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时值1937年深秋,南京一地战火肆虐。由于国军在淞沪会战的失利,日本便派军在上海登陆,打算里外夹击,胁迫南京政府投降。作为当时的国度,南京保卫战势在必行。
虽然结果大部分人都清楚,南京沦陷,残留的30万军民被日寇残忍杀害。而南京大屠杀也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每当想起都会同针扎一般,感到锥心刺骨的疼。追根问责,当时驻守南京的将领,也是整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唐生智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然而,不论是战败后全身而退,还是建国后,唐生智都没有受到任何问责,这又是为什么呢?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岌岌可危
淞沪会战时,日寇凭借着武装了最新技术的轰炸机,对沪北进行无差别轰炸。而当时驻守上海的守军坚持了三个月,也彻底打破了日本三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由于军备差距过大,淞沪会战最终还是失利了。因此,南京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危急时刻,蒋先生便令唐生智担任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而南京政府在战争开始时,就已经撤往重庆了。
此情此景,日本组织了一只豺狼开始对南京进行撕咬。不到10天,南京沦为人间炼狱。值此之际,唐生智奉命撤离。也因此,南京30万民众被军队无情抛弃,就此殒命。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守军的唐生智却没有背负任何的骂名,实在令人想不明白。
要知道,早在日本在杭州湾登陆之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上海一旦沦陷,南京势必就会紧随上海的后尘。
12月初,日寇几乎没有耗费任何力气成功拿下江阴。与此同时,开始向芜湖进军,企图决断南京的退路。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其实南京沦陷只是迟早的问题。此外,国军虽然在南京城外诸多山地中,多有布防,寄希望与反手一击,击退日寇。
据悉,参与此次南京保卫战的国军总人数在15万上下,其中有许多是淞沪会战中幸存的支队,甚至于连人数都还没有凑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来自黄埔军校的教员同学生组成的将近1万人的队伍。加上南京本地的守军等。而日本方面,乃是由刚取得淞沪会战大捷的日本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带领的军队,加上拥有十分完备的现代化设备的炮兵部队作为支援。
国民政府放弃南京
七天后,以蒋先生为首的高官们乘坐专机离开南京,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民军决定放弃南京了。而在这之前,南京城内就已经有为数众多的工商业迁往四川等地了。不得不说,国民政府的撤离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守军的信心。
要知道,就军事实力而言,中国在当时几乎没有一战之力。然而南京保卫战即将打响之际,国民政府却丢下军队自己出逃,可想而知,对于士气的打击该有多大。但是这些并不能对民众公之于众,作为国都,南京对国民政府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此放弃防守,将它拱手让人,那么国民政府的尊严将不复存在。出于统治着想,国民政府对外口风极严,并且对消息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民众恐慌,四散而逃。而南京的这些留守民众也就此成为国民政府最后的遮羞布,无论如何也不能丢。
不过就国民政府提前撤离的情况来看,南京沦陷是早晚的事。对于唐生智而言这也是一次极大地挑战,并且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应对。显而易见,唐生智在此次保卫战中没有起到丝毫作用,为了激发士兵的血性,破釜沉舟,将所有的轮渡炸毁,彻底决断了士兵的生机。这也导致了士兵撤离时无路可退的局面。原本可以防御至少一月时间,最后唐生智带领数万士兵只坚持了不到一周...
但是最让人气愤的并非南京失守。而是在此后全国都将陷入日寇侵略的深渊,而日寇在攻入南京后制造的屠城行动也让所有国人一直如鲠在喉,气愤难平!由于唐生智没有让民众有序撤离,这也导致整个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许多人甚至被惊恐的人流活活踩死。而这也是南京政府失去民心的根本原因之一。
唐生智在这场保卫战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战败,城破,人亡,几乎所有最坏的结果都出现了。而这些同唐生智脱不了干系。
- 虽说是日寇酿成的惨剧,但是我们将问题甩锅到日本头上,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么?
保卫战前唐生智在十万士兵面前发誓同南京共存,然而在城破后,唐生智撇下麾下,与留守南京的30万民众,选择苟且偷生,这就是他的誓言么?虽说保卫战必败无疑,然而若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
唐生智完全有能力带领大部分军民撤离,避免最坏的结果。然而日寇打进来后,被吓破胆的唐生智只顾自己逃命,以至于连蒋先生发布的撤离令也没有公布,导致士兵四散而逃,局面彻底失控。
结语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如果说这场战争必败无疑,那么不论是唐生智带领军民英勇就义也好,还是无力抵抗,带领军民撤离也罢,这些都没有任何问题。既然不敢打,为什么要接下这场战斗的指挥呢?战死沙场总好过余生一直被良心谴责吧?
1970年,唐生智寿终正寝,享年80,在死前,他的口中还喊着“南京...”
引用文献:
- 《谢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