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俗语在五千年的岁月中散发着亮眼的光芒,原因在于它容易理解且富含哲理。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俗语的影子,这是因为俗语大多数取材于生活,众多老话当中有这么一句“人有三不亲,姑父和姨夫”,提到‘亲戚’总会让人联想到七大姑八大姨,‘亲戚’通常指的是比较亲近的人,常见的亲戚分为母亲一系的和父亲一系的,按照常理来说大家都是亲戚,那么为何会有‘人有三不亲,姑父和姨夫’的说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有三不亲

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之间少不了来回走动,这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都是重视亲情的,毕竟老话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古人觉得有‘三种亲戚’是难以亲近的,所以也就有了这句“人有三不亲,姑父和姨夫”,那么古人为何要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姑父

‘姑父’就是父亲姊妹的丈夫,姑父在古人眼中为何不亲呢?这是由于以前的观念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古代时候嫁出去的女儿通常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所以也就使得与娘家人联系比较少,那么侄子和姑姑的关系就会慢慢生疏,更不用说姑姑的丈夫了。另外则是和姑父没有血缘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姨夫

‘姨夫’就是母亲姐姐的丈夫,这种亲戚是母亲的姐姐出嫁后才有的,古人之所以觉得“姨夫不亲”,其实也是由于血缘的关系。另外则是,古时候都是通过血脉的远近来区分亲疏的,所以姑父和姨夫在古人眼中只属于“沾亲带故”的人。我们都知道古代时候属于男性氏族的社会,那么与姑父和姨夫关系就显得比较疏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老话也常说“姨娘亲不算亲,姨娘不在断了亲”,这句话意思就是,生活中和姨娘的关系再好,但是姨娘不在了之后这个亲戚也就没有了。坊间还有一句高于姨夫的老话,原话是“牛屎不是粪,姨夫不是亲”,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牛屎虽然是动物的粪便,但是却没有什么营养,而姨夫虽然算得上一门亲,但是未必是“亲戚”。我们都知道古人十分注重血缘关系,所以也就有了这句“人有三不亲,姑父和姨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舅妈

‘舅妈’其实就是舅舅的夫人,很多地方也称作‘妗子’,我们都知道舅舅在亲戚关系中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他也是母亲这边的娘家人,而且,很多时候他是有权教导外甥的。那么古人为何觉得‘妗子’也不算亲呢?其实主要原因在于血缘关系,我们都知道舅妈是嫁过来的,所以舅妈在古人眼中也算不上太亲近的亲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人有三不亲,姑父和姨夫”,古人之所以有这种观念,其实是由于以前的社会环境比较落后,需要依靠血缘来维持家族的存在。这句话总体来看有失偏颇,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停地在进步,而且姑父和舅妈也并非不亲晚辈,所以我们在研读老话的时候,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这句老话你怎么看?(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