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9岁的廖锡龙紧握着入伍通知书,心中激动,回想起童年时战火纷飞的场景,他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和平年代,廖锡龙为何如此渴望参军入伍,他后来在军队的成长故事是怎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廖锡龙在贵州出生,从小见识了战争的残酷,他渴望在将来能够入伍,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安全出一份力。

长大后,廖锡龙踏上了从军之路。初入军营,这个年轻人毅力非凡。训练场上,他不畏艰苦,刻苦钻研;生活中,他勤勉自律,处处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但是,尽管很努力,三年义务兵役期满时,由于学历限制,他未能如愿提干,只得转为士官。

廖锡龙没有气馁。每个夜晚,当战友入睡后,他都会悄悄拿出书本自学,为日后的晋升做准备。他坚信,只要努力,终会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军官梦。

1964年,命运又开了一个玩笑,在一次销毁过期武器弹药的任务中,意外的爆炸事故严重伤及了他的右手。

卧床养伤期间,廖锡龙内心充满焦虑,他担心这次受伤会影响自己的前程,甚至可能被迫离开部队,无眠的夜晚,他时常感到不安。

就在廖锡龙即将退伍之际,转机出现了,1965年,部队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尽管右手还没完全康复,廖锡龙仍然全身心投入,展现出色的才能。

期间,廖锡龙的表现引起了师长的注意,这位慧眼识珠的“伯乐”深入了解了情况后,破例将他留在了部队,安排他到作训部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得的机会,让廖锡龙倍感珍惜,他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很快就被下派到连队担任连长。

在这个位置上,廖锡龙不仅注重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着力加强官兵的思想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连队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尖刀连”。

1979年,已经晋升为团长的廖锡龙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场上,廖锡龙亲临一线,灵活调度,带领部队多次重创敌军,他果断的决策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赢得了胜利,上级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

战争结束后,组织原本计划将廖锡龙调往西藏军区,但是,他主动请缨,要求继续留在西南前线。

在随后的“两山轮战”中,廖锡龙运用精妙的战术,有效遏制了越军的骚扰,为边境地区带来了和平。

1984年,作为31师师长的廖锡龙率部参加了大阅兵,当他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位英姿飒爽的将领。

此后,廖锡龙可谓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军长、大军区司令等要职,2000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军中最高级别的将领之一。

在廖锡龙眼中,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而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上将,这份成功源自对使命感的执着追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怀揣梦想、坚持不懈,终会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