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有这样一条老街,叫中央大街。这条街至今还保持着一百多年前的欧式风格建筑。这条百年大街承载着一段历史,是一个城市的缩影。

在清朝时期,哈尔滨还没有城市的雏形,它的兴起是从沙俄进入开始的。

1891年俄国人就觊觎哈尔滨了,沙俄从西伯利亚修建了一条铁路到海参崴,然后进入中国境内的绥芬河直达哈尔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从此,大批的俄国人络绎不绝地来到哈尔滨。

他们开始在哈尔滨香坊开设气象站,成立中东铁路建筑工程局。之后兴建教堂,学校。商行、店铺、银行和工厂也快速落地

大批的俄国人来到哈尔滨之后,很多人与中国人结了婚。少部分俄国男人娶了中国的女人,但大多数是俄国妇女嫁给中国男人。他们的后代被称作二毛子,二毛子的后代被称作三毛子。这些中俄混血儿长相英俊,头脑聪明,身体健硕,汉语、俄语说得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定居在哈尔滨的俄国人已达20多万人。由此,哈尔滨成为中国最大的俄侨居住中心。“东方莫斯科”这个名字也叫响了。

一、

1897年中东铁路开建,这天,俄国5个连的哥萨克骑兵进入了哈尔滨。

他们分段驻扎在铁路沿线,司令部设在香坊。在这群骑兵中,有一个15岁的黄头发,蓝眼睛的俄罗斯青年,他叫萨克金,当时被分配在护路队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年后,沙皇颁布了“上谕”,驻军士兵可以双向选择。可以回国,也可以选择留下。萨克金与不少官兵一样,也选择留在了哈尔滨。

转眼几年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这时,居住在哈尔滨的俄国人就成为了苏联侨民。这些侨民有很多去了天津或上海,但萨克金喜欢哈尔滨,就留在了这里。

可是1932年,日本占领了哈尔滨,这时在哈尔滨的俄国人纷纷回国,没有回国的就在日本人的管制和欺压中艰难地生活着。不久,他与一位闯关东的山东姑娘结了婚。

虽然日本人统治哈尔滨时,对俄国人百般欺凌,但萨克金有一项祖传的厨艺,就是他做的萨拉和俄式馅饼风味独特,特别好吃,日本人很喜欢吃。因此,萨克金就在日本司令部里当了厨师。所以,他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责难。

1945年,萨克金老来得子,他的儿子拜江出生了。他是中俄混血儿,人称二毛子。

拜江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了,转眼到了19岁。他被分配去了哈尔滨轴承厂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江精通中俄两国语言,并熟练掌握了机械、汽车维修和烹饪等技能。当时,他很吃香,经常来往于中苏两国,是工厂中的技术骨干。不久,拜江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哈萨克族女孩,并同她喜结连理。可是,不久中苏关系紧张,拜江婚后多年,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

拜江和妻儿同在哈尔滨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祖孙三代都在中国,他们没有因为两国关系受到冲击,这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多的温馨和快乐。

1973年拜江的父母双双去世了,拜江陷入了痛苦和茫然之中。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他决定把父母的遗骨安葬在哈萨克斯坦。毕竟父亲身上流淌的是俄国人的血液,他生前渴望叶落归根。

1979年,拜江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阿里汗。

二、

拜江自幼在哈尔滨长大,但他不止一次想回国。

俄罗斯人,最喜欢的是秋季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他们可以骑着马从绿油油的原始森林中穿过,听鸟儿在林间清脆的歌声,没有杂音,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烦恼,这完全是一个世外桃源的梦想世界。

于是,就在1999年8月,拜江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回到了已经从前苏联解体后的哈萨克斯坦。

回乡后,父母的老邻居,老朋友都聚集到他的家中,询问着他在中国这么多年的生活状况。

在推杯换盏中,一个在本地经营牧场的朋友得知拜江退休还没有去找工作,便盛情地邀请他到牧场帮忙做管理工作。

牧场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但凭拜江的聪慧与勤劳让他很快就适应了,并且干得游刃有余。朋友经常称赞他工作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拜江却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起来,让他愁闷的主要原因是21岁的儿子阿里汗,因为只懂点一点点的俄语,根本无法和其他人进行交流。

原本活跃的阿里汗也变得抑郁了,而他本人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在哈尔滨的那些日子。

一大早推开门,邻居的小伙伴就见面跟他打招呼,没事的时候,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球,喝着冰镇啤酒。

中国热闹的生活和哈萨克斯坦乡下牧场清淡孤寂的日子相比,强烈的反差让已经习惯了在中国生活的阿里汗越来越怀念在哈尔滨的日子,越来越抵触牧场的冷清。虽然他祖上的血缘是俄国人,但在他的思想里早已把中国当成他的祖国了,已经无法割舍他的故乡哈尔滨。

