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人对“三国”的痴迷度,那是绝对不输给中国人,甚至我们很多中国人的“三国”启蒙都是源自日本的街机游戏。
世界有名的“松下”公司CEO松下幸之助就是个三国迷,而且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他自称自己就是一个善于运用孔明的谋略之术的人。并声称“三国之中那些人物的智慧,是日本人最好的老师”。
可是你知道吗,日本人喜欢的“三国”既不是正史《三国志》,也不是罗贯中原著本的《三国演义》。
在江户时代(1603~1867),《三国演义》经由长崎传到日本,元禄5年(1692),由京都天龙寺的僧人义彻、月堂兄弟合译的第一个日文翻译版本《通俗三国志》在京都出版发行。
这一译本深受日本民众的欢迎,在知识分子及大众间广为流传。
从18世纪前半叶到19世纪中叶的大约100年里,日本出版了各种“绘本通俗三国志”和《三国志演义》的摘要版。
在这一过程中,登场人物的容貌及服饰逐渐日本化。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日本人在导入外国文化时,总是绞尽脑汁地进行改造,以便让它适合自己的风土,这一特点在引进《三国演义》时也不例外。
这其中以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最为明显。
吉川英治的《三国志》之所以受到日本读者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改写,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易于被日本读者接受。
在日本读者的心目中,武将骁勇善战的同时还必须要“风雅”。
如在日本本土作品《平家物语》中平敦盛上阵带着笛子,以及源赖政兵败自杀前先要作一首和歌。
因此,吉川英治的《三国志》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武将的风雅颇受重视,吉川英治在这一点上相对原著做了诸多改写。
在《三国演义》里,称得上是武将的文人只有曹操,原著中有多处描写曹操即兴赋诗的情节。
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则在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曹操的诗歌文采。
例如,原著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中,铜雀台建成,曹操大会文武,设宴庆贺。当武将们比过武、文官们献过诗之后,曹操也唤左右捧过笔砚,欲作《铜雀台诗》。
这时突然有人来报:东吴使者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以妹嫁与刘备,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刘备。曹操闻之手脚慌乱,投笔于地。于是诗也没有写成。
但吉川英治改写时于此处加上了两行诗:“吾レ高台ニ独歩シテ兮、俯シテ万里ノ山河ヲ観ル”(吾独步高台兮、俯万里而观山河),并将情节改成曹操诗写到一半时才听到刘备占领荆州的报告。这加上的两行诗也就更凸显了曹操的文采。
另外,在赤壁之战的情节中,吉川英治还加上了一段曹操手下的士兵晚上对着月亮吟诗的描写,曹操和身边的官员还对此诗褒贬了一番。连手下的士兵都会吟诗,就更不用说曹操有多么风雅了。
不出所料,《三国演义》原本就极富魅力,在经过更符合日本读者口味的改编后更加风靡,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突破200万部的销量,至今还不断以文库本等形式再版发行。
最近比较忙,就先水一篇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