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中新网承德,Britannica,National Geographic,Zoology by Vadim Sidorovich。
河北承德发现猞猁
近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的工作人员开始甄别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放置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数据,有许多的珍稀物种的珍贵影像资料都是这么来的,因此我相信工作人员们在整理数据的时候肯定也是很期待的,这也是我相当羡慕的工作之一。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不过很多珍稀物种的行踪是相当隐秘的,每年因此被报道的案例也多不到哪里去。但这次,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的工作人员还真有了新发现:一只成年体型的猞猁就这么随意的从林场的穿行而过!它显然是一只欧亚猞猁,毕竟欧亚猞猁在我国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陕西陕北、四川、西藏、青海、河北、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等地都曾发现过它们。
这是塞罕坝机械林场首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猞猁的身影!但根据工作人员们的说法,猞猁一直以来都有栖息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范围内,只是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过了,这次的发现是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的最好证明。
猞猁
猞猁一共有4种,它们全员都是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保护动物,这似乎是顶级的猫科掠食者所无法摆脱的宿命,欧亚猞猁在我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猞猁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森林环境中,4种猞猁分别是加拿大猞猁(Lynx canadensis),短尾猫(L. rufus),欧亚猞猁(L. lynx)和伊比利亚猞猁(L. pardinus)。
其中伊比利亚猞猁是最濒危的物种,它们的分布很狭窄,仅仅生活在西班牙南部的山区灌木丛中。
猫科动物很神奇,虽然总体造型类似,但却总能通过各种细节区分,变成看起来差异巨大的各个物种。猞猁虽然也是长腿大爪子的大猫形象,但它们看起来就很粗短厚重,这是因为它们的猫非常浓密,从脚底板到面部都覆盖着浓密的毛发,尤其是在颈部,这里的毛浓密到形成了皱褶,冬季的猞猁皮毛还会更柔软浓密,最长可达10厘米;它们的配色一般是黄褐色至奶油色,有时候会有一些深色的斑点;最显著的特征肯定是它们的耳朵了,它们的耳朵上有黑色的簇状物,朝着天空伸出,有时候太长还会耷拉下来,就像是双马尾。
猞猁的体型在80-140厘米之间,肩高在60厘米左右,不同品种猞猁体型不同,其中短尾猫最小,欧亚猞猁最大。
猞猁自然是超级猎手,野生猫科动物就没有夯货。它们拥有极度敏锐的感官,尤其是听觉和视觉,其能发现1公里外的风吹草动,因此它们经常会边寻找灌木丛等掩体,然后边从远处不断追踪靠近猎物。猎物往往毫无察觉就猞猁扑杀。
可能是因为其高超的狩猎技巧,猞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能轻易猎杀狼,我国民间还称其为狼猫,各国也都有类似的传言,这说法是真的吗?
猞猁真能杀死狼?
先说结论,猞猁是真的可以杀死狼,相关的案例很多,而且并非意外。但要说猞猁真的就能将狼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也没那么夸张,它们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2017年3月13日,在学界享有盛名的食肉动物学家瓦迪姆·西多罗维奇曾在白俄罗斯通过红外摄像机,意外拍到了一只雄性欧亚猞猁和成年雄狼厮杀的画面。当时欧亚猞猁正在标记自己的领地,无非是撒尿曾树木这样的,突然有一只“不长眼”的雄狼出现在不远处。双方对视了几秒,马上就爆发了对抗。这只猞猁体型明显小于狼,但它却是主动进攻的一方,其瞬间将狼压倒,然后撕咬了狼的腹部。
就这么一下,狼就失去了战意,灰溜溜地起身逃走。而猞猁则是继续标记领地,仿佛刚才打架的人压根不是它。
瓦迪姆·西多罗维奇后来一直没有追踪到受伤的狼,因此他怀疑狼大概率已经死了。
这次是明确的拍摄到了资料,但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各种迹象,实际上瓦迪姆·西多罗维奇及其团队早就曾多次发现狼跟猞猁对抗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猞猁多次杀死狼,尤其是幼狼和怀孕的雌性狼,而狼杀死猞猁的情况却未被观察到,反而是猞猁经常会杀死同类。
这些案例都表明,猞猁在保卫领土或战斗方面,都比狼更胜一筹,这是跟传统的观念背道而驰的。
至于为何猞猁要杀死幼狼和怀孕的雌狼,瓦迪姆·西多罗维奇认为这是猞猁为了降低狼的繁殖力,使得它们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狼抢占猞猁的猎物的情况降低。这是降低竞争对手的一个举措。
不过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猞猁攻击整个狼群的证据,显然猞猁还没有强大到这种程度。而且狼也不会束手就擒,狼抢夺猞猁捕获的猎物的案例也是相当的多。
有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了:不是说狼都是团队活动的吗?猞猁怎么总能找到机会袭击狼?实际上狼总是成群结队的说法是错误的观念,狼群实际上是以狼父母慢慢建立的,其族群都是狼父母的后代,有的狼甚至总会独立行动。这些内容我在另一篇文章中都有说,标题是《狼群中只有狼王有交配权,其他公狼想繁衍咋办?解决方法出乎意料》。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主页搜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