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欧阳修《秋声赋》
《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秋声赋(嘉祐四年)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①,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②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③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注释】
①西南来者:指代秋风。《太平御览》卷九:“立秋凉风至”,后注释为“西南方风”。
②淅沥:拟声词,形容风声雨声。出自李商隐《到秋》:“扇风淅沥簟流漓,万里南云滞所思。”
③衔枚:行军时,将枚横向含入口中,防止将士出声。衔,口含。枚,筷子形状的物品。出自《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
【原文】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①;又兵象也,于行用金②。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③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④。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⑤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
①阴:古以阴阳配四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②金:古以五行配四季,秋属金。出自《礼记·月令》:“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③商声:古以五声(宫、商、角、徵、羽)配四方,商与西方相配。出自曹植《离缴雁赋》:“白露凄以飞扬兮,秋风发乎西商。”
④夷则为七月之律:古以十二律配十二月,七月为夷则。出自《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
⑤渥然丹者:渥丹,鲜艳润泽的朱砂,比喻面色红润有光泽。出自《诗经·秦风·终南》:“颜如渥丹。”
⑥星星:头发星星点点斑白的样子。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⑦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人是血肉之躯,并非金石打造,为何以这样的身体,要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出自《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浅析】
《秋声赋》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