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抗倒机制探究
小麦的抗倒机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植株形态特征来看,矮秆品种重心低,抗风能力强,一般株高在 70 厘米左右的品种不仅抗倒性好,增产潜力也较大。同时,根系发达的小麦品种抓地能力强,为小麦植株提供稳定的支撑。茎秆粗度也会影响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株型松散、茎秆粗壮且弹性高韧性强的小麦品种,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而不至于折断。
其次,生物学特性方面,分蘖能力适中且成穗率卓越的品种,能在抗倒性与生产力之间找到平衡。生长整齐度高的麦田,通风效率好,构建了坚固的抗倒伏防线。此外,对肥、水的精细响应以及强大的抗病虫害能力也是小麦抗倒的重要因素。那些具备卓越自我调控机制的作物品种,在营养与水分的海洋中轻盈穿梭,确保植株在稳健中茁壮成长。拥有强大抗病虫害基因的作物品种,茎秆如同坚不可摧的盔甲,叶片则是锋利无比的剑刃,为茎秆的茁壮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增强了茎秆的物理强度,筑起抵御风雨的铜墙铁壁。
从生理角度来讲,茎秆中贮藏物质的多少及组成成分决定其抗倒性能。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与倒伏关系十分密切,有时虽节间较长,但干重较重,机械组织发达,仍可防止倒伏。小麦茎秆中充实积累的物质主要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多糖的积累,能促进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形成,使茎壁厚,弹性强,抗倒伏。乳熟期是小麦籽粒干重急剧增长的时期,也是茎秆物质分解输出的时期,会削弱茎秆机械强度,影响植株抗倒伏能力。细胞壁是植物的骨骼,作为细胞壁主要成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与抗倒性有着内在的联系。木质素含量高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抗倒品种茎秆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均高于不抗倒品种。
关于解剖学形态特征,茎秆外径和壁厚之比、厚壁组织比例、单位面积上大维管束数目和纤维素含量是影响小麦品种茎杆抗压强度的四个主要因素。禾谷类作物茎秆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的长度、节数、重量以及密度等特征有关,同时还与茎秆外径、壁厚等指标密切相关。
二、小麦抗倒药剂盘点
(一)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可被小麦的根、茎、叶吸收。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达到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的目的。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 200ppm 多效唑溶液 30 公斤,不仅能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兼治小麦白粉病,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例如,对于高杆小麦品种,喷施多效唑可适当缩短基部 1~3 节的长度,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抗倒伏能力;对于群体密度过大和旺长麦田,喷施多效唑能有效抑制茎叶生长,防止植株旺长。一般在小麦拔节前 7 天进行喷施,每亩用 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50~60 克,兑水 20~30 公斤均匀喷雾。
(二)烯效唑
烯效唑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比多效唑高 6 - 10 倍。在小麦上施用,可以防止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的植株倒伏,并有减少不孕穗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据试验,在未遇风、不倒伏的情况下,施用烯效唑的小麦比对照平均增产 15.4%。在小麦拔节前一周内,亩喷 30 - 40ppm 烯效唑溶液 50 公斤。烯效唑不仅具有控制徒长的功能,还有杀菌治病的作用,对白粉病、锈病、叶斑病、水稻恶苗病、炭疽病、根腐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等多种病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三)矮壮素
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效果显著。在拔节初期亩喷 0.15 - 0.3%矮壮素溶液 50 - 75 公斤,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矮壮素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延缓剂,能有效地缩短植物间节,增加茎杆粗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小麦通过使用矮壮素之后,出苗时间会向后有所延迟,但出苗整齐度高,叶片宽厚,分裂藻分裂增加,次生根明显增多,抗寒抗旱的能力明显增加。同时,矮壮素还可用于拌种和浸种,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分蘖增加。
(四)助壮素
助壮素也是一种有效的小麦抗倒药剂。每亩用助壮素 15 毫升 - 20 毫升,兑水 50 公斤 - 60 公斤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助壮素通过调节小麦生长,使植株更加健壮,提高抗倒伏能力。
(五)抗倒酯
抗倒酯属于环己烷二酮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抗倒酯可被植物茎、叶迅速吸收并传导,通过降低植株株高,增加茎杆强度,促进次生根增多,根系发达,从而起到抗倒伏的作用。一般来说,小麦的拔节期是施用抗倒酯的最佳时期,每亩小麦施用抗倒酯的剂量在 10 - 20 克或 20 - 25 克之间。抗倒酯还能提高水分利用率,预防干旱,提高产量。同时,每季作物最多使用 1 次,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注意施用时期和天气条件,避免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