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次不平常的“318”经历

德金

“此生必驾318”,近几 年来,这句口号被广大自驾游爱好者,在各大网络平台炒的热热闹闹。自驾游爱好者所谓的“318”,它指的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的“五纵七横”的国家主干线国道七横之一。起点是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的公路零公里标志,终点是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边境友谊桥。途经江苏、浙江、安微、湖北、重庆、四川、西藏等八省市区,全长5476公里。国道统一命名前,成都至拉萨为川藏公路,拉萨经日喀则至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边境友谊桥,为中尼公路(尼泊尔)。广大自驾游爱好者的这句热门口号又特指四川雅安至西藏拉萨段。一九五O年中国入民解放军向西藏进军时,筑路部队广大指战员经过干难万险,用血肉筑成的这条胜利之路,他们不曾想到,现如今已成为广大自驾游爱好者眼中的一条景观大道。这真是应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老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多年前,我的两次318经历(川藏公路),不是游山玩水观风景,而是作为一名西藏汽车兵执行的很平常的长途任务。但就是执行的这两次长途任务,看似平常,但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不是一路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而是任务中出现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几十年过去了,在我脑海里都不曾抹去。

那是一九七四年底,我在日喀则军分区小车班服役。一天,分区司令部管理科通知,小车班报送的两台需大修的车辆,已得到批准,而且车辆是送成都大修,并决定我和小文将车辆送至成都进厂后,就回乡探亲,待车辆大修完后再开回。

日喀则至成都2300多公里,因是送厂大修的车,车况极差,预计时间十天左右。我驾驶的是苏联产嘎斯69,小文驾驶的是北京212。日喀则至拉萨360公里很顺利,第三天从拉萨出发到八一镇,预计时间两天。但翻过米拉山后路况很差,不是搓板路就是炸弹坑。连续的颠簸,将我的车辆发电机支架震断,导致发电机脱落后,又将机油感应塞砸断,最后机油全部泄露。因仪表反应不灵敏,听到发动机异响停车才发现这一连串的反应。因机油泄露导致发动机连杆轴承烧蚀,我们俗称烧瓦。车辆趴窝了,又不能就地修复,只能到八一镇找到修理厂后看能否修复。幸好我们带有钢丝绳,临近天黑,还有近两百公里,夜晚拖车很危险,我们不敢冒然行动。当了一晚上的山大王,天亮了才出发。近二百公里的车程,傍晚才到达八一镇。第二天在八一镇找到一家地方修理厂,厂领导同意给我们修理。但他们主要是修理大货车,没有小车的配件,尤其是苏联产的,要求我们自己找配件。于是我们跑遍了八一镇所有的军地有车单位,包括五十二师,八一大站以及几十公里外的林芝地区所属有车单位,一无所获。最后还是求助该厂,他们答应,待他们的车队车辆去拉萨时再采购配件。从拉萨采购配件加上修理时间我们在八一足足待了近二十天。车辆修复后,厂领导要求我们只付了配件钱,修理费一分未付。厂领导说你们是军车,只当是我们支援解放军了,感动的我们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连说谢谢。为了赶时间,第二天天亮前几小时我们就出发。翻过色季拉山,路过一县城,我清楚的记得,县城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四届人大胜利召开的消息,周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车辆行驶至通麦、扎木地段时,这段路非常难走,不是搓板路,就是因泥石泥冲垮公路后新开的便道坑凹不平,好几处竖着“此路段上面有飞石,请驾驶员和行人加速通过”的警示语牌子。在这样的路段行驶,真担心我的老旧车再出什么状况。果不其然,中午在兵站吃饭检查车辆时,发现我驾驶的车辆右前钢板弹簧第一二片已经断裂,真是祸不单行。更换是不可能了,只好用铁丝捆绑起来。有经验的驾驶员都知道,钢板弹簧断裂后如不及时更换,它会顺着上片的裂缝一直断下去。果不其然,行驶不到一百公里就全部断裂了,车辆前桥也移位了,看来光用铁丝梱是不起作用了。到兵站后,我们向兵站借了斧头和锯子,上山锯了两根带弧形的青杠木,然后将木杠两边㚒住用铁丝梱绑,这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木杠虽是弧形,它那能比得上钢板弹簧的弹力,车辆在行驶中遇坑凸都是硬颠,人也不舒服,导致车辆底盘多处也震坏,一路都在捆绑。

