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735

阅读预计22分钟

作者 |随水

编辑 |郭好嘉

审核 |陈珏可

点击查看往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上篇介绍的是关于恒河的宗教文化(可直达),下篇就来看图说话,讲讲我亲身探访恒河流域一些地方的见闻。

我对恒河的了解,最早的启蒙来自于BBC的纪录片《恒河》。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才知道了恒河的起源,以及恒河相关的诸多印度教圣地。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BBC纪录片的关注点侧重生态更甚于文化,我对恒河的兴趣,则主要是集中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由于我对于恒河的生态、水文并未进行过相关的考察,本文的介绍仅限于生活文化领域。

毫不夸张地讲,恒河的旅程如同史诗般波澜壮阔。虽然长度只有2700公里,但流域面积却极为广阔,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在当地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大河。喜马拉雅南麓、德干高原北部发源的大部分河流都会汇入恒河,我们笼统意义上所讲的北印度,基本上指的就是恒河平原再加上拉贾斯坦。西方人管这块地方叫Cow Belt(奶牛带),因为有着非常鲜明的区域特色——强大的宗教传统、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大部分地区贫穷落后,且对牛非常崇拜。

我在游历印度的过程中,有幸去过恒河流域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远远谈不上全面,比游客稍微深入那么一些,勉强能对这条传奇的大河管窥蠡测一番。

一、溯源

我过去也和许多人一样,以为恒河的源头在中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跟那个关于冈仁波齐的说法有关。传说冈仁波齐就是佛教中的须弥山,在山脚下向四个方向发源了四条以动物命名的大河——狮泉河(森格藏布)、象泉河(朗钦藏布)、马泉河(当却藏布)、孔雀河(马甲藏布),这四条河最后变成了南亚三大河——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源,这条河夹在世界上最高的两条山脉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狮泉河流经拉达克,在我太太家门口流过。我在拉达克有时候望着狮泉河常常会痴想:要是能逆流而上多好,就直接到西藏阿里了。狮泉河(森格藏布Sengge Zangbo)是藏语和拉达克语的叫法,印度人直接管这条河叫印度河(IndusRiver)。但印度河在印控拉达克境内也没流多远,就会进入巴控克什米尔,在喜马拉雅最西头的南迦帕巴特雪山(Nanga Parbat)下拐个弯,一路奔向阿拉伯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河主河道图示 图源:随水文存

象泉河发源于玛旁雍措附近,流经札达县之后进入印度境内的喜马偕尔邦,最后在巴基斯坦境内汇入印度河。所以狮泉河和象泉河其实都是印度河的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象泉河(苏特累季河Sutlej)主河道图示 图源:随水文存

马泉河是雅鲁藏布的上源,喜马拉雅北边和冈底斯山脉发源的河流,大多汇入雅鲁藏布。雅鲁藏布在喜马拉雅最东头的南迦巴瓦雪山(Namcha Barwa)下拐个大弯先进入藏南,然后再进入印度的阿萨姆邦。印度管这条河叫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梵天之子,Brahma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创世神梵天,putra儿子),最后跟恒河在孟加拉湾交汇。

剩下的孔雀河便是传说中的“恒河源头”,孔雀河在阿里普兰县附近发源,流经普兰县后进入尼泊尔后叫做加格拉河(Ghaghra),全长1080公里,最后汇入恒河。然而孔雀河并算不上恒河的上源,只是庞大的恒河流域的一条支流。

恒河真正的源头在印度境内的嘎瓦尔喜马拉雅山脉(Garhwal Himalaya),隶属于喜马拉雅的一部分。嘎瓦尔山脉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南麓,每年季风带来的水汽造成了大量的降水,发育了许多条活跃的海洋性冰川。7075米高的萨埵班特峰(Satopanth,梵语Sato真实,panth虔诚的身影)周围的冰川,往四面八方发源了许多条支流,北部的支流进入中国汇入了象泉河,其他的支流汇聚到一起最后成了恒河。东、南、西方的三条主要支流源头附近都有一个印度教圣地——伯德里纳特(Badrinath)、凯达纳特(Kedarnath)、甘戈特里(Gangotri),这正是恒河源头最值得探访的三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恒河源头水系发源图示 图源:随水文存

要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恒河源头圣地有“四件套”,除了这三个源头之外,还得加上一个亚穆纳河(Yamuna)的源头Yamunotri(亚穆纳源),并称“小四圣地”(Chota Char Dham,Chota小,Char四,Dham法所)。之所以叫小四圣地,是因为印度还有另外一套大“四圣地”的朝拜路线。但我那次因为时间关系没去亚穆纳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四圣地,我只去了三个,最西边的没去 图源:随水文存

