,回到军区后,先是因为处理问题上的两人不同观点,以及决策上的不同有了直接矛盾,而后许世友更是点名批评了当时包含王必成在内的几位直接负责人,导致两人的关系急剧下降,直降冰点。
这些事情也为后期对越自卫战中换将事件的埋下了铺垫。
1972年对越自卫战准备工作中,原定云南战区王必成,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将王必成换成了杨得志。
很多人认为是许世友的缘故,其实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才决定的。
原先从战将搭配上,许世友作为广西战区的总指挥,军衔上就已经比王必成高,两人不平级,在指挥上、交流上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以及矛盾,更不用说,当时两人的矛盾已经深化,更是在工作交接上让人难以放心。
这些都还不算太大的问题,真正的绊脚石是当时王必成刚在云南上任不久。
这不仅仅是两位将领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了,更是军心齐不齐的问题,打仗,作为指挥者,如果自己的部下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或是不信任的话,那么带来的后果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
由此可见,王必成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对越战争,而是该力排干扰,做出让国家和人民都相信自己的事情。因此,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出任云南军区的对越总指挥换成了杨得志同志。
而王必成同志也坚持自己,实事求是,为党为人民,让自己脱离了困境,最后在多年后,王必成和许世友认真的解释梳理了当年的事情,两人终是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