三、

拜江看到儿子很忧郁,为了孩子,他终于在一个月后,携带全家返回了哈尔滨。

回到中国后,拜江受到了朋友们的热情欢迎。当天晚上,朋友给他洗尘接风,拜江亲自下厨做了茄子炖土豆,吃着家乡的饭菜,儿子阿里汗的脸上也重新绽开了笑容。

几个月后,经过考察,拜江就在南岗区开办起一家汽车修配厂。由于拜江技术娴熟,修配厂的生意还可以。

2001年拜江的女儿读博去英国深造,他的妻子陪读和女儿一起出国走了。

这时,家里只剩下爷俩。拜江对身边的儿子阿里汉更加宠爱有加了。

这年的9月,阿里汉考入了黑龙江大学外语系。

23岁的阿里汉因为出生在哈尔滨,并在哈尔滨长大,他除了外表容貌像他的父亲老外一样,生活习惯跟中国的小伙子没有什么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学到中学,阿里汗都是在哈尔滨的普通学校读书的。因此,汉语已经成为他的第一语言,哈萨克语和俄语他反而不会说了。

阿里汉有时候在街上遇见俄罗斯人,他们跟他打招呼,他常常只能一笑而过。

这时,拜江开的汽车修配厂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起来。他的腰包越来越鼓。但他从来不纵容儿子铺张浪费,给阿里汉的零花钱也总是有限。

阿里汗在黑大念到大二时,有一天,他突然向父亲提出要退学。

这对拜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本来他渴望儿子能学有所成,将来能够靠自己的本事去生活。

可现在儿子却突然提出不读书了。已经57岁的拜江知道儿子是经过思考才做出决定的。他没有责怪儿子。只是沉默无语。

四、

儿子不读书,怎么生存?得让他学一技之能,才有出路。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熟知中国文化的拜江在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儿子学会自食其力,自谋生路。

这天早晨,拜江带着儿子外出办事,因为起得太早,父子俩没来得及在家中吃饭。两人路过一个卖馅饼的摊床时,爷俩立刻被熟悉的馅饼香味吸引住了,于是,便买来几个馅饼坐下来吃。

拜江埋头吃着馅饼,并没有注意过往络绎不绝的食客。忽然,阿里汉的一句话让他心中一动。“爸,这家的馅饼做的还不如你做的好吃呢,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来吃?”

在拜江的家乡哈萨克斯坦,新鲜牛肉做的馅饼,是谁都喜欢吃的一种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拜江家族由祖上传袭下来制作馅饼的手艺更是远近闻名。拜江也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学会了祖传的馅饼制作手艺。他结婚成家后,每到礼拜天总会和妻子制作起俄式大餐。这时香气总会吸引左邻右舍来观看。

每到这时,拜江总会大方地邀请街坊邻居一起品尝。久而久之,邻居们都知道这个二毛子家祖传的俄式馅饼是难得的美味。

于是,拜江决定把手艺传给儿子,让其从卖馅饼开始创业。一方面,可以将祖传的俄式馅饼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儿子的谋生能力。

可是阿里汉听了立刻反驳说:“我们不是中国人,摆这种大排档,卖馅饼多丢人呢?我不干!”

拜江说:“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有什么丢人的,我和你一起卖馅饼,我给你打工!”

五、

为了鼓励儿子,拜江决定和儿子一起卖馅饼。为了明确责任和义务,拜江和儿子先进行了分工:儿子负责采购,他负责剁馅、拌馅。

卖馅饼的时候,阿里汉负责销售兼收款,他则负责照顾客人。在分配上,父子俩也算的一清二楚,阿里汗每月都要支付给父亲一定的薪水。

就这样,父子俩先是去工商局起执照,批地点。然后,制作了地摊用的铁架,又买来了雨布、桌椅、人力三轮车、案板、平底锅等工具。

准备就绪,拜江就带着儿子一起去采购制作馅饼所用的原材料,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挑选牛肉,配置材料及拌馅的秘诀。

2003年的4月初,这天3点半,拜江就叫醒了还在熟睡的儿子。然后,他把所需要的东西装到三轮车上,父子俩就从家里骑车来到道里区的早市。

拜江到了早市之后,按照批好的摊位,就在那里支起了铁架子。他拿出已经和好的面,又摆好装满肉馅的桶,开始揪剂子、擀皮、包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江制作的馅饼在外形上和中国馅饼的最大区别是:馅儿饼皮上放好肉馅后,馅饼皮从四周往中间一下一下地捏,但只是一个褶一个褶地捏到一起。捏到最后馅饼朝上的一面,中间部分会留出一个一分人民币大小的圆圆的孔。然后,将包好的馅饼放入油锅里,连炸带煎的只需要翻转一次,馅饼就熟了。