这恒河源头的小四圣地,分别对应了印度教最重要的三个派别——

凯达纳特代表湿婆派(Shaivism),崇拜毁灭之神湿婆;

伯德里纳特代表毗湿奴派(Vaishnavism),崇拜维护之神毗湿奴;

甘戈特里和亚穆纳源代表性力派(Shaktism),源于人类文明早期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崇拜印度教中的各种女神。

二、伯德里纳特Badrinath

伯德里纳特是三圣地中唯一一个能够坐车到的,海拔3100米,位于阿喀难陀河(Alaknanda)源头附近。伯德里纳特距离中印边境非常近,到西藏扎达县的距离不到一百公里,但并没有公路与口岸,沿途都是不毛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德里纳特镇,阿喀难陀河穿镇而过,北方即为中印边境 图源:随水文存

而嘎瓦尔山脉地区公路路况之差,堪称印度之最,甚至比拉达克还要糟。这里的情况就有点像川藏公路,每年夏季大量降水,地质灾害频发;而冬天的时候又会被大雪封山,所以一般只有5-10月可以通行,朝圣仅限于这几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我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了五月底六月初的朝圣旺季,无数的香客涌向恒河源头的几个圣地。有一段路几天前刚刚发生过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我赶到那儿的时候清理出了一条单车道,两边轮流通行。而路上也遇到了几次暴雨,山上的泥石滚滚而下。这种事情早些年雨天走川藏线见过很多,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太过担心也没有必要。

伯德里纳特名字中的Badri是梵语中一种枣树的名字。传说毗湿奴曾在此苦修冥想,他的妻子拉克希米(Lakshmi)化身成为一棵枣树为他遮风挡雨,因此而得名。然而研究学者并没有在这个地方找到枣树,有些名不副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脚的朝圣者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圣季镇上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小孩就在外面放养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教徒会布施食物给苦行僧,并非所有的苦行僧都要把自己搞残疾,而且苦修也未必是终生行为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河朝圣必须走台阶,很多印度老年人走不了就得人来背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当地的伯德里纳特神庙是印度教徒前来朝拜的中心,神庙下有几处硫磺温泉,理所当然被视为神迹,朝圣者们蜂拥而至在此洗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餐化的贡品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载伯德里纳特神庙在公元八世纪之前都是佛教寺庙,这座寺庙外观构造有着很典型的早期佛教精舍风格(Vihara)。印度教的改革家商羯罗(Adi Shankara)当时驱逐了这里的佛教徒,并将原本的佛教寺庙改成了印度教寺庙。关于商羯罗的印度教改革,我曾在《 》中谈到过,印度教当时面临信仰危机,这场改革吸纳了大量佛教传统,如僧团制、法会等。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印度本土佛教的式微(给印度本土佛教致命一击的是穆斯林的入侵),并使印度教得以东山再起。

因此你只消看一眼伯德里纳特寺庙,就会发现它与其他印度教寺庙的不同之处。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里再也找不到任何佛教的痕迹。每年有大量的印度教徒来此沐浴狂欢,在印度教“大四圣地”的名录上,伯德里纳特赫然在列。当年商羯罗占据此地之后,曾在此长期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典型的伯德里纳特神庙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话说跟我合伙在南印度搞瑜伽学校的瑜伽大师,他是一名婆罗门,十多年前亦曾在伯德里纳特苦修过一年之久。他居住在山洞之中,衣衫褴褛,须发及胸,靠朝拜者的供养为生。我爬上伯德里纳特的后山时,遇见很多住在洞中在修行者,难以想象他当年也是其中的一员。对正统的婆罗门家庭男子来讲,云游修行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就好像穆斯林一生要去一次麦加。不过现在很多婆罗门已经遗弃了这一传统,或只是做个简单的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德里纳特山上有许多修行地,苦修主要以打坐冥想为主,需要放弃物质享受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行的地方内部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个都不怕冷 图源:随水文存

三、凯达纳特Kedarnath

凯达纳特是我在印度到过的最美的地方之一,当我清晨望见凯达纳特神庙时,四个字在脑海中闪过——盗梦空间。这地方看起来如梦似幻,好像电影里才会有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达纳特神庙,很不真实的存在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泊尔巴德岗入口处有一座山寨版Kedarnath,我是后来才注意的 图源:随水文存

