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求领导把老婆调回来,巴拉巴拉说了半天家庭困难,领导说“你家的困难我知道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指标只有1个,难度很大,这事儿我尽力办”,小林诚恳地说“事成必有重谢”。
不久单位调入一个人,又过了三个月,单位又调入一个人。小林傻眼了,又找领导诉苦,领导说,你家的困难值得考虑,但指标只有一个,别人家的困难更大,下一次有机会再考虑你的问题。小林悻悻而归,心里充满失望和忧伤。
再看另外一个场景:小赵拎着礼物,揣着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沓子硬通货),来到领导家里,恳请领导想办法调入两地分居的老婆。领导说,指标只有一个,打招呼的领导很多,这事难度很大,估计办不成,“东西”拿回去。
小赵说,领导,我今天就是来看望您。我爱人调动的事情,难度确实很大。我们顺其自然,您千万别为难。您也需要沟通关系、打点人情,东西就放这里了。将来有机会,您多关照一下。
过了半个月,领导单独找小赵说,那个指标太抢手,某上级领导安排了自己人,我顶不住。东西你拿回去!小赵说,领导,您忙前忙后尽力了,操了不少心,也打点了不少人情,不能让您欠人情!
小赵坚决不接信封,两个人推诿了几下,小赵就快速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领导给小赵打电话,你来一趟,我又搞到一个指标。小赵立即带着礼物和信封去了,顺利把老婆调入了单位,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难题。
以上的场景,本文大力抨击,但现实中又确实存在,这就是不公平的地方。有些领导人员就是这样,拿着公家资源给自己捞好处,目前还无法杜绝。老实人不跑不送,什么好事也轮不到。那些又跑又送的人占尽便宜。那么,职场人都面临一个难题:求人办事是先送礼还是后送礼?
总体来看,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三种场景:
第一种,你跟领导并不熟悉,托中间人介绍,所托之事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后也不会联系。那么,你就先送礼,不存在后送礼的逻辑。另外,注意给中间人一份礼物,否则,你在行业内的名声就臭了。
第二种,你跟领导关系很好,平时的人情走动很正常,彼此有一定的感情和信任基础。如果所托之事比较大,那么,可以事前送一份礼,把情况汇报清楚,办成之后再送厚礼表示感谢。如果没有办成,也不必再提,领导记在心里,下次有机会优先考虑你。如果你不先送礼,下次机会也不会想到你。这就是区别。
第三种,你跟领导已经形成了长期的“互动”关系,我送礼你办事,一桩接一桩,彼此均遵守契约精神,这种情况,先办事后送礼,互相早已默契。比如,供应商与甲方金主的关系,基本就是有订单就有回扣、一笔接着一笔,你敢漏一次,就会被永远踢出局了。
真正的高手还懂一点心理学。
心理学家认为,送礼最好要采取超出对方心理预期的策略。比如,采取“1+1”的心理干预策略,在对方内心期望清单的基础上提升1个等级,最大程度把送礼效果最大化。
心理学家认为,送礼要善于搭建“心理同一性”。哈佛大学教授弗朗赛斯卡的研究结果显示,送礼要 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放大对方收到礼物后的喜悦程度,强化二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与被送礼者构建起心理同一性。
心理学家认为,送礼要弱化利益交换关系而要强化安全感和信任感。没有送不出去的礼,只有不会铺垫的感情。如果对方对收礼有“不安全、不信任、不踏实”等心理负担,就会拒绝收礼,也不办事,还可能疏远你。所以,通过送礼要构建亲密关系,建立情感交往 ,达到彼此信任的关系。
PS:最后,本文提醒:
送礼就是沟通感情,不要做违规违法的事情,礼尚往来,可以拓展人脉关系,构建彼此信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