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垩纪哺乳动物「沼泽居民」 (Heleocola piceanus) 的还原想像

近期发现的一种全新哺乳动物物种,为我们揭开了7000万至7500万年前北美陆地生态环境的神秘面纱,而这段时期的生态资讯向来匮乏。幸运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地质条件保存了丰富的相关证据,科学家团队便在此发现了晚白垩纪「沼泽居民」的化石遗迹。

据科学网站《IFLScience》报道,这些化石残骸,包括一块下颌骨和三颗臼齿,属于一种生活在现今科罗拉多州兰格利(Rangely) 的动物。当时,一个巨大的内陆海覆盖了美国西部的大片区域。此新种被命名为Heleocola piceanus,其中Heleocola 源自拉丁语,意为「沼泽居民」,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它的湿润栖息环境。

研究团队成员、科罗拉多恐龙国家纪念公园(Dinosaur National Monument) 的古生物学家亨特-福斯特(Rebecca Hunt-Foster) 解释说,Heleocola 那个时代的环境,跟现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差不多,到处都是水,生活着很多水生动物,像是鲨鱼、魟鱼,还有长得像吉他的吉他鱼(guitarfishs)。

这具化石是在科罗拉多州一个长期进行化石挖掘的地区发现的,该地区过去15年每年夏季都进行挖掘工作。然而,直到2016年,这只异常巨大的哺乳动物才现身。其下颌骨从一块砂岩中露出来,让犹他州立自然历史公园博物馆的科学家,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福斯特(John Foster),惊呼:「我的老天,这太大了!」

虽然Heleocola 的化石标本有限,研究团队通过其牙齿形态,推断出其生活习性和现存的类似物。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科罗拉多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脊椎动物学馆长艾伯尔(Jaelyn Eberle)向《IFLScience》指出:「根据牙齿的分析,Heleocola可能以植物为主,但也可能是杂食性,即主要以植物为食,并偶尔摄取一些昆虫或小型脊椎动物。」他补充道,「在晚白垩纪的标准下,这种生物属于大型哺乳动物,预估体重与现今的麝鼠(Ondatra zibethicus )相似,约在0.5到1公斤之间,大小相当于小型家猫,在当时的哺乳动物中可算是『巨无霸』。」

艾伯尔教授补充道:「它的巨大体型是这项研究最令人惊艳的发现之一,因为传统上,晚白垩纪的哺乳动物都被认为体型微小且相对不显眼,生活在恐龙统治的环境底层。」 大部分的晚白垩纪哺乳动物体型都只有老鼠大小,而Heleocola的体型却是它们的数倍。

直到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才开始演化出更大的体型;在此之前,它们的体型都比较像老鼠。而「沼泽居民」的出现,证实了7000万至7500万年前的科罗拉多州存在着比科学家先前预期大得多的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