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八届大三亚·蓝湾财富论坛于海南·绿城蓝湾小镇举办,集结经济学界精英与行业领军,共探经济转型新机遇。本届论坛以“深度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全球经济新趋势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本届论坛特别邀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作为开场嘉宾,他以《收缩期:对当前扑朔迷离经济走势的一种认识》为主题发表演讲。孙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一种周期性的波动,而是阶段性的瓶颈,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的收缩期。”同时,孙教授也强调,“在这样的经济收缩期,很重要的是要有收缩性的思维。需要的是修复,修复过去的过剩产能;修复、涵养民众的消费能力;修复在经济扩张期留下的其他后遗症。只有修复之后,我们才能为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张维迎教授,以《摆脱“修昔底德陷阱”思维》为主题发表演讲。张教授谈到,“我们过去讲发展就是硬道理,现在我们变成安全第一。这都是一些非常巨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我发现有一个思维非常重要,这个思维就是修昔底德陷阱。我们不要小看我们跟国际关系的变化,我们有多少财富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果我们与外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今天有的东西可能会消失。如果我们不能跟全世界保持友好的关系,我们好多东西都会变。财富30年可以积累起来,30年也可以毁灭得荡然无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商学院前院长刘纪鹏教授带来了题为《股市能否引领中国困境重生》的主题演讲。他强调:“牛市的到来需要三个要素,第一个是资金的注入,或者说增量资金政策的投入。第二个是监管政策的堵漏,第三是国家的基本面是不是真正的好转,这是问题的关键。”刘教授谈到,“股市到底是经济的晴雨表还是拉动经济的引擎?过去我们老说股市是晴雨表,这些年晴雨表也没有发挥出来。今天我们这次一定要提到第二个观点,股市是拯救经济的引擎、是拉动经济的引擎。”
首次出席本届论坛的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政策调整与资本市场》的演讲。中国经济的问题究竟来自于哪里?吴教授认为,“从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来看,我们经济是处在相对失衡的状态,表现的是需求不足。中国经济的本质是非常好的,我们的确眼前碰到了一些困难,这个困难有周期性的因素,更有非周期性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长期的制度建设最重要,短期的政策调整很急迫。”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教授也在本届论坛上带来了题为《全球趋势、美国政治动向与当前中美关系》的主题演讲。王教授提到,“世界处于激烈动荡变革时期,不可测因素增加,从治走向乱,从合走向分。美国政治的一体跟多元对立、阶级矛盾与族群、文化矛盾交织的现象长期存在,政治极化难以化解。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对外关系将发生明显变化,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增加。中美关系的未来更多地取决于两国的国内政治发展,而不是取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使中美关系保持稳定。”
随后,针对各方比较关切的实际困境,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在《增长与转型的平衡》演讲中给出了他的分析,“2015、2016年以来,政府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之间始终是追求平衡。目前,中国经济在向着高新技术领域、扩大制造业转型的方向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但是,也面临多方面挑战,包括: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快速减少,新型行业就业机会增加不足,总体就业存在压力。居民对未来收入前景担忧加剧,并影响其消费、资产配置、婚育等行为。以及房地产行业继续萎缩,流动性压力蔓延,止跌回稳仍然需要进一步政策扶持等等。”
来自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博士同样为论坛带来了以《美国大选和中国经济刺激》为主题的精彩演讲。谈及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他建议要打破思维定式:“中央政府用什么价格收?只收城投和央企国企?有没有可能摆脱思维定式从民营企业收起?”他还指出,纵观全球救助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的经验,不管是美国政府在2008年底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推出的救助核心资产计划,还是欧央行在整个欧洲债务危机期间购买核心资产的计划,最终都打破了思维定式,抛弃了道德风险的拘泥。不仅是在市场价的基础上购买核心资产,甚至有的时候是高于市场价,他们用中央财政或者央行来承担一定程度的浮亏的风险。最终的目的是使民生好起来,就业好起来,社会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