抵达这里却并不容易,公路只通到山脚下海拔2100米的Gaurikund小镇,需要徒步20公里左右才能抵达海拔3600米的凯达纳特,垂直爬升1500米。当地有小直升机可以坐,票价单程只要四百人民币。然而朝圣旺季,有价无市一票难求,所以买不到也是白搭,我只好自己徒步上去。

和大量朝圣者一起徒步进凯达纳特让我见识到了印度人民神奇非凡的一面。人头攒动的壮观场面,会让你觉得这些是节假日在杭州近郊踏青去灵隐寺的香客,而不是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艰难跋涉。印度人民为了前往凯达纳特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被人背上去的,有被轿子抬上去的,有骑马上去的,早早预定好行程的土豪则是呼啦一下直升机进去。但最多的,还是同我一样自己走进去的。

凯达纳特海拔3600米,无疑算是高海拔徒步了。而且这一路全都是上坡,其体验类似从西当温泉徒步进雨崩村,连我这种擅长上坡的资深老驴也感觉走得非常虐。对我们来讲,这种难度的徒步登山鞋、背包、冲锋衣应该都是标配吧?只见那些印度人,身着日常的纱丽,穿着夹脚拖或凉鞋,甚至光脚,扶老携幼,行李顶在头上……这样浩浩荡荡地在海拔超过3000米、两边都是冰川的泥泞陡峭山路上徐徐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脚下洗澡洗衣服的人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脚下排队等通行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印度人不喜欢吃外面做的东西,都自己带。一方面嫌脏,一方面省钱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是徒步起点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便宜的运输设备是这种背篓,好像是2000卢比,相当于200人民币不到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哪是朝圣,像是逃难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佩服印度人的头功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人的特点就是随地躺倒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四个人抬的轿子,应该是最高级的,具体价格没问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于背篓和轿子之间的就是骑骡子骑马,价格也没问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地方过得很惊险,因为人太多,尤其是怕马把我挤下去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国庆期间的稻城亚丁有一拼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严重怀疑这些清洁工只是把路上的垃圾扫到山沟里去,然后交给大自然解决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升机停机坪,下次再去我肯定要提前订直升机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我自认也算是个见过大风大浪以及各种奇葩的人,但还是被印度人民开挂的徒步朝圣方式给震惊了。假如不知道他们是来朝圣的,我肯定以为这些人是在逃难。

我最大的疑惑是,他们难道不冷吗?大多数印度人没有额外的衣物,因为在他们家乡可能一年到头都不需要外套,从海拔100米到4000米穿的都是同样的衣服。他们的全部装备就是一条毯子,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被子,还有些人会套一件一次性雨衣御寒。看他们骨瘦如柴的样子,也不像是有可以御寒的脂肪。

20公里的上坡,我从中午11点半,走到傍晚5点半,花了六个小时左右,到了山上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一个很破的住处。往返凯达纳特的路上,只看过一对外国情侣,极少有外国游客会来这里。

虽然很艰辛,但这里却是印度最值得一来的地方。

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的风景,大都伴随着藏文化特色,到处都是白塔、经幡,尼泊尔亦是如此。唯独嘎尔瓦喜马拉雅区域,几乎看不到任何藏传佛教元素,被大量的印度教元素所占据,这种反差感就使得凯达纳特看起来尤为魔幻。

凯达纳特发源了恒河的另一条支流曼达基尼河(Mandakini)。2013年北印度气候反常,降水超过往年的3倍,冰川大量消融,在朝圣季引发了巨大的山洪,遇难人数总共有五千人左右。凯达纳特是当时的重灾区,建筑被大量冲毁,我2017年去的时候仍是满目疮痍。在那场洪水中发生了一件事,无神论者视之为巧合,有神论者则视之为神迹——一块山上冲下来的巨石,不偏不倚挡在凯达纳特神庙前面,正好把山洪挡住了,使得神庙本身幸免于难。这块巨石如今也成了信徒们膜拜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汹涌的河水切开岩石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水中保住了神庙的那块巨石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水造成的破坏 图源:随水文存

