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大名著,是哪六大名字,解放后为何成为了四大名著?被剔除的两部也很著名。
据有关资料考证,“六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那为何演变成四大名著了呢?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从文学造诣的水平上来说这两本书的价值也非常高。
但是,《聊斋志异》全书共有24卷,每一卷都是由十几个短篇故事组成。在整本书中讲述的都是一些与鬼神相处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人物,在遭遇到不公平对待的时,用鬼神的出现为他们鸣不平。
经典的影视剧《倩女幽魂》就出自于《聊斋志异》。讲的是人、魔、鬼的情感故事。这种在众人感知中所谓的“爱情禁忌”,在蒲松龄的笔下,却是天马行空,“爱情至上”的绝佳伴侣。他打破社会的约束,大胆地去刻画自己心中所要的爱情。
《聊斋志异》中除了爱情,还有对当时教育制度的批判。比如《王子安》、《叶生》这些就是描写了当时丑恶的官场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现象。在当时,百姓读书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官场上的人来读书的。《聊斋志异》揭露了官场的丑陋面容,让当时为官的统治者非常尴尬,为了保护官场人的形象,决定从“六大名著”里删除《聊斋志异》,以示权威。
“六大名著”中被删除的还有《儒林外史》。这是一部讽刺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在文中刻画了不同的人物。书中放大了文中人物对名利权贵的欲望,讽刺当时“权贵制度”、“科举制度”、官场的黑暗丑恶的现象,这无疑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极度反感的。
吴敬梓把自己的意愿用书中的正派人物表现出来,让正派人物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社会中的现象。作者还从官场、教育、信仰上描写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看不见”的泥潭里的。
比如出自于《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原文讲的是为了功名而倾注一生的范进,用34年的时间通过科举考试考上了举人。期间对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况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现状。
范进对自己从一个人人欺负,到被乡绅送钱寄礼,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完全忘记了自己读书的初心,很快就与当时的见风使舵的社会融为了一体。
《聊斋志异》属于鬼神类小说,附带着封建迷信色彩;《儒林外史》消极负面思想比较严重,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因此不能列入推荐的“四大名著”之列。
至此,沿续到今天为止更容易让广大百姓接受的四大名著就是:主讲“策略”的《三国演义》;主讲“义气”的《水浒传》;主讲“情”的《红楼梦》;主讲“目标”的《西游记》。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也证明当时编辑部的睿智,这四部名著也承载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树立着正确的价值观。