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沐风
来源| 创头条
杨植麟和月之暗面被前公司金沙江创投等机构发起仲裁的事情在“双11”刷屏。
披露出来的情节可能比较简单。
1、杨植麟团脱离循环智能创业月之暗面。
2、原股东知情,且认可。
3、作为条件,原股东以循环智能为主体持有月之暗面公司股份,但具体多少没有公开信息。
传言也很多。
比如,金沙江创投等投资机构提出了分走杨植麟团队在月之暗面一半股份的要求;
比如,这几个投资机构因为看到月之暗面估值飙升,觉得亏了,所以反悔;
比如,杨植麟套现千万的传言,及一些关于个人生活的八卦,都与此争端有关。
难辨真假,也暂时没有相关方回应。
暂让子弹飞一会儿。
常理来推断的话,一方面,年轻的技术极客杨植麟,在平衡投资人利益方面经验或意识不足,可能是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看着一个所投资企业孵化的项目,一年时间,估值飙升到30亿美金,对原来的股比不满,也不失为资本常规反应之可能。
都能理解。
但总觉得类似分配,问题总有协商空间,除非互相价差太大。
各种信息显示,双方就此,谈了许久,也有多方斡旋,但都没有结果。
其中,“发难方”投资机构的不依不饶应该是主要的推动器。
但这也反过来说明一个事实:杨植麟方没有大过错。
否则,金沙江创投等机构发起的就不是在香港的仲裁,而是起诉了吧。
不可回避的细节还包括:
1、杨植麟不是循环互动CEO,充其量是个三把手,出来做月之暗面之起初,也并不被看好。这方面可见相关媒体报道。
2、7个原公司投资机构,提出仲裁的5个,还有2个,真格与红杉没有参与,且投了月之暗面。
可见,一方面,相关要求的合理性,在常理上有瑕疵;甚至利益统一体内部,也有价值判断的分歧。
面对非合集诱惑,有人能绷住,有人守不住。
毕竟, 30亿美金公司的多一点股权,这个利益太值得争取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是出了名的AI市场派掌门人,对技术型大模型公司一直嗤之以鼻,曾反复阐明他对AI创业公司的投资哲学是,看多久能赚钱。
特地查了下,月之暗面获得融资的2023年6月,朱啸虎在“创投十年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是,“五年以后不会再有独立的大模型公司存在”,“今天的大模型公司很难单独存在,因为它没有自己单独的商业模式”。
至少在这个时候,金沙江创投对持有月之暗面的多少股份,应该没那么在意。
估计也没想到,会增值那么快,幅度那么大。
更多的人会不会觉得,这是笔可以庆幸的意外收获?
感慨创业者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关系,描述的词与状态有很多,但很难说清。
惺惺相惜互相守护,难能可贵。更多的互相捧场大抵都建立在利益成长的基础上,一旦有分歧,或者投资主体经营不佳,就会是另一个故事。
前车之鉴如紫辉和锤子罗永浩之间的骂战连续剧。
起因也差不多。在罗永浩新公司给锤子科技老股东们保留多少股份的问题上,双方分歧过大。罗认为5% 足够了,但郑刚嫌少,因而动用回购条款,然后一地鸡毛满城风雨不得收场。
这几年大的经济环境下,大家都不容易。
投资机构退出难,募资难。创业公司生存难赚钱难。
贫贱夫妻百事哀。
类似事件里,投资机构群体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强行回购一度成为行业话题,甚至引起政府高层关注。
把投资当借款的做法。多少让人觉得缺乏足够的专业度。
坏了要回购,而月之暗面案例里,反映的则可能是,好了要多份额。更让人唏嘘。
AI行业方兴未艾。
月之暗面是少有的潜力股,相比其他同行,无论团队、气质。还是产品表现上,都可圈可点,让人抱有希望。
但毕竟商业模式还没建立好。高算力成本下,没有闭环,企业发展并没上轨道,随时可能面临危机。
在这个时候,作为上个公司投资方的金沙江创投等跳出来,“别让月之暗面跑了”,然后把事情搞大,耽误了一家公司不说,鸡飞蛋打也说不准。何况,吃相真是不好看。
不都说,一家小公司的100%份额,不如一家成功巨头的1%么?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