五月份在海拔三千六百米的喜马拉雅山中,我清晨得要穿着羽绒服出门,而印度人民就直接光着膀子在刺骨的河水中洗澡了,我把手放在这水里一会儿就冻得失去了知觉。以前听说去冈仁波齐朝圣的印度人,会直接在玛旁雍错冰冷的水里洗澡,觉得难以置信。印度人民开起挂来不是我们能用常理所想象的,千万不要低估印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凯达纳特神庙除了是恒河源头圣地之外,内里还供奉着“光之林迦(Jyotirlinga)”。印度教的神庙内部是不许拍照的,大部分神庙的核心区域甚至不对非印度教徒开放,所以我这边没有神庙内拍的图。去过尼泊尔或印度的人大都知道“林迦(Lingam)”,一讲起林迦就一脸坏笑——因为林迦在解剖学上是一根阴茎位于阴道内的形象,所以很多人一口咬定这是生殖崇拜。

这种认识不能说错误,只是有些狭隘。林迦的形象确实起源于此,但对于很多印度教徒来说,林迦是湿婆力量的象征。就好像对于基督徒来说,十字架是耶稣的象征,而不是古罗马的一种刑具。甚至印度的佛教也有受到林迦形象影响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迦标准照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德满都猴庙的一尊雕塑将佛像和林迦融合为一体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甚至有学者认为早期的佛塔也有受到林迦造型影响,此为鹿野苑的大佛塔。我没有拍过这个佛塔的标准照,照片网上找的。

林迦在印度到处可见,但凯达纳特的“光之林迦”比较特殊。印度教有一个传说,有些人可能看过这个传说的中文版本,会跟我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不太一样:创世之神梵天和维护之神毗湿奴,曾经互相争论谁更牛逼。为了解决这场争论,湿婆化身为一道刺穿三界的永恒光柱(Jyotrilinga),梵天和毗湿奴分别前往光柱两边寻找尽头。毗湿奴找不到尽头,回来认了输,承认还是你湿婆最牛逼!梵天回来后撒谎说自己到了尽头,湿婆勃然大怒,诅咒梵天:即便他贵为创世神,却不会受到崇拜。所以现在整个印度只有一个供奉梵天的神庙,普遍无人崇拜梵天。

在这个故事中,“光之林迦”被视为湿婆无穷力量的象征和示现。全印度供奉“光之林迦”的神庙,一共只有12个。

放几张凯达纳特朝圣街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四、甘戈特里Gangotri

恒河源头几个圣地,看着直线距离很近,真要一一造访却很费事,因为每个地方都需要走回头路出来。加上路况奇差无比,我全程包车也花了9天时间才紧赶慢赶走了三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伯德里纳特和凯达纳特及沿途的旅游配套设施都非常差,完全为印度香客设计,整个行程期间也没有找到一家带花洒淋浴的酒店——印度人习惯用水桶洗澡。到了甘戈特里,才终于像是到了一个旅游景点,这是我一路上看到外国游客最多的地方,可依然不超过十个。

甘戈特里有一座神庙,大多数朝圣者到这个神庙就算完成任务了,但实际上需要继续徒步19公里才能到达恒河真正的源头,这段路不能骑马也没有挑夫更没有直升机,只能自己徒步进去。并且,印度政府为了保护恒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将这里设为了保护区,需要申请许可证才能进入,每天限量150张许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贝恒河水,带回家乡就是伴手礼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描绘恒河降临的雕塑,左边是跋吉罗塔,右边是湿婆一家三口,上面是恒河女神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间祭祀活动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限量许可证难不倒我。在印度,奇货可居意味着只要肯花钱就能解决,我下午一到那边就找了个中介搞定了第二天进山的许可证。

甘戈特里镇上的海拔是3100米,恒河源头冰川的海拔3900米左右,垂直爬升800米,坡度比进凯达纳特的路要缓不少。2013年的洪水将朝圣的古道冲毁了,新开的路是在悬崖上的,据说比原来要难走很多,走下来觉得倒也还算好。但可能是因为我鞋子里进了沙子没及时弄干净,加上连续好几天走得有点多,出来之后左脚底板起了个大水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最容易看到雪豹的地方,因此设有许多保护区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隐若现的萨埵班特峰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上遇到的苦行僧的手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着走着云雾渐渐散开,萨埵班特峰慢慢露出真面目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洪水冲毁的道路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看图上有个人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区内唯一的营地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条件不用指望,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好了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恒河源的徒步比较像是正常的野外徒步,没有了浩浩荡荡的人群,只有零零星星的驴友和苦行僧。进入保护区之后,唯一一个可以住宿的地方只有布杰巴萨营地(Bhujbasa),海拔3800米左右,条件很差。住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徒步四公里到了恒河真正的源头——奶牛口(Gaumukh,Gau=cow奶牛,mukh=mouth嘴巴),得名于冰川洞穴的开口形状如同牛的嘴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早出帐篷看到一小群岩羊就在营地边上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往恒河源头的路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的冰川就是恒河源头 图源:随水文存

