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锋网的一篇文章中,头部游戏公司米哈游正在大幅削减用云量,在此方面预算减少,网友也是坦言:
“开始省钱了。”“降本增效的做法。”
其实,也不知道做出这样的调整后,外界是要看这家游戏公司怎么缩减成本呢,还是更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管理经营的。
毕竟,当下裁员、内部变动,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应该是常规操作。
并不知道如何从“下云”这个点聊点什么,但我还是去翻了其它的一些故事。分享一下。
(图源网络,侵删)
1.创业故事
米哈游在做出爆款游戏后,早就不止把业务锁定在游戏范围了。
从公开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也开始做风投了。曾经拒绝风投的一家独角兽公司,做起了风投。
投的领域:航天火箭、脑接口、人造太阳,这是网上可以查到的投资版图。
未来不可预知,但把米哈游的创业过程往前翻:一个疯狂长出血肉的故事。
蔡浩宇和校友刘伟、罗宇皓毕业后,拿着拿到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提供的10万元无息贷款,创立公司做游戏。
因为决定做的是二次元的国产动漫,后来几位找遍了投资人,也是没人愿意投。觉得做这款游戏不赚钱,没市场。
投钱可以,得做类似于三国的那种武侠类游戏,这有违他们做游戏的初心。于是,大佬的投资没拿到,他们也不是很想拿。
但是呢,有个叫宋涛的人出现了,也是早期做移动互联网的。拿出100万投了什么还没有的米哈游,这时米哈游唯一的一笔投资,截止目前,是再也没接收过投资。
即便是在《原神》爆火后,腾讯和字节先后都有入股的想法,但蔡浩宇都是一一拒绝。毕竟,确实已经不需要了。
而且,此前米哈游是有上市计划的,但排队排了三年,后来碰上YQ,在2020年就主动撤回上市的申请。
或许,不是不能,只是不想。
2.自由度
也是在今年,米哈游的创始人蔡浩宇罕见发言说,做游戏开发,有了AI后,只适合一小部分做了,建议普通从业者转行。
我当时觉得他这么说,是不是想做大爆款搞垄断,给对手放烟雾弹呢?现在看法依然如旧,只是多了一些了解,他很牛,但还是把话说得太满了。
可以再讨论的一点是:米哈游自己做决定的自由度还是挺大的。
毕竟,自创立以来,投资人就一个。
少了些被建议的声音。
也不是认为没建议就好,只是:如果做游戏的几位,被不会做游戏的人提要求,还是游戏方面的要求的话,就很像接受各方建议的普通编剧一样,谁都可以要求你修改剧本,就是编剧本人的意见一点都不重要,最后改得面目全非,早就不像原来的剧本了。
结果好的话,商业价值会提升,但也有很大的概率,市场反馈扑街。
就像米哈游走上正轨后,拒绝投资一样,或许也有这样的考虑。如果就想单纯融资,也许创业之初就去做武侠类游戏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又会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呢?
不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成长路径。
重要的一点,有自我造血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那样,即便是很小的力量,也能一点一点扩大版图,坐拥别人不可侵占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