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Q:在本次化债方案中,6万亿作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上限,分三年实施。对于这一系列安排,您认为本次地方划债方案是否符合预期?

A:我认为应该还是基本符合预期的。

Q:当前的12万亿隐形债务主要是哪些?为何要进行专门化解?

A:本次进行专门化解的12万亿隐性债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新增加的地方债务额度,是一种更低利率、更长期限的地方债务优化;第二类是新增的地方专项债,明确用于化解债务,分五年等额划拨;第三类是棚户区改造产生的隐性债务,中央层面已明确按原合同偿还。化解这12万亿隐性债务在政策组合中率先落地,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助于扭转市场通缩预期,改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消费行为,并修复资本市场的估值。

Q:为什么说12万亿的化债规模在当前环境中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A:在当前环境中,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是扭转通缩预期的关键,因为若地方债务未能得到有效化解,将加剧财政压力,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及投资扩张,进而波及居民部门消费。因此,优先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是必要的,而中央统筹安排并合理区分化解方式,结合地方自身责任和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提升地方政府投资和消费行为预期,同时也将修复相关企业资产估值,夯实资产重估行情基础。此外,积极财政政策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对于地方政府推动经济更好增长至关重要。

Q:地方债提前化解为何必要?本轮化解方案如何评估并确定化解比例?

A: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债的提前化解显得至关重要。尽管化解规模高达12万亿,但经过此轮化解后,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从14.3万亿降至2.3万亿,显著降低了债务压力。本轮化解方案经过长时间讨论、充分沟通和各种评估来确定,化解比例相对较大,已经给地方隐性债务一个明确的化解方案。剩余的小部分隐形债务可能需要根据地方具体情况,结合当期新增财力、资产盘活和处置等方式进行化解。

Q:剩余隐形债务应如何处理?

A:对于剩余的2.3万亿元隐形债务,地方政府需要寻找平衡点,既不能简单地通过借新还旧不断积累债务,也不能过度强调化解而忽视了债务形成时相关责任的压实。应强化主体责任,避免道德风险和对外部债务的过度依赖,并确保具备化解相关债务的能力。

Q:如何看待当前地方债化解的整体思路与以往有何不同?

A:本轮地方债化解政策更重视财政划债思路的重大优化,从点状式、应对式的处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化、前瞻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专项债被专门划出额度用于化解债务,以防止挪用或挪用后影响经济增长和有效投资,实现对地方债务的系统评估和长远规划。

Q:本次财政增长政策是否与以往有所不同?

A:是的,本次的增长政策方向与过去几年相比确实有所不同,市场对此也抱有较高的期待。

Q:对于当前已出台的财政增长政策,市场有哪些关注点?

A:市场不仅关注已出台的政策,更关心接下来的政策走向。特别是期待看到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引发的债务通缩进行有效化解的进一步政策。

Q:在巩固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可以期待哪些增量政策?

A:首先,可以期待对地方债务问题进行线上化解的政策;其次,关于资产价格方面,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相关措施,例如利率的进一步下降,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

Q:利率下降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A:利率下降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租金与房贷成本进行比较,有助于支撑房地产价格,还能让购房者在成本相对可控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购买住房,减少租房不确定性。

Q: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价格下跌如何影响新房销售?

A:二手房价格持续下跌可能导致新房销售困难,因此需要适时调整新房价格和优惠政策。同时,二手房市场的表现也与新房市场相互影响,二者需联动考虑。

Q:在促进房地产供求平衡的过程中,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A:供给侧改革对于解决房地产价格偏弱的问题至关重要。房地产行业需探讨如何优化供给侧,比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商品房用途,避免过度供给,并考虑将部分土地用于非商品房建设,实现资源的更高效利用。

Q:保障房政策是否适用于所有城市,包括三线、四线城市?

A:保障房作为一种住宅类供给,其政策不仅限于一二线城市,同样适用于三线、四线城市。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中,保障房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各有差异,但总体上,财政部和相关部门正致力于优化土地储备和已建成商品房储备,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结构的改善。

Q:限购政策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放开,并且对房价上涨有何影响?

