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创谷内一座全新的专业美术馆“敦煌当代”11月11日正式迎客。这是首次将“敦煌”概念融入当代美术馆的全新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当代美术馆外观
邀请观众“入境”式感知敦煌文化

敦煌当代美术馆由敦煌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杨浦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赋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这一文化地标在杨浦区长阳创谷的全新落地,也标志着敦煌文化与杨浦城区发展的文创与科创融合。

敦煌当代美术馆馆长杜晨艳表示,作为杨浦区的重要文化新地标,敦煌当代美术馆将以敦煌为灵感,通过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呈现,重新解读敦煌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开馆首展“境象敦煌”堪称穿越古今,展开了一场文献、档案、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的对话,以众多艺术家的新近创作,回应敦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影像、交互装置等多媒介方式打造“入境”式的艺术体验,邀请观众切身感知“敦煌”这一中华文化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境象敦煌”展览现场
展厅里的古香、树叶、沙粒,都来自敦煌

走进展厅,人们便会闻到若有若无的香气,展厅中央,堆着一座沙丘,瞬间把人们带入了敦煌苍凉的千年黄沙与尘封岁月之中。

这里的沙,都来自3000多公里之遥的敦煌鸣沙山,沙丘上散落的树叶,都是千佛洞外大树上所掉落,而展厅内萦绕的香气,也是出自这座沙丘。

艺术家鲁雯用气味装置、天然香料、鸣沙山的沙粒组成了作品《鸣沙香山》和《莫高窟灵叶》。鲁雯说,莫高窟秋天的落叶,每一片都有各自从春到冬的莫高窟故事。

艺术家按照藏经洞经卷所记载的香方为线索,用敦煌本地香料复原古香,并通过熏香等方法,将香气附着在沙与树叶上,散播于展厅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敦煌的沙和树叶
清代贝叶上的傣文《西游记》故事

敦煌当代美术馆此次开馆展上,呈现了多件文物。其中,来自西双版纳图书馆的清代贝叶经上,记载了《石猴出世》《羯磨说》《佛陀传》。

贝叶墨书《石猴出世》是用傣文书写,内容对应了汉文《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起源和成长经历。

贝叶经是特指写在经过加工的贝叶粽叶子上的佛教典籍。这一文化现象起源于印度,公元7世纪后通过陆上、高原、海上丝路传入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因为有适宜贝叶棕生长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中国贝叶经和贝叶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贝叶上记载的《石猴出世》故事
唐代胡人牵驼砖讲述了丝路往事

展览中,还有一块来自敦煌市博物馆的唐代彩绘胡人牵驼图模印砖,讲述了悠久的丝路往事。

唐代丝绸之路兴盛,大量外来人口活跃在当时的商贸集散中心敦煌,往来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货物主要由胡人牵着骆驼完成长途转运。这块1995年出土于敦煌机场佛爷庙墓群的模印砖上,就表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场景,体现出唐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胡人牵驼图模印砖 敦煌市博物馆藏刺绣传人呕心沥血复绣《凉州瑞像图》

展厅中有一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刺绣艺术传承人邹英姿复绣的《凉州瑞像图》。

说起《凉州瑞像图》,邹英姿心情激动,她说,为了这件刺绣,我花了5年时间,甚至把房产都抵押了出去。

《凉州瑞像图》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流失海外最大的一幅刺绣品。它绣制于初唐时期,也是现存古代最大的刺绣作品,1907年被斯坦因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邹英姿为了寻访这幅古代刺绣经典,从英国寻访到美国,终于在美国一家博物馆找到正在展出的《凉州瑞像图》。“我像闪电一样地冲进展厅,跪倒在刺绣前,对我来说,这就是老祖宗。”邹英姿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英姿复绣的《凉州瑞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英姿在讲述复绣《凉州瑞像图》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英姿复绣的《凉州瑞像图》局部

为了复绣这件杰作,邹英姿率团队深入研究已经失传的劈针绣针法和独特的造型艺术、色彩构成和排线手法。经过5年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收获,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很高评价。

邹英姿复绣了两件《凉州瑞像图》,一件捐赠给了敦煌研究院,另一件出现在了敦煌当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境象敦煌

展览日期:2024年11月11日—2025年5月31日

展览地点:敦煌当代美术馆(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1687号长阳创谷南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