爬怒江山行驶到山中腰,因长时间低速行驶发动机温度过高,水箱开锅,只好停靠路边降温。这时驻四川某汽车团的一个连队经过,最后一辆收尾车的领导,见我们车辆掀开引擎盖停在路边,就下来问我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我们告诉他,只是发动机温度高开锅了。他说,“这还是一台苏联产的老车,年代久了可能是发动机和水箱的水垢太多,导致散热不好,你们可以到前面的兵站,问他们要点食用碱放水箱洗洗看”。到了兵站后,找到兵站厨房,他们爽快的就答应了。一名炊事员就用报纸包了约一斤多给我。来到车边打开水箱后,我看也没看就径直倒了进去。行驶沒几公里,就又开锅了,这下把和小文都搞懵了,平路行驶又不是低速爬山。打开引擎盖后发现水箱盖处发出卟卟响声。我俩赶紧到河边提水来泼向水箱降温,待温度降下来后,打开引擎盖发现水箱口已被白色糊状物堵住。用木棒拨开后,发现里面类似于凉粉的东西,将散热管堵了个严严实实,挑到口中一尝就是凉粉,可能是炊事员误将淀粉当食用碱给了我们,让我们烹了一锅凉粉,真是害苦了我们。只好拆下水箱来清洗,用铁丝勾,用打气筒吹,足足浪费了我们两三个小时。

清洗完后我们又上路了,虽是蜗牛般的行驶,但后面几天还算顺利,沒有出现大的故障。那天到了雅安,一路辛苦,为了犒劳自己,就去饱餐一顿雅安名吃沙锅鱼头,吃了个美滋滋。到了邛崃见路边有买川桔的,红亮亮的桔子很是诱人,买了两斤多桔子,我和小文满身油污在路边席地而坐,只一会就吃了个尽光,卖桔人说,“看样子你们是从西藏出来的吧”。我们问,“从那里看出我们是从西藏出来的”。他笑着说,“看你们的车,你们的人,以及你们狼吞虎咽地吃桔子”。可能他见的多了,西藏出来的汽车兵可能都是这样子吧。最后他还不忘提醒,桔子吃多了要上火的哟!

到达成都,第二天早上起来,果然我俩嘴上就裂口起了小泡。去修理厂交车时,接车师傅说,“你们在西藏好艰苦啊!看你们嘴唇都成了这个样子”,我们没告诉他这是吃桔子上火了。他看了车后说,“你看你们的车都快散架了,还开到了成都,真不简单。用木杠代替钢板弹簧,只有你们西藏汽车兵才想的出来”。我们笑着说,“这是战时急救法,打起仗来管用”。算算我们的这趟“318”之行,历时近一月,一路都是在观路,那有心思去观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喀则军分区有三条汽车客运班线,运送边防战士进出藏(排以上干部都是乘飞机)。分别发往拉萨、西宁、成都,因大客车装备数量少,都是不定期的发班,即登记满员才发车。一九八三年,解放军总后勤部,为了缓解西藏边防战士进出藏难的问题,决定为西藏部队装备二十台东风大客车。那时东风卡车,因其马力大,动力强劲,又融入了许多现代科技元素,已陆续装备部队,深受欢迎。这次装备的东风大客车,实际是由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底盘及发动机,再由四川重庆客车厂生产车身装配而成的整车。

按照装备数量,西藏军区分配给了日喀则军分区两台指标。分区后勤部接到通知后,决定由我带队去接车(时任后勤部运输科助理员)。当时我和另两名驾驶员都在各自的家乡休假探亲。接到电报命令后,我们即按预定的时间赶往重庆。我和一名驾驶员小陈按预定时间就到达了重庆,车辆交接手续办完几天了,另一名驾驶员迟迟未到达(后经部队反馈这名驾驶员因有特殊情况不能接车)。眼见其他单位都陆续将车接走了,我只好顶替驾驶员和小陈将车接走。我虽是驾驶员,开小车时间长,不仅没有开过大客车,开卡车时间也不长。从重庆到日喀则近三千公里的路程,川藏公路山高路险,十月已进入冰雪季,能否将车辆安全的开回去,我感到非常担心。出厂区不远就到长江边过轮渡,上渡船近乎于90度的弯,而且跳板也只有车身宽,小陈本是客车驾驶员,他一把就上去了,我折腾了好几下才上去。经过两天行驶,终于安全抵达成都。

到达成都后,就接到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通知,要求我们两台车运送民工到西藏林芝参加国防施工。民工都是从四川各地召集来的,共计八十名,已在川办第二招待所集结。我们赶紧上街购买防滑链等一些车辆必需用品,一切准备就绪就出发了。