A:限购政策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比价效应,随着对本地户籍限购的适当放开,可以预见部分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可能得到缓解,不必过度担忧房价急涨暴涨的现象。城市间的购房转移效应虽存在,但在全球范围内并无明显证据支持房价会急剧上升,因此,在合理限购政策下,不必过分约束市场需求。

Q: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哪些关键因素支撑?

A: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增速、收入预期增长、租金稳定、利率下行、各类限制性政策的松绑以及供给侧改革等措施。此外,还需要有全国层面有涨有跌的市场动态,以及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长远来看,还需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两会期间相关政策的部署与实施,以促进经济整体复苏和改善。

Q:化债新政实施后,直接与间接影响分别是什么?

A:直接影响方面,化债新政将显著改善相关行业,如建筑、环保、园林类企业的现金流和业务持续性,增强其资产质量并夯实资产价值,尤其是城商行和地方画债机构将从中受益,不良率和应收款项的评估有望得到上调。此外,还将波及保险、地产等行业,提升相关资产的价格和整体营业质量。间接影响层面,则表现为通过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和预期,带动一系列链条上行业的投资和消费活动,促进经济的整体复苏和结构性改善。

Q:地方债务压力如何影响营商环境及经济改善?

A:地方债务压力的有效化解将显著提升大家对营商环境的信心,并间接促进企业投资行为、雇佣行为的改善以及相关人群收入和消费行为的增强,最终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改善。已落地的政策对中国经济编制的改善幅度可能较大,尤其是短期来看,与地方政府日常运营开支相关的行业将有更直接明显的改善。

Q:增量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应如何?

A:在增量政策出台前,市场政策预期交易活跃,波动较大。当政策正式落地后,由于A股市场目前处于牛市思维状态,在面临重要事件落地明确前,市场通常保持偏强势或乐观预期的状态。美国大选案例显示,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关键事件落地前后,市场并未出现大幅下跌,而是表现出短暂波动或调整。同样地,对于国内财经政策发布,市场也不会仅因一次政策落地就出现明显下跌,因为整个市场主逻辑并非完全依赖于此次政策,且此次政策内容超出预期,对市场整体而言是一个有利环境。

Q:如何看待海外资产价格走势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A:投资者不应过度受海外资产价格走势影响,因为这些资产成交量较小,代表的是少数资金的看法,且这些资金可能对国内政策预期及牛市逻辑理解不全面。国内资产价格走势应更好地引导海外投资者理解和认知中国经济政策和资产定价行情。对于A股后市,应采用牛市思维进行合理预期和观察。

Q:划债政策对权益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A:划债政策为基本盘的稳定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涉及的众多行业,尤其是城商行、地产类(央国企为主)、保险、环保、建筑、园林及AMC类公司等。这种稳定和巩固为后续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引导下的产业升级、生产力发展及成功经验(如新能源产业)将对推动新式生产力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Q:地方债务问题如何影响新式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增长?

A:地方债务问题的化解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寻找未来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过程中,它承载了大家对经济转型与升级的期待。华二代不仅关乎华夏未来,更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至关重要。

Q:如何看待核心资产的选择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关系?

A:核心资产的选择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进行动态调整。一些传统的核心资产如互联网公司和新能源企业依然充满活力,并具备全球竞争力,随着经济改善,它们的盈利和估值仍有上升空间,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Q:当前阶段A股市场投资应特别关注哪些不确定性的活动?

A:在当前阶段,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包括特朗普政策的后续影响(如关税层面和科技领域举措),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如俄乌事态进展),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美债利率走势、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对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节奏和幅度的影响。此外,中欧经贸关系的进展也值得密切观察。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基调仍倾向于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如扭转通缩预期、重视开工紧锣密鼓以及发掘化债类、核心资产类和未来转型升级的投资机会。即使市场因外部因素出现波动,回调反而可能是较好的布局时机,中期来看,市场增长向上的概率较大。

(转自:纪要研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