然而我2017年去的时候,“奶牛口”已经变得名不副实。2016年的一场暴雨使得大量冰川坍塌,冰川最前端的“奶牛口”就此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找的恒河源头奶牛口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去的时候看到的恒河源头是这样的,原来的冰川已经消失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拍一张恒河起源 图源:随水文存

恒河源头的冰川,属于看一眼少一眼的地方。根据一份2018年的报告,1936年到1996年,甘戈特里冰川消退了1147米,平均每年19米;而最近的25年消退了850米,平均每年34米。按照全球变暖的速度,恒河源头的冰川估计在我有生之年就会消失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是可以从冰川上徒步到伯德里纳特的,需要两天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苦行僧在此安营扎寨,在最近的距离感受恒河的力量 图源:随水文存

“奶牛口”是恒河作为一条河流的起点,发源了恒河最重要最神圣的支流跋吉罗蒂河(Baghirathi)。上篇我们讲过恒河女神乃是应跋吉罗塔(Bhagiratha)的请求下凡的,为了纪念跋吉罗塔,就把这条河命名为了跋吉罗蒂。凯达纳特发源的曼达基尼河会汇入跋吉罗蒂河,跋吉罗蒂河在下游再与阿喀难陀河相交汇,从那里开始,正式使用恒河这个名字。

五、穆缇纳特Muktinath

这里插写一个穆缇纳特,碰巧我去过,并且感觉可以跟恒河源头三圣地归为一类,所以在这里稍微讲一下。

恒河有一条支流叫甘达基河(Gandaki),发源于尼泊尔木斯塘地区中尼边境上的Nhubine Himal冰川。发源之后顺着甘达基峡谷一路往南,木斯塘王国大致就位于甘达基峡谷地区。

这座峡谷有点牛逼,两边矗立着三座八千米以上的雪山——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玛纳斯鲁峰(Manaslu)、安娜普尔纳一号峰(Annapurna I)。木斯塘是藏传佛教区域,印度教无从立足,但这条河作为恒河的支流,属于圣河家族,印度教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话说甘达基河上游的一条支流,有一处泉水涌动,于是印度教就在此修了一座穆缇纳特神庙,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印度教神庙,海拔380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往木斯塘王国的甘达基河谷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其实是非常典型的藏传佛教区域(背景为甘达基河谷),硬插了一个穆缇纳特神庙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穆缇纳特所在的河谷,可以通往索龙拉垭口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穆缇纳特镇上有很多印度香客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凡是去尼泊尔走过ACT(安娜普尔纳大环线Annapurna Circuit Trek)的朋友,应该都到过穆缇纳特,这个地方在觉木松(Jomsom)和索龙拉(Thorong La)山口之间,印度教跟藏传佛教在此和平相处 。藏传佛教管这里叫百泉之地(Chumig Gyatsa),是空行母(Dakinis)的道场,属于24个密宗道场之一,传说莲花生大师当年入藏时曾在此冥想。

Muktinath在梵语中则是救赎、超度之地的意思,由于这里有108股泉眼,被看作恒河支流的源头圣地。毗湿奴派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八座神庙之一,是自性天成的;而性力派则认为这里是宇宙原力(Shakti)的圣地,有一大堆跟个各种印度教神祗相关的传说,我就不赘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随水文存

穆缇纳特神庙既是印度教,又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作为恒河支流源头圣地,朝圣内容自然少不了洗澡。印度教徒在经幡下面洗澡,也算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魔幻。

这里统一回答可能不少人会问我的问题:——

➤问:你这么近拍人家洗澡没关系吗?

答:我脸皮厚,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碰到过不让我拍的,印度人非常缺乏隐私观念。

问:这些照片是用什么相机拍的?

答:这组照片都是2017年之前拍的,大部分是索尼A7r2、RX1m2,一些4:3比例的则是宾得645Z。

点击查看往期▼

作者简介:随水,资深旅行摄影师,2018年与拉达克姑娘结婚,现定居南印度

本文转载自“随水文存”公众号2020年7月26日文章,原标题为《恒河为什么会成为印度的圣河?(中)生于喜马拉雅》

本期编辑:郭好嘉

本期审核:陈珏可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16期 | 美在南亚宣称利益,欲介入中印边境争端?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