第一天入住雅安兵站,第二天就要翻越进藏的第一座山二郎山。以陡峭险峻,气侯恶劣闻名于全国的二郎山,是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素有“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说。

二郎山全程68公里,上下里程各一半,多为盘山路,也有很多单行道,单车会车很容易通过,如遇车队那就很麻烦。驻四川的几个汽车团长年就奔跑在这条线上,如果在山上遇到他们的车队,那麻烦就更大了。为此,我们决定赶早翻越二郎山。从雅安出发到达二郎山脚下的新沟兵站,兵站人员告诉我们,山下已经下了几天雨了,山上己经下雪了,昨天,据下来的车队反应,山上雪虽停了,但道路很滑,尤其是弯道上。并嘱咐我们,你们开的是满员的客车,千万要小心啊!

上山时就下起了毛毛雨,行驶不到十公里雨停了,随之就起雾了,但能见度很低。上山速度慢,影响不是很大。行驶约十多公里,路面已有少量的雪复盖。为防万一,我们就挂上了防滑链。越往上走,在阴坡就出现了从山上浸下来的泉水,结成的冰面,冰面光滑如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出现险情,是车子经过一斜坡冰面,行驶到上面时,结果车子产生横滑,幸好冰面只有四五米长,车子扭扭捏捏的过去了,下车后查看浸出了一身冷汗,车子就是在悬崖边扭过去的,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再遇这样的路面,为防止车子横滑,我们就在冰面撒上沙子,以此加强车子轮胎的附着力。同时要求车上民工全部下车步行过去。行驶约二十多公里,路面积雪越来越多了,积雪被来往的车子压的几乎成了玻璃板,平路上防滑链也还可以起作用,但稍微有点坡度就不行了。

第二次出现险情,是行驶在第一个有雪的回头弯处时。车子不仅转不过去还横滑,重新起步横滑的就更历害了,而车子也快滑到路边,不几米就是悬崖边了。山上都是积雪,地表也冻住了,已无沙子可撒。只好按照我们以往在冰雪路上的行车经验,就是用皮大衣填在轮子下通过冰雪路面。幸好车上好多民工都带了大衣,因为是到西藏工作,他们有的还找在西藏当过兵的亲属借了皮大衣。和他们说了我们的想法后,他们毫不犹豫脱下大衣,将大衣舖在车下。车子启动后,他们就跟随车子拣起大衣接着往前舖,第一个弯道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只是苦了我们这些民工兄弟,后面的每个回头弯都是这样用大衣铺上才能转上去,好多次车轮还将大衣卷飞出去了。

二十多公里到山顶垭口的路程,民工们偶尔在平路上上车坐一段,几乎都是步行,速度很慢,到达垭口已是下午了。下山冰雪路比上山就好多了,但遇回头弯时同样还要填上大衣才能通过。下山还算顺利,沒出现险情。幸运的是,天黑前终于安全的到达泸定兵站。兵站已经停有车队,幸运的是,我们在山上沒遇见。

此后全程大山均无冰雪,真是应了那句“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说。我们终于安全的将民工运送到了林芝,并一路顺利地回到了日喀则。

这就是我四十多年前的两次川藏公路的经历。那时的川藏公路从雅安开始,全程都是砂石路面,路况极差,搓板路,炮弹坑,因泥石流冲毁后修的便道,随处可见。现如今,经过武警交通部队和地方公路部门几十年的整治,对许多路段都重新进行了科学设计改造,使得路面更加宽阔平整。多座高山也开凿了隧道,就不必再翻越到垭口。现许多自驾游爱好者还在纠结,此生必驾开什么车,什么季节去。相比我们那个年代,现在车辆技术状况和路况不知好了多少倍,大可不必去纠结这个了。

补记:

湖北恩施被誉为湖北人的后花园,恩施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318在恩施穿境而过,恩施文旅部门也大打“318”牌,在几大著名景点,如恩施大峽谷、地心谷、亚洲最大的岩洞腾龙洞等,景区内及国道边“此生必驾318”的广告牌随处可见。不仅吸引了更多自驾游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来此打卡。也以此来告诉广大的自驾游爱好者,此生必驾318它不仅仅是川藏公路段,它还有湖北的恩施段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德金:本名刘德金,一九六九年应征入伍,先后在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小车班、汽车连、后勤部服役,一九八五年十二月转业到湖北省荆门市交通丶税务等部门工作,二O一三年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