很快,这对金黄头发上的俄罗斯父子俩就吸引了来来往往路人的注意。

路人们驻足观看,纷纷掏出钱来买。两个馅饼3元钱个大又好吃,很快受到人们的追捧。一早上,还没等早市撤摊,他们就卖出去100多个馅饼。

父子俩回到家之后吃过早饭,阿里汗又去采购第二天所需的肉馅材料去了。而拜江急忙赶往自己的汽车修配厂打理生意。

晚上,他们回到家吃过晚饭,父子俩又开始剁馅、和面,准备第二天所需的原材料。

六、

一个星期后,拜江父子俩的俄罗斯风味馅饼摊,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到一个月摊床前就开始出现了排队的现象。父子二人每天4点赶到早市,8点半收摊回家,虽然忙碌,但却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意日渐红火,拜江兴奋地对儿子未来的馅饼摊未来描绘蓝图。他渴望着阿里汗有一天能够将俄罗斯馅饼摊办成馅饼店,继而开办俄罗斯风味馅饼连锁店。

当拜江把想法跟儿子说后,没想到阿里汗突然对他说:“爸,咱们的馅饼这么受欢迎,总是不够卖,以后咱把馅少放点不就可以多赚些钱了吗?”

拜江看着儿子生气地说:“生意最重要的是信誉,只有信誉才能够树立品牌,只有打下品牌才能够发展壮大,投机取巧只能眼前赚多一点,但长远却会损害自身利益的!”阿里汉点点头。

拜江的俄罗斯风味馅饼越来越红火,父子俩忙不过来,就又招收了3名服务员。阿里汗开始只负责售货和收款;拜江负责照顾在摊床吃馅饼和打包的顾客。

虽然大多数顾客都是将馅饼带回家去吃,但留下来再摊床就地吃的客人也不少。拜江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客人,不忙的时候就到儿子身边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摊床小,只能摆放一口平底铁锅,而馅饼也是包好后一个个放进去。一口锅最多同时能放15个馅饼,他们看着顾客忙得不可开交。

有一天,拜江注意到,一位顾客要买5个馅饼,馅饼熟后,他把油锅里的馅饼一个一个地放到托盘里。阿里汗立刻就把5个馅饼都放进了塑料袋里。

拜江马上说:“馅饼刚从锅里拿出来就放进塑料袋里,因为太热,塑料袋里会有很多蒸汽,顾客拿到家里后,蒸汽会把馅饼熏软了,吃起来口感就不好了,以后要凉一凉再放塑料袋里!”

这天,阿里汗在卖馅饼时,托盘里上一锅只剩下3个馅饼了。而锅里的馅饼要等一会才能好。而排队等候买馅饼的下一个顾客要买10个馅饼,因为锅里刚加的油,下一个馅饼熟后要等稍长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里汉站在那等锅里的馅饼熟着。这时,拜江走了过来,问排队的人有没有买3个馅饼的。他把3个馅饼卖掉后,又提醒儿子要随机应变,馅饼太凉了,吃起来味道也会改变的。

在拜江手把手地传授和辅导下,阿里汉渐渐熟练起来。没过多久他就可以一个人应对出售、收款的工作了。

七、

可随着馅饼生意的日渐红火,小小摊床因为位置所限,只能架一口锅。而早市又要在每天8点半必须收摊,每天临近8点钟的时候,拜江就要计算还剩多少个馅饼。然后,到排队等待购买馅饼的长龙后面告诉顾客,今天馅饼不够了,不要排队了,明天再来买。

7月的一天,有两位从厦门到哈尔滨探亲的客人,为了品尝到俄罗斯风味的馅饼,他们起了一个大早,在早市上转了一大圈,终于找到拜江的摊床。可是,等排队排到他们的时候,馅饼已经卖没了。

拜江得知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后,心里很感动,也很遗憾。于是,就将两个客人邀请到了家中,重新剁馅、拌馅,为两位客人在家里制作了可口的馅饼。

生意的忙碌累倒了拜江,可妻子跟着女儿还在英国。没有办法,他支撑着身体,坚持每天和儿子一起摆摊床,卖馅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忙碌在摊床上的拜江突然晕倒了,阿里汗急忙将父亲送到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劳累过度,并没有什么大病。

这次晕倒让原本还孩子气的阿里汉长大了许多,他不仅主动承担起剁肉馅的工作,还开始到汽车修配厂帮助父亲打理一些事情了。

拜江的身体渐渐好转。这时,一个长久以来盘桓在他脑子中的念头也清晰起来,他觉得已经到了成立俄罗斯风味馅饼店的时候了。于是,在他的建议下,阿里汉开始了寻找店址的工作。

阿里汗和父亲一样,心中也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将俄罗斯风味馅饼连锁店开遍哈尔滨,走向各地。如今他们已经成功了,在哈尔滨的几大区都有他们的连锁店,阿里汉还做了食品经营的总经理,而70多岁的拜江依旧每天忙碌着,他要让子孙后代都生活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