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共特工这个神秘的群体,大家都对其抱有好奇和崇敬的心理,他们是活跃在隐蔽战线的红色群体,犹如一把锋利的刺刀深插在敌人的心脏,为党和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能提起特工大家耳熟能详的只有李克农,但是纵观革命历程,刘少文工作的地域跨度在所有特工中是最广的,他的传奇经历丝毫不比李克农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片丹心献革命

刘少文1905年出生于河南信阳,他勤奋好学,并没有像同龄人一样早早地就辍学在家,而是在开封二中读书时就接受革命思想,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他曾代表开封市赶赴上海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我党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刘少文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就读期间,刘少文不负国家的期望,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学习知识,不仅就读期间担任了年级的党支部书记,还掌握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为日后的隐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刘少文学成归国,起初他在党内担任翻译和秘书的工作,七七事变后,刘少文担任驻沪办秘书长,并且在任职期间他广泛结交社会上的名流名士,举办聚餐活动,呼吁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抗日。此外,他还组织群众捐款捐资,将这些钱款和物资一并运往八路军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声的工作,留声的事业

抗战爆发后,刘少文辞去秘书工作,被派往上海加入隐蔽战线。1947年,刘少文负责情报收集工作,他乔装成一名商人进入各级社会阶层,深入了解国民党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动向

当时的上海是十分危险的,国民党有众多耳目都藏匿在人群中,稍不留神被发现就有可能命悬一线。但是刘少文毫不畏惧当时的处境,他隐蔽而认真地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但当时有许多任务都是需要保密的,所以他的许多英勇事迹鲜为人知,军报史学专家还曾给予了刘少文高度的评价:“ 无声的工作,留声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刘少文负责上海以及周边根据地的情报工作,上海工作委员会在他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从事秘密工作不可能没有遇到过危险,曾经就有一回,刘少文差点丢掉了性命。

赵平是刘少文的秘书,跟随刘少文兢兢业业工作了十余年,而且有着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伪装身份,赵平的公开身份是一家粮食行的老板,为了维持粮行的正常运转,他经常要前往全国各地购买粮食,也正好借此机会可以借头处理情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回,赵平萌生了携妻子回浙江余姚老家购买粮食的想法,当时他已经阔别家乡好几年,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去给父亲扫扫墓,他把这一想法和刘少文报告时,刘少文起初是不同意的,他担心此次出行太过张扬会暴露身份,但是看在赵平已经少小离家十余载,他还是同意了,并且反复叮嘱赵平要注意隐蔽身份,约定探亲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5月。赵平夫妇很快就在老家采购完了粮食,就当两人打算前往家中看望母亲时,路上被两个凶神恶煞的特务押上了车,原来是他老家有人向特务告发赵平曾经带领农民暴动的罪行。当时赵平经历了特务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松口,一直和特务说:“我虽然年轻时候闹过革命,但是早就金盆洗手不干了,现在就是做点小生意为生。”特务眼看在赵平这捞不到有用的信息,于是转而就严刑拷打他的妻子,奈何他妻子向来性格软弱,而且没有受过情报工作的训练,很快就承认了两人是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口脱险

特务得知此消息后如获至宝,转而就把目光聚集到了赵平所开的粮食行上,因为当时刘少文经常在此粮食行从事秘密工作,特务打算守株待兔,抓刘少文个措手不及

此时的刘少文在上海苦苦等待赵平的消息,距离他离开上海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但是还没有回到粮食行,他隐隐察觉出了一丝异样。刘少文决定先疏散与赵平有紧密联系的郑才等地下交通员,但是疏散需要很多钱,而他们接头只有在粮食行是最安全的,刘少文在6月20日这晚赶到了粮食行,当时特务们早已经虎视眈眈等待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少文来到二楼,正打算看情报员带来的机密情报的时候,特务破门而入,他立刻察觉到事情败露,于是急忙把密件揉碎,当时刘少文留有一手,他不确定赵平到底有没有出事,于是他改变了之前的富人装扮,乔装成一个脏兮兮的水管工人的形象,当时特务也不知道刘少文的长相,闯进来一看没有他们想要找的目标,于是就冲到了三楼,而三楼正好被刘少文租给了一国民党官员,特务一见官员俨然一副富商的装扮,就打算缉拿他,没想到立刻被军官扇了两巴掌,刘少文见此机会立刻跑到后窗,跳窗而逃,在坠落时候不幸扭伤了脚踝,但是他还没来得及感受疼痛,就冲出弄堂,拦了一辆黄包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刘少文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国民党守株待兔,索性他留有一手,改变了平日的装束才没被识别出来,正是他缜密的思维方式和机智的做法才逃过这一劫难。到如今,刘少文种种虎口脱险的故事还在被人津津乐道,他不仅能在虎穴中来去自如地穿梭,最后还能全身而退,连李克农都自愧不如,给予了他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