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冯玉祥就说:誓要打日本,决不许日本人在我手里夺去尺土寸地。
1
冯玉祥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爷爷是雇工,老爸是清末一名落魄军官。冯玉祥三岁时,全家人搬到保定,也就是冯玉祥的第二个故乡。
清朝后期,冯玉祥的老爸作为一名下级军官日子过得并不是那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儿窘迫。
因为家里的条件比较艰苦,在冯玉祥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和哥哥一起做家务,每天吃过早饭就和哥哥一起,每人背着一个竹篮,拿着一个镰刀,穿着大裤衩子去割草。
童年的冯玉祥很少能穿得上新鞋,基本上都是捡的别人穿过的旧鞋子。此时的冯家基本上靠当铺周转度日,因为冯玉祥老爸的饷银每个月基本上都要拖到月底才能发放,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冯家就会拿些东西去当铺抵押换些钱回来度日,等到冯玉祥的老爸饷银下来之后,再去把东西赎回来,如此艰辛的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后来冯玉祥在自传中说,“这种生活和环境,深切地影响到我日后的思想和情绪......时时刻刻都忘不掉改革劳苦大众生活的职志。”
冯玉祥一生同情穷苦人民,是有根源的。
由于家庭的贫困,童年冯玉祥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辍学了。在冯玉祥11岁那年,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冯玉祥老爸找关系帮他在兵营中弄了一个名额,以便能多领几两饷银。这是一个闲差,冯玉祥并不用去兵营训练,只需要在家领饷银就可以。
12岁的又到私塾继续读了一年书。但是到了年底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变化,冯玉祥再次中断学习生,总共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书。此时12岁的冯玉祥彻底告别童年教育,到兵营拿枪训练,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活。
2
在从军初期,每晚熄灯号一吹过,冯玉祥就一个人悄悄找一个僻静处,点起小油灯,聚精会神地读书。
在常德驻军时,他突然想学点种棉花的知识,就请常德农场的场长沈宗瀚,每周给他讲授两节植棉课。
从士兵到将军,几乎每天他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他看的第一部小说是《封神演义》;最爱看的历史书是《纲鉴易知录》、《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对书,冯玉祥总是有如饥似渴的感觉。有时为了不耽搁时间,他就在门口挂上一个牌子,上写着:“冯玉祥死了!”等学习时间一到,再将牌子摘下来。为此,经常闹出不少笑话来。
对于读书的作用,冯玉祥的感觉是:“读后似乎出了一身汗,心里的火像新增加了几个喷火口,血液被燃烧得沸腾,不可遏止。”
冯玉祥十分重视读书技巧。他说:“读书如炖肉,可先以大火燃之,使其烂熟,然后以文火煮之。”
他曾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写道:“读书,我此时好像吃甘蔗,越往下吃越甜,越读只感到它的趣味,而且越读眼越亮,心越宽。”
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冯玉祥老爸所在的军队奉命去大沽口警备。他老爸具有极深的爱国热情,去之前反而安慰家里人,“我是去和日本人打仗,为国家拼命,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冯玉祥被父亲的爱国热情深深地触动,他义无反顾地跟着老爸去前线。
在大沽口,冯玉祥目睹了日军的嚣张和残忍,激起了满腔的仇恨,此时他就发誓,“今后我不当兵则已,要去当兵,誓死要打日本,尺地寸土决不许从我们手里让日本人夺取!”
因为冯玉祥年龄较小,只能做一些杂货,夜晚随父巡逻,整天过得都是军旅生活。整个炮台足足修了两年时间才完工。
但是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和民族危机。
不久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明文规定了要拆除大沽口炮台。
一件接一件的事情,都在冯玉祥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也埋下了他反抗侵略的种子。
5
14岁这年,对于冯玉祥来说,是大为倒霉的一年。
在安肃县驻防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人玩起“扣宝”的把戏来,他感到十分好玩。时间在一盘一盘中消逝,不知不觉黑夜变成了白天。最后一算账,一夜竟输了几十吊钱。
无奈,他只好勒紧裤腰带,每月按期偿还。父亲向他要钱,他谎说上司没发饷。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还,竟还了好几年。
从此,他也知道了“赌”的厉害,他发誓一辈子不再赌钱。
还有一件事,对他震动很大,也影响了他一生。
生活艰难的父母,竟沾上了大烟。可生活的艰辛,又不允许两位家长如此奢侈。于是,二老下决心戒烟。
年幼的冯玉祥目睹了父母戒烟的痛苦及其全过程。所以他对毒和毒都特别痛恨。之后在他做军官以后,甚至下令对“烟、酒、赌、嫖者施行枪决”。
后来的军旅生活中,冯玉祥请客,从不摆酒。有时以茶代酒,有时干脆就是一碗白开水。
5
冯玉祥在保定练军的时候特别努力,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习喊操,声音洪亮,但是操场距离营房不远,营房有几个懒汉就非常烦他。
俗话说,“懒人的社会不允许勤劳人立足。”
那些人给冯玉祥取了一个绰号叫“外国点心”,意思就是他如此拼命,迟早要被洋鬼子给打死。
而冯玉祥非常喜欢这个外号,甚至说,“我一定要与欺压我们的外国人对抗到底,我请与让外国人崩死我。”
冯玉祥的朋友想要替他鸣不平,反而被他劝阻了,“外国人绷死我,我死其所,反倒是成全我了。”
6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然而使冯玉祥这位年轻战士最伤心的事儿是,谈判条约中的拆除大沽口炮台的内容。
可能很多人对此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冯玉祥来说,他有一种特殊的感触,此时他内心如同火山爆发一样肝胆欲裂。看过上一篇文章的朋友都会知道,冯玉祥当时参与了大沽口炮台的建造。
当时一帮兄弟干了几年才把这项伟大的工程修筑好,当时的大沽口炮台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项目。
如今就因为一纸条约就要毁于一旦,这对于参与建设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冯玉祥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所以此时的冯玉祥内心十分悲痛,如同万箭穿心一般。
《完》
资料来源:
《中国通史·近代下编·冯玉祥》,《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