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一下东汉末年时各路诸侯中刘姓宗室就可以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衮州刺史刘岱:西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扬州牧刘繇:衮州刺史刘岱之弟。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荆州牧刘表: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之后。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这几位里面除了陈王刘宠算得上东汉皇室嫡系之外,其他的要么是西汉流传下来的宗室,要么是东汉宗室的远支旁系。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竞逐的时候,东汉宗室几乎毫无存在感呢?这有几个原因:

西汉的宗室在东汉并没有得到册封

东汉光武帝统一全国后,并没有理会那些早就出了五服,血缘关系稀薄的远房亲戚,绝大部分西汉宗室到了东汉就降为了平民。虽然说是降为了平民,爵位没了待遇也没了,但也不是没好处,那就是不用受到东汉对于宗室的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可以出相入将。同时,又因为挂了远房宗室的名头,又能得到东汉的一些信任。

东汉对宗室的严格限制

东汉的宗室与西汉的宗室不同,限制太大了,西汉宗室还能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东汉的宗室们封地小,大多只有一郡,或几县的大小,同时,诸侯虽能就国却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不能干预地方行政,也不能选派任免官员。所以东汉宗室总体而言是非常弱小的。

既无权力又无武力,一旦社会不稳定,那就是一些活靶子。“是时诸国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夫人姬妾多为丹陵兵乌桓所略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虞

东汉对宗室的严防死守

幽州牧刘虞在地方上干得好,政绩卓著,不光在百姓们心目中地位高,连在鲜卑、乌桓这些外族那里也有很高的威望,马上引起了汉灵帝的猜忌,被撤职。“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

后来,张纯、张举与乌桓结盟叛乱,朝廷不能治,只能起用在北方威信很高的刘虞去平定。董卓进京祸乱汉室,袁绍曾经一度想要拥立刘虞为帝,被刘虞坚决拒绝,实际上如果当时刘虞同意了,以他的能力,可能东汉就还能撑下去,历史没有如果。

虽然刘虞无心于皇位,但是继位的汉献帝显然没有忘记这一茬。

初平四年(193年)的时候,抓了刘虞全家的公孙瓒向汉献帝诬告刘虞曾有称帝的打算,刘虞全家被杀。“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

汉献帝在汉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对有谋反意图的宗室也是毫不犹豫地痛下杀手,可见对宗室的忌惮之深。

州牧制度与东汉末年宗室的兴起

当时东汉末年,各地叛乱迭起,“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琬

第一批州牧是以宗正出任幽州牧的刘虞,以太仆出任豫州牧的黄琬,以太常出任益州牧的刘焉。这三人在地方上都干得不错,保境安民,所以设置州牧就成了常例。

州牧作为一方大员,实在是位高权重,稍有不慎就成尾大不掉之势,因此派谁担任又成了一个问题,作为远房亲戚的西汉宗室就成了州牧备选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中会有这么多刘姓宗室的原因。

所以,大多数东汉宗室既无权又无兵,在兵峰的蹂躏下甚至不能自保,还要受到东汉皇帝的忌惮和防范,只有一个陈王刘宠凭借着个人的武力杀出一条路,一度拥兵十万,可惜被袁术派刺客刺杀。

反倒是西汉宗室因为血脉疏远,既免了东汉皇帝的忌惮,又能借着宗室的名义得到任用,或是其他一些大义上的责任。这也是刘表和刘焉等西汉宗室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