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福建福州,有福之州。
这里的孩子们现在可更有福了——据福建省“福州教育”微信公众号10月9日消息,为强化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预防食品安全和食堂管理事故,福州市教育局推出局长陪餐制。
该制度明确:陪餐人员为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机关处(科)室负责人;陪餐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或者从校外供餐单位订购食品向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中小学校。原则上陪餐人员每月到中小学、幼儿园陪餐不少于一次。
你看,福州这次为预防校园食堂安全事故,是很动真格了的。不仅市县两级教育口正副职以及中层官员都要下去陪餐,而且定量每月不少于一次。
11月5日中午,福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游昕就率先赴闽侯一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工作,并在学校陪餐。有媒体据此发出的报道标题为“福州打响校园食品安全第一枪”。
福州市教育局的此项做法,让我想起记忆久远的一个亲切词汇,叫作“吃派饭”。
这个词对年轻一代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则是再熟悉不过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供职的干部在下乡期间,与村里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吃派饭”即其中的第一条。
派饭怎么个吃法?简单地讲,就是由村干部安排下乡人员挨家挨户吃饭,每日三餐的饭菜品种,要求与群众家庭一模一样,决不能弄出两种样式。吃派饭的人员用完饭后,必须拿出单位补贴的粮票和饭费,如数交到群众手中。
如今福州教育官员重启“吃派饭”,首先这个形式是值得称道的。据报道游昕局长到学校陪餐中,就跟学生一样排队,自掏腰包点菜买饭,很是符合革命传统的精髓。
尤其当陪餐制度全面推行,数以百计的各级教育局员轮流到辖区学校或幼儿园陪餐形成常态,成为气候,那么像河南封丘学生集体呕吐腹泻“校长哭诉配餐公司换不了”、江苏徐州九里中学家长投诉“15元餐费孩子吃不饱”、云南长丰学校食堂出现大量臭肉以及去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指鼠为鸭”等,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可能大大降低。
然而仍有人对福州的做法表示不大放心,担心沦为形式主义。
是否沦为形式主义,以及为何不加大调动家长随机抽查力度、发现问题严厉处罚,这类质疑恐怕还得交由时间检验,并由教育官员和专家深入探索破解。
校园食堂安全管理既是老大难问题,就得允许相关方面“摸着石头过河”,福州教育局此次推行局长陪餐制,应是他们在新时代运用老传统破题的一种大力尝试,未尝不可假以时日,以观后效。
如若成效明显,那么福州的经验很值得在全国教育系统全面铺开,大力推广。
届时全国各地各级教育官员到校园“吃派饭”不仅会成为遏制并铲除学生饮食“杀手”的利器,而且更是革命优良传统的有效继承和生动再现,必将以巨大现实教育意义与感召力熏染广大莘莘学子,助其更好成为国之栋梁。
所以衷心预祝福州教育局长陪餐制马不停蹄、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