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日古代史,很多人喜欢将中国的三国时代和日本的战国时代搁在一起看,中国三国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日本战国有织田信长拥护足利义昭上洛,这2个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汉献帝刚进曹操地盘时不是纯粹的傀儡,身边甚至有不少人以他的名义公然对抗曹操,到了后期,汉献帝才成为彻底的摆设。在曹操的时代,有人是真的相信汉献帝有机会重建汉室权威,而且汉献帝也能够利用天子正统直接影响曹操“幕府”的下属。
曹操的角色鉴于汉臣和奸臣之间,他一方面他希望得到一个“汉征西将军曹侯墓”的美誉,一方面又希望“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所以,在对待天子的态度上,他一边积极夺权,一边消极避免篡位惹人骂。废掉皇帝曹操是不敢也不愿干的。
足利义昭是第十三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早年出家法名觉庆,足利义辉死了之后才被细川藤孝等家臣拥立还俗,绕了一圈没人搭理之后找到了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上洛后,保奏其为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很感激,还想信长“副将军”,不过信长推辞了。
足利义昭成为征夷大将军后发现自己处处受到信长的限制,想着培养自己的势力,先后挑唆浅井家、朝仓家、武田家等势力和信长作对,好在信长命大挺过来了。信长又给了足利义昭一次机会,可惜足利义昭就是不安分,于是就被信长给废了。
至于织田信长,完全是实用主义者,之所以拥立足利义昭去当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完全是为了给自己上洛称霸找一个借口,好让近畿的几家势力对自己俯首帖耳,避免过多地发生不必要的战斗。一旦形势稳定,这个征夷大将军就可有可无,如果足利义昭好好呆着,信长会放过他,如果他惹是生非,信长也敢把他废了。
不仅如此,信长也不在乎做不做征夷大将军,他要的是实质上统一日本,而不是像室町幕府那样空有一个大将军的虚名,各地领主对自己都不买账。所以说“天子”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在自己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便利工具罢了,可以用的时候就用,嫌麻烦的时候就丢。
所以,中国三国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日本战国织田信长拥护足利义昭上洛,这2件事看似相似,其实由于国情、背景